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是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协定。作为美国协定范式,USMCA不但采取了实用主义的谈判进路,而且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其中许多非传统议题尤为引人注目。协定实质上是美国重构国际经贸规则战略意图的再次宣示,也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手段。USMCA的签署将会使中国“走出去”战略遭遇重大阻碍,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现造成重大影响,令我国国内重点领域的改革变得迫在眉睫,并极有可能使中国面临“重新入世”的挑战。中国应积极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击破美国的所谓“铁板”,阐明市场机会和贸易利益以巩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伙伴关系,积极推动世贸组织改革,捍卫多边体制,深化国内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 标签: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 USMCA 美国贸易协定新范式 中美贸易
  • 简介: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FTA)是美式TRIPs-plus(知识产权保护)协定的代表,该协议的签订使得新加坡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大大提高,并对其他国家建立了先行模式,产生了示范效应。美式TRIPs-plus协定已在全球强势扩张,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造成不良后果,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我国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和监测,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以推动我国自由贸易区整体战略顺利、有效实施。

  • 标签: 自由贸易协定 美—新FTA TRIPs-plus条款 对策
  • 简介:在多边贸易体制遭受挫折的情势下,区域贸易协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各国青睐,在发展过程中变化出不同的构成方式,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在世界经济贸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在近年加大了同东盟、日韩和中亚的合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贸易合作协议。在合作的进程中,我国应该结合各个国家、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策略规划,以期达到预期目标。

  • 标签: 区域贸易协定(RTA) 区域贸易整合 自由贸易区
  • 简介:从区域贸易协定和WTO协定的实体规范及程序规范的竞合类型着手,结合协调法律竞合的国际法原则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区域贸易协定和WTO协定法律竞合的路径.

  • 标签: 区域贸易协定 WTO协定 法律竞合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了1976—2006年中国和亚太贸易组织其他国家贸易数据,用引力模型分析探讨亚太贸易协定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加入亚太贸易协定之后的贸易转移效应要大于贸易创造效应。最后针对本文研究提出政策意见,随着成员国的增加,减少关税和非关税优惠幅度,成员国之间互帮互助,提高贸易效应,优化产业机构,协调分工。

  • 标签: 亚太贸易协定 引力模型 贸易效应
  • 简介:《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通过是美国政策与立法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1934年体制”导致美国《联邦宪法》中由国会主导的贸易政策规制体制真正开始向由国会与总统共享决策体制的过渡完成。其中所涉及的深刻的国际与国内政治一经济背景是解读这一体制的关键所在。审视这一体制并廓清其中所含的法律机理,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美国政策的历史流变,其影响表现在对美国国内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体制两个层面。

  • 标签: 贸易政策 国会与总统 决策机制
  • 简介:摘要:整合重构现有的贸易协定,促进产业分工深化和区域价值链融合,是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亚太自贸协定网络演变的特征,模拟了不同路径下整合贸易协定的潜在收益。研究发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有明显的竞争制衡的关系。中国参与亚太区域贸易协定的整合有积极影响。RCEP将促进大多数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本文对进一步整合亚太地区贸易协定提出了对策。

  • 标签: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亚太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协定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竞争条款的含义及其历史沿革,包括对竞争条款概念和价值目标的讨论,进而延伸到竞争条款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概念,让我们认识到竞争条款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标签: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竞争条款
  • 简介:一、谈判背景在过去的10年里,墨西哥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彻底改革。其中一个主要的渠道是通过不断参与多边和双边一体化谈判,参加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组织和协定。1986年,墨西哥成为关总协定成员;1992年,墨西哥与智利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1993年,墨西哥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1994年,墨西哥与美国和加拿大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此后,墨丁哥又分别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及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开放市场和在贸易规则规架下开展自由贸易成为墨西哥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据统计,从1996年到1999年,墨西哥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5.1%;从1990年到1998年,墨西哥贸易年增长率高达14.09%,比中国的13.8%还要高出1.1个百分点;从1990年到1999年,墨西哥年均进口增长率高达18%。墨西哥年贸易量也从1990年的82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2790亿美元。1998年,墨西哥成为世界第七大和拉美最大的贸易国。

  • 标签: 欧盟 墨西哥 贸易谈判 欧盟自由贸易协定
  • 简介:美国开始和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及玻利维亚进行美国一安第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时,美国从这4国的进口中已有86%实现了免税。对这些安第斯国家来说,渴望达成该项贸易协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它们能永久地以优惠关税进入美国市场,这将有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环境更加稳定以及吸引外资流入。

  • 标签: 自由贸易协定 贸易优惠 受惠国 安第斯国家 哥伦比亚 玻利维亚
  • 简介:在国际法层面,反制措施(countermeasures)需存在国际不法行为并满足严格限定条件后方可实施。在RTAs框架下实施反制措施的正当性,不但要接受国际法的检验,还需要符合WTO及RTAs的相关规定。从WTO现有争端解决实践中提炼和总结的审查其正当性之“三步曲”:RTAs及具体反制措施符合GATT第24条的规定,反制措施经R1As授权,被诉RTAs反制措施之必要性,为协调与沟通WTO和RTAs在实施过程中所凸显的冲突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 标签: 区域贸易协定 贸易反制措施 正当性
  • 简介: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TLCAN)于1994年生效以来,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交往更加密切,从而使得墨西哥经济愈来愈依赖于美国的经济。这种经济上的依赖以及与美国、加拿大三国相互问的贸易开放,导致墨西哥进出口商品来源地和目的地多元化程度有所下降。

  • 标签: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墨西哥 韩国 经济贸易关系 双边协议 出口贸易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由贸易区获得了飞速发展,重叠性自由贸易协定应运而生.重叠性自由贸易协定导致了原产地原则的多重复制,降低了自由贸易区运行的经济效率;区域内的产业在轮轴国产生了凝聚效应,而在轮辐国则产生了分散专业化的效应;重叠性自由贸易协定现象使自由贸易区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在自由贸易区向关税同盟的升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渡性的制度安排.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原产地原则 关税同盟 经济全球化 重叠性自由贸易协定 关税壁垒
  • 简介:2009年10月7日,马里商工部长艾哈迈德·迪亚鲁在与乍得、布基纳法索和贝宁负责人与会后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在多哈回合的谈判中充分考虑非洲国家的利益,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采取积极立场,以比其他农产品更大的幅度减少对棉花的补贴。

  • 标签: 非洲国家 自由贸易协定 棉花 农产品补贴 威胁 布基纳法索
  • 简介:8月12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表示,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3年签订,而双方的关税减让将于2006年完成。2004年,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5%,达85亿美元.创历史纪录。巴达维认为.未来马来西亚-中国的贸易联系将会进一步加强。

  • 标签: 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 东盟 签署 马来西亚 关税减让
  • 简介:区域贸易协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手和制度保障。区域贸易协定的迅猛发展对全球经济和政治进程以及国际贸易法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的动因是多元的,每种动因的现实表现则又是多样的。完备而有效的国际贸易法治,不仅在于规则本身的公平合理和精细,还要求各国重视影响规则制定和实施的政治及其他因素。

  • 标签: 国际贸易 区域贸易协定 政治动因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