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关于肺栓塞的各评分对肺栓塞早期及时的诊疗对改善其预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综述了国际上常用的肺栓塞评分:Wells评分、Gevena评分、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肺栓塞排除标准等,并简述其临床应用。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预后 评分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帕金森在全球患病率逐年增高,步态障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是导致跌倒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其中步态障碍中以冻结步态最为常见,利用有效方法改善患者的步态,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是对帕金森患者生命的保护。本文整理近年来临床治疗脑帕金森步态障碍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治疗情况作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步态障碍 冻结步态 深部脑电刺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认知障碍是帕金森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主要与相关脑区异常蛋白沉积、突触功能受损、多种递质系统紊乱和神经免疫异常有关。该症状在帕金森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目前脑脊液、外周体液、基因和神经影像学上有些早期诊断标志物,可用于帕金森认知障碍的预警和早期识别。对帕金森认知障碍应重视预警和早期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定的干预治疗,同时有关帕金森认知障碍的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亟待加强。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 作者: 于淼 陈玉迪 刘擘 宋晓婷 赵作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10019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4
  • 简介:摘要目的翻译荨麻疹控制评分(UCT),并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敏感性以及筛选准确性。方法经过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确定荨麻疹控制评分的条目。应用该量表调查51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41例慢性诱导性荨麻疹(CIndU)患者和11例CSU合并CIndU患者。入组后8周内,81例使用抗组胺药治疗,8例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14例抗组胺药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入组时和入组后第4、8周时,用皮肤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荨麻疹活动评分(UAS)评估生活质量损害和疾病活动情况。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估问卷内部致性信度。通过与DLQI、UAS28评分比较,检验中文版UCT的聚合效度、已知族群效度、敏感性及筛选准确性。结果中文版UCT包含4个条目,回顾性评价过去4周内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效果和总体疾病控制情况。CSU组UCT量表各条目得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6~0.945,CIndU组为0.834~0.958。入组时,CSU组与CIndU组UCT与DLQI评分显著负相关(rs值分别为-0.672,-0.578,均P<0.01)。第4周和8周时,CSU组UCT与UAS28、DLQI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4周:rs值分别为-0.654、-0.829,均P<0.01;8周:rs值分别为-0.717、-0.765,均P<0.01),CIndU组UCT与DLQI评分亦显著负相关(rs值分别为-0.834、-0.778,均P<0.01)。CSU组第4周与第8周之间UCT变化量与UAS变化量显著相关(rs=-0.569,P<0.01);与入组时比较,第4、8周时UCT变化量与相应DLQI评分变化量显著相关(rs值分别为-0.693、-0.447,均P<0.01)。对于CIndU组,与入组时比较,第4周与第8周时UCT变化量与DLQI变化量亦显著相关(rs值分别为-0.615、-0.408,均P<0.01)。不同UAS、DLQI评分组间UC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文版UCT是有效、可靠的CSU和CIndU患者的临床管理工具,可用于评估疾病控制情况,在定程度上反映疾病活动度及疾病相关生活质量。

  • 标签: 荨麻疹 疾病影响状态调查 荨麻疹控制评分 疾病活动度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 信度 效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帕金森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运动障碍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流行学调查显示帕金森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震颤是帕金森临床表现四大症状之,由于其他疾病存在相似体征,临床诊断多基于神经内科医师的临床经验,使得准确识别帕金森震颤存在定难度,认识帕金森震颤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帕金森。本文综述近十余年关于帕金森震颤及其他存在相似体征疾病的研究情况,以助于帕金森震颤的认识及与其他震颤的鉴别。

  • 标签: 帕金森病 震颤 静止型震颤 再现性震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帕金森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病,主要原因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震颤是帕金森最常见的症状之,临床发现部分帕金森患者改变姿势体位时会引起震颤暂时消失段时间,之后震颤再次重新出现。这种临床现象被称为帕金森的再现性震颤(re-emergent tremor, RET)。目前RET的原因机制尚且不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对帕金森RET的可能机制、临床特点及意义予以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震颤 再现性震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帕金森康复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帕金森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62 例 早期帕金森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在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6 月间入院治疗。将患者根据随机法分为探究组和参考组。给予参考组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给予探究组帕金森康复操联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平衡量表( BBS )评分、 3 米计时起立行走测试( TUGT )评分以及 10 米步行时间。 结果: 治疗后,探究组的 BBS 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且 10 米步行时间、 TUGT 评分低于参考组, P < 0.05 。 结论: 帕金森康复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帕金森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平衡状态,缩短了患者步行时间,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因此建议将其优先推广。

  • 标签: 早期帕金森 康复操 临床疗效 康复训练 平衡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震颤(ET)合并帕金森(PD)与单纯PD或单纯ET的震颤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ET合并PD患者35例(观察组)、单纯PD患者35例(对照Ⅰ组)以及单纯ET患者35例(对照Ⅱ组),对各组实施震颤分析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观察组间的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比例以及震颤再出现时间[80.0%(28/35)比20.0%(7/35)和65.7%(23/35)、65.7%(23/35)比100.0%(35/35)和88.6%(31/35)、(10.2 ± 2.6)s比(2.5 ± 1.3)s和(7.6 ± 2.9)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观察组静止状态的震颤频率分别为(5.5 ± 0.7)、(7.2 ± 1.3)、(6.2 ± 1.1)Hz,而姿势状态的震颤频率分别为(6.2 ± 2.0)、(8.3 ± 1.9)、(6.5 ± 1.3)H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81、7.984,P<0.05),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观察组静止状态出现交替收缩(主动肌与拮抗肌)比例分别为76.7%(23/30)、0、34.6%(9/26),姿势状态出现交替收缩比例分别为53.3%(16/30)、20.0%(7/35)、26.9%(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16.186、7.650,P<0.05),观察组上述各数据均居中。结论ET合并PD兼具单纯PD或单纯ET的震颤特点又具有独特性,震颤分析能客观识别出ET合并PD的静止状态肌电图或交替放电情况。

  • 标签: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震颤分析 肌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帕金森类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我国的帕金森患者已超过200万,占全球帕金森患者总数的二分之帕金森除了有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肉僵硬及姿势步态异常这些运动症状外,还存在疼痛、睡眠障碍、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状。本文针对帕金森相关性疼痛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及治疗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