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高考作文,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杭城部分重点中学的高三语文教师,对一些保送生限时所做的文章作了点评并给出了分数。本刊选择其中一篇,作了求异性审视,以期引起广大读者争鸣。

  • 标签: 高考作文 保送生 重点中学 求异性 争鸣 发展等级
  • 简介:2013年全国18套语文高考试题中,除湖北省采用"材料+话题"的形式,其他17套都是材料作文。与2012年相似,材料作文成了一统天下的命题形式。笔者发现不少师生闻材料作文"丧胆","跑题"成了束缚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透过18套试题的分析,掀开材料的面纱,我们会发现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独特的特点。

  • 标签: 高考作文 作文命题 命题形式 全国卷 高考试题 命题方式
  • 简介:1994年全国多数省市都参加了“3+2”新高考(即会考后的高考)。这种新高考与老高考在作文命题上有什么不同?它的特点是什么?考生能否适应题型变化考出水平?笔者多年来参加高考作文评卷,感触良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和体会。1994年作文试题与往年不同,只是一道命题作文《尝试》,而且明文规定是写记叙文。近几年高考作文题

  • 标签: 高考作文 新高考 记叙文 几点看法 作文命题 命题作文
  • 简介:2008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不仅是语言运用考点中考查面最广的一种试题,而且也是常规题型中最富创新特质的一种试题。综观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17道成语试题,它呈现出如下四大看点:

  • 标签: 高考语文试卷 试题 成语 语言运用 创新特质 中考
  • 简介:令广大考生牵肠挂肚的2000年高考作文试题终于揭开了她那神秘的面纱,展现在我们面前……(文题见今年高考全国统一试卷,兹不赘引)这道作文试题向人们展示了两个鲜明的特点。一、平中求稳这道试题从文字及材料内容看,不偏不怪,使广大考生审题时心理不致趋于紧张,不像1996年高考作文的两幅漫画比较那样,让考生一见之下即慌了手脚,难以审清题意,相比而言,今年的文题可谓平实易懂,再细品其形式,命题导向,不难发

  • 标签: 高考作文 形式 内容 语言表达 作文试题 命题特点
  • 简介: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身体。就像一个人,尽管他有聪明智慧的头脑,但没有比例匀称的身体,也许这个人也算不上是美丽的。这个道理大概也适用于对作文的认识。确实,没有一个好的载体,灵魂是难以寄托的。

  • 标签: 高考作文评分 语言 高考生 主题 句式 文字
  • 简介:新材料作文成了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大势。2013年高考18道作文题,除天津卷采用了材料加半命题的形式外,其他全都是新材料作文形式。大体看,这些作文题中所用材料,话题聚焦点与以往一样,还是以基于现实生活而编拟的生活现象、生活情境、生活实例等为主,加上寓言故事、名人话语、专题议论等类型,内容的专注与形式的多样中,体现了高考作文题贴近生活、贴近考生的一贯特色。当然,这仅仅是看其整体面貌而已,

  • 标签: 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题 作文形式 生活现象 现实生活 生活情境
  • 简介:调查新闻,是指通过专门、系统的调查活动,揭示某些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的内部情况和外部联系,以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报道内容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 标签: 调查性 新闻 资源 材料 点性 调查活动
  • 简介:<正>任意和可论证(又称可解释)是一对互相矛盾的概念。任意就是不可论证,可论证就是非任意。在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如果既有一定程度的任意又有一定程度的可论证,那么这就是相对的任意或相对的可论证,这种条件下的任意和可论证的比重成反比。还可以有这样的情形:在同一事物的这二方面突出地表现出任意,而在它的另一方面又突出地表现出可论证。语言符号的任意和可论证性问题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且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我们应当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 标签: 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可论证性 索绪尔 内部形式 非任意性 历史联系
  • 简介:以《左传》语料为例,考察先秦汉语的动句与静句。重点讨论动句和静句不同的表达特点,动句和静句各自的语用特征,动句与静句之间的变换关系等问题。认为从语法理论上确立汉语句子的“动静观”,有助于对古汉语句子从形式到内容,从结构到功能的全面深入认识。

  • 标签: 先秦汉语 语法理论 汉语句子 语用特征 古汉语 语料
  • 简介:<正>01本文所指的开放与封闭,是就语言的整个结构体系来说的,是就两种不同的语言相互接触后,语言体系所呈现出的特点而言的。02两种语言接触之后,彼此之间就会互相发生影响。那么,一种语言如何对待另一种语言对自己的影响呢?是全部吸收呢,还是一概排斥?我以为,任何语言在这个问题上都会呈现出两个特点:即有吸收,又有排斥。03两种语言接触之后,一种语言借用另一种语言的成分,吸收另一种语言的特点或具体规律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是语言体系的一个特点,我们把这一特点称之为语言体系的开放。与此同时,一种语言对

  • 标签: 语言体系 闭性 汉语 自足性 英语词 吸收力
  • 简介: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实现两个学科的高度融合,符合学科教学的自然诉求,对提升教学效率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注意展开观照教学设计,提升语文学科和思想品德学科的融合度,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 标签: 小学语文 品德课 融合设计
  • 简介:"时点参照点+双向复合方位词"是汉语方位短语中富有特色的一类短语形式,以该形式在古今汉语中的具体表现为依据,本文对其特点从语法功能、语义内容以及形义关系上分别做了概括,并对其特点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的语言规范问题做了探讨和说明.

  • 标签: 时点 方位词 前后 左右
  • 简介:以汉语致使重动句教学中的练习模式为例,探讨汉语二语高难度语法项目教学中不同课堂练习模式的习得效果。研究发现,课堂教学显性学习过程中,理解练习模式和产出练习模式都能明显促进学习者习得语法项目,但两种模式的促学机制不同。教学实验表明:“显性学习+产出练习”模式采用的读后缩写练习,有效联系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因而习得效率更高。本研究也为“输出假说”提供了汉语二语习得的证据。

  • 标签: 理解性练习 产出性练习 重动句 协同 输出假说
  • 简介: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去吧,摩西》,从面世开始,就以其内在结构的分散与统一而引起学界的纷争。本文从其七部短篇小说的独立以及内在主题的统一解读这部长篇小说结构的松散与统一相平衡的结构特征。

  • 标签: 《去吧 摩西》 松散性 统一性
  • 简介: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说:“本文的结构和读者对结构的理解活动便成为交流活动的两极。”由于本文结构的未定性、规定性与读者理解的差异性、共同性造成读解结果的多样与一致

  • 标签: 文学阅读 阅读理解 一致性 多样性
  • 简介:鲁迅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又说:“对于任何事物,必要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这里包括几层意思:一是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有广泛、真切的了解;二是反复观察,深入其里;三是透彻,以发乎其心。观察事物,决不仅仅是一个获得生活实感和取得生活素材的问题,而是写作者对客观地存在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的发现和美的关系的发现。自然界中的山水风光、花鸟虫鱼,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矛

  • 标签: 观察 作家 文学创作 心理学 审美体验 文学艺术
  • 简介:<正>隐蔽施事定语指隐蔽地表施事的定语。例如:(1)你的书说得真好。(姜滇《雨丝》,《十月》1983年第6期138页)(2)我的锣鼓就敲到这里为止。(吕叔湘《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法研究》,《语法研究和探索(一)》3页)如果用“N1的N2VP”代表上述句子的格式,那么其中的N1就是隐蔽施事定语。本文从五个方面考察这类定语。一意念上,一个施事定语相当于一个施事主语。只要采取下面的办法,施事定语就能变成施事主语:删去定语标记“的”,使N1成为全句的主语,N2VP构成主谓结构作

  • 标签: 施事 定语 行为动词 主谓结构 主语 语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