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调研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运营日常,来了解自闭症患者尤其是儿童接受治疗和帮助的现状,从而对自闭症儿童的看待和治疗提供一些建议和看法。

  • 标签: 自闭症 康复机构 调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精神病人康复现状和问题,探索社区康复病人重返社会的有效途径,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1家阳光心园开展调查,随机抽取61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0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1家阳光心园共接纳学员241人;工作人员24名,其中专职18人,兼职6人;学历水平初中1人,高中(中专)6人,大专及以上17人;调查61名学员,男性36人,女性25人;小学及以下占26.2%,初中占42.6%,高中及以上占31.2%;有52.5%学员有主动康复意识,不同学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24,P<0.05)。结论病人及家属对康复认识存在误区,主动康复意识差;阳光心园缺乏流动畅通的出入体制;病人回归社会仍存在较大困难,康复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社区康复 阳光心园 回归社会
  • 简介:摘要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显著提高,下肢瘫痪患者对于康复治疗设备性能需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基于这种需求研究设计了一种下肢外骨骼康复器人。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康复器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患者穿戴外骨骼时的舒适性和平顺性。使患者能够在穿戴下肢外骨骼康复器人的状态下顺利完成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训练动作。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下肢康复器人。

  • 标签: 下肢康复 机器人 设计
  • 简介:摘要偏瘫是脑卒中后发生率最高的后遗症状,急性期过后部分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可获得好转,但其神经恢复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目前临床研究的脑卒中后神经系统恢复机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神经机制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康复器手辅助任务导向对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40例对照组接受实物抓握训练,4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器手辅助任务训练,测量评估其手部功能状况,并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FMA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建议可用康复器手辅助任务导向训练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功能,对恢复其手部抓握功能和活动度作用更为明显,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智能协同获得了一些发展,已被应用在了医疗康复器人领域。本文就人机智能协同在医疗康复器人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在介绍人机智能协同的基础上,介绍了其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 标签: 人机智能协同 医疗康复机器人领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康复器手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 手部抓握功能 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现随机 选取 201 6 年 1 1 月至 201 7 年 11 月 我院收治 的 患者共 80 例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40 例、实验组 40 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常规实物抓握训练 ,实验组在进行常规实物抓握训练的基础上增加 康复器手 辅助的实物抓握强化训练。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 比对, 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95.0%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77.5% ,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康复器手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能够对 脑卒中患者 手部抓握功能 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康复机器手 任务导向训练 脑卒中 手部抓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卒中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成研究组(41例)及参照组(41例),对参照组患者单独实施任务导向训练干预,研究组则给予下肢康复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观察两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Berg及FMA量表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TUC时间)和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KFAROM)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Berg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Berg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运用不同方法干预后,干预组的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运用下肢康复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也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但对改善患者下肢平衡方面并不理想。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卒中 康复 导向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下肢康复器人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 步行能力 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现随机 选取 201 6 年 9 月至 201 7 年 9 月 我院收治 的 患者共 66 例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33 例、实验组 33 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单一的 任务导向训练 ,实验组在进行 任务导向训练 的基础上增加 下肢康复器人 康复训练 。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 比对, 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93.93%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78.78% ,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下肢康复器人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能够对 脑卒中患者 步行能力 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步行能力 任务导向训练 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
  • 简介:摘要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国养老机构老年健身服务的理论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养老机构老年健身服务在“组织管理、人才队伍、项目内容、经费和场地设施”等方面亟待加强。建议强化老年健身服务事业的作用和理念,建立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进设施设备,提高服务质量与技术含量,畅通资金支持渠道,推动标准化建设;改善政策环境与保障,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或企业,完善消费政策,鼓励群众消费,加快老年健身服务和产品营销的创新与升级。

  • 标签: 体育管理 老年健身服务 养老机构
  • 简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工程,对用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移位机进行了构型综合和尺寸优化。优化后的设备在满足患者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总质量尽可能降低,有利于此类康复设备家庭化的推广。结果表明在移位机应力许可范围内,本设计满足体重范围从40kg到112kg和身高从145cm到195cm的人员使用,并能进行参数化尺寸编辑。最后通过样机乘坐实验验证了本研究的正确性,为康复领域器械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构型综合 计算机辅助设计 辅助工程 移位机 医学工程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下肢康复器人对脑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训练对其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每天接受下肢康复器人治疗30分钟,每周5次,共3周;观察组接受传统康复治疗步行训练,每天30分钟,每周3次,共3周。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3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Timedwalkingtest)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结果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结果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变(p<0.05),而且治疗组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两方面得分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运用下肢康复器人训练可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 步行功能 偏瘫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由于各种病因造成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总称,据统计,约有1/3的脑卒中患者出院3月后依旧不能独立行走,导致足下垂、内翻等病理步态,使生活能力下降。下肢康复器人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步态训练新技术,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康复中。本文就查阅相关文献,对下肢康复器人、下肢康复器人在脑卒中后步态异常的应用及其机制进行浅析和总结。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步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巡线方式已难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巡线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必然。巡线机器人代替人工巡线,不仅可以避免危险,而且可以完成绝缘修复工作、巡检效率高。本文以10KV架空线绝缘修复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绝缘修复施工现场的情况,研制了一种用于10KV架空线的绝缘修复机器人,工作人员通过平板电脑遥控,控制绝缘修复机器人在线路上行走至要修复的位置,将电缆修补片包裹在电线上,整个操作过程不必停电,实现了由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线路的绝缘修复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康复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老年患者资料,均处于康复期,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期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6例,有效8例,康复总有效率为96,其中23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中,显效9例,有效10例,康复总有效率为76%,其中18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康复期护理,能够提高老年疾病的康复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康复期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科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康复总有效率为96%,其中23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中,显效9例,有效9例,康复总有效率为72%,其中1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8%。可见,观察组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康复器人辅助训练的临床现实意义及对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TBI),依照不同康复训练技术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按常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运动、物理因子、作业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30)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结合进行康复器人辅助训练。经治疗8w后,评价及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临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康复器人辅助训练,可促进运动机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大幅减轻治疗师劳动强度。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康复机器人辅助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归纳性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长期住院的老年脑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康复护理,探讨康复护理的方式及作用;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组在治愈率以及生活能力恢复上具有更好的效果(P<0.05);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求较正常常规护理高。

  • 标签: 脑梗 康复护理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