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比较扩张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将160例需紧急进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分为A组和B组,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住的80例患者设为A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手术方式;2020年7月~2021年12月收住的80例患者设为B组,采用扩张气管切开手术方式。比较两组中出血、皮下气肿、切口感染、切口延期愈合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于A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气管切开,此式将被更多的临床医师所认识和接受。

  • 标签: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气管切开在重症医学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92例行气管切开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并简要分组,分为A组(对照)46例,B组(研究)46例,采取不同的气管切开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切口大小、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的各项结果均优于A组,P

  • 标签: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 重症医学科 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女,69岁,因“确诊甲状腺癌1年,渐进性呼吸困难8个月”就诊我院,胸部CT显示甲状腺肿物侵犯主气管致气管狭窄,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因多发转移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给予硬质支气管镜下牛角扩张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牛角扩张气管切开在硬镜直视下指导穿刺,保证穿刺时定位准确,不需要分离组织,硬镜下可进行有效止血及充分吸引,可保障通气,该手术方法安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Heller)和口内镜下肌层切开(POEM)在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上的临床医学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本院收治的20名儿童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患儿病史、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等相应信息做好记录整理,并且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计量统计。结果:20名患儿都经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有12名患儿采用Heller治疗,8名患儿使用POEM治疗,手术过程进展顺利,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得到减轻。回访中所有患儿在术后都没有出现胃食管反流和食管狭窄现象。结论:腹腔镜Heller手术以及POEM手术对于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其中POEM能够有效控制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

  • 标签: POEM术 Heller术 儿童 贲门失弛缓症
  • 简介:摘要消化道肌层障碍会引起多种临床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难治性胃轻瘫,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球囊扩张,外科治疗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消化道内镜下肌切开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创伤性小、简单方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可作为传统治疗方法的替代治疗,本文将总结消化道内镜下肌切开的各种式的特点及其与传统疗法的比较,对其现状与进展做一回顾性的概述。

  • 标签: 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 食管狭窄 食管失弛症 胃肌轻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颈部超声在婴幼儿扩张气管切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收治的24例应用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颈部超声扩张气管切开患儿的临床资料。24例患儿中,男12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1∶1;年龄21 d~2岁,中位年龄5个月;中位体质量5.8 kg。在进行经扩张气管切开时,先使用超声评估患儿甲状腺位置及血管走形,选择合适穿刺入路并标记穿刺点,然后在可弯曲支气管镜引导下完成扩张气管切开。结果术前接受持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患儿19例(79.2%),间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患儿2例(8.3%),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3例(12.5%)。24例患儿中,先天性上呼吸道发育畸形9例(37.5%);双侧声带麻痹8例(33.3%);上呼吸道占位性疾病3例(12.5%);外科术后撤机困难2例(8.3%);神经肌肉疾病2例(8.3%)。24例患儿均在30 min内成功完成手术,出血量均少于5 mL,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颈部超声辅助使婴幼儿扩张气管切开能够顺利完成,并显著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可弯曲支气管镜 超声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婴幼儿
  • 简介:摘要探究口内镜下肌切开治疗食管中段憩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从前瞻性数据库中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2019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食管憩室口内镜下肌切开(diverticular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D-POEM)治疗食管中段憩室的患者,使用适用于食管中段憩室的改良Eckardt评分系统评估憩室症状的严重程度,从临床成功情况、技术成功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方面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共纳入7例食管中段憩室患者,D-POEM治疗临床成功7例,技术成功7例,手术用时为16~70 min;2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无复发;随访时间为2~16个月,改良Eckardt评分患者中位得分由术前3分降至术后0分。初步认为D-POEM确保了正常食管腔与食管憩室之间间隔肌的完全切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食管中段憩室的技术;改良Eckardt评分系统适用于食管中段憩室治疗前后的症状评价。

  • 标签: 憩室,食管 食管中段憩室 食管憩室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改良Eckardt评分
  • 简介:摘要:前言:目的:总结 ICU重症病人在气管切开中的配合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来 ICU急诊重症病人40例,全部采用气管切开。采用手术配合和术后护理,对40例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结果:40例病人全部成功地施行了气管切开,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术后1例伤口轻微渗出,1例口腔感染,对症处理,均得到改善。结论: ICU急诊气管切开病人在中的护理与护理,既能确保手术的疗效,又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ICU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中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位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各50位。参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采取经微创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采取VAS评分与Lysholm评分来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治疗后,VAS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Lysholm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经微创钢板内固定,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快愈合,对患者的膝关节能够有效地进行改善,从而缩短治疗时间。该方法值得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胫骨干骨折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VAS评分 Lysholm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期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抽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与参照组均为3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中,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中,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而言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治疗儿童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术后1年切开小梁的开放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青光眼中心接受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治疗的4~16岁儿童青光眼患者21例(28眼)。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房角情况、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其中完全切开16例(22眼),次全切开5例(6眼)。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80(0.00~2.00)和0.75(0.00~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57)。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眼压分别为(30.4±4.8)mmHg(1 mmHg=0.133 kPa)和(14.1±4.5)mmHg,末次随访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14.11,P<0.001)。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中位数为3(1~4),末次随访时下降至0(0~3) (Z=-4.35,P<0.001)。末次随访时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中位数为302.5°(70°~360°)。所有患者中15例(21眼)手术完全成功,4例(5眼)条件成功,2例(2眼)手术失败,这3类患者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中位数分别为330°(210°~360°)、205°(180°~225°)、85°(7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Ö2=15.20,P=0.001)。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与眼压呈负相关(r=-0.82,P<0.001)。结论: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治疗儿童青光眼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术后切开小梁开放范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青光眼 眼压 房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有关医疗方面的救治与护理水平,也不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渐完善,而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以及护理也走入有关研究探索人员的视野。现今,关于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基本采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手术,而随之而来的,手术之后的恢复与护理也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有关人员进一步进行调查与探究。因此,出于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救治效果的需要,本文将通过有关专业知识的简介和一些实验探究数据的记录、观察与分析,重点阐述说明急性胰腺炎以及使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内容和注意事项等。

  • 标签: 内镜 括约肌切开手术 急性 胰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行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44例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治疗,随机分组,22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相对较高,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期间配合综合护理一方面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故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肛瘘切开加外括约肌减张缝合和传统肛瘘切开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传统肛瘘切开,研究组行肛瘘切开加外括约肌减张缝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Wexner评分、肛管直肠压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100%,34/34)与对照组(94.12%,32/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 h,研究组VAS评分[(2.41±0.27)、(1.52±0.11)、(0.67±0.08)分]均低于对照组[(3.69±0.31)、(2.14±0.19)、(1.02±0.13)分],P均<0.05。术后2个月,研究组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肛管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见复发患者。结论与传统肛瘘切开相比,低位单纯性肛瘘采用肛瘘切开加外括约肌减张缝合治疗可获得更理想的临床效果,术后疼痛度小,并能减轻对肛门功能和肛管直肠压的影响,加快患者恢复,但两种式均可获得良好预后效果,避免复发。

  • 标签: 肛瘘 传统肛瘘切开术 外括约肌减张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技术联合应用骨皮质切开治疗成人严重双颌前突,可否安全有效地实现上前牙压入及根尖部牙槽骨改建。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畸科门诊就诊双颌前突病例14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器及系统化力学设计,并于治疗中接受上前牙区唇侧骨皮质切开。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锥形束CT,测量并比较上颌切牙切缘到腭平面距离,牙根不同水平处牙槽骨厚度的变化。结果头影测量分析发现治疗后上下前牙唇倾度减小,软组织颏部前移[治疗后上中切牙点-前颅底平面(U1-SN)减小13.09°±1.26°,P<0.001,下中切牙-眶耳平面角(FMIA)增大9.31°±3.11°,P<0.001,零子午线-软组织颏前点(0-Mer-Pog′)增加(3.22±1.43) mm,P<0.001]。锥形束CT影像测量显示治疗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切缘点到腭平面距离减小,中切牙治疗后压入(1.42±0.66) mm,P<0.001,侧切牙治疗后压入(1.35±0.70) mm,P<0.001。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根尖部唇侧的牙槽骨厚度增加,中切牙增加(1.02±0.68) mm,P<0.001,侧切牙增加(0.89±0.63) mm,P<0.001。上切牙根中部腭侧的牙槽骨厚度减小,中切牙减少(1.28±0.85) mm,P<0.001;侧切牙减少(1.20±0.69) mm,P<0.001。根尖部腭侧的牙槽骨厚度也减小,中切牙减小(1.39±0.92) mm,P<0.001,侧切牙减小(1.35±0.94) mm,P<0.001。而上切牙冠方、根中部唇侧的牙槽骨厚度以及冠方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器及系统化力学设计,辅以牙槽骨唇侧骨皮质切开微创手术,优化前牙内收过程中的垂直向控制,实现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压入及根尖部牙槽骨改建,达到面下1/3及唇部美学重塑。

  • 标签: 严重双颌前突 定制式舌侧矫治技术 拔牙正畸 骨皮质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肛裂时应用肛门外括约肌双侧切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肛裂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肛门内括约肌切断)和实验组(肛门外括约肌双侧切开),每组60例。对比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愈合速度明显比参照组快(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肛门外括约肌双侧切开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疼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通道经肾钬激光肾盂旁囊肿内引流减压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针对2019年的7月都2020年6月的20例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肾钬激光肾盂旁囊肿内引流的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44~78岁,平均(61±17)岁,左侧8例,12例;患者的囊肿大小为5.2~11.0cm,平均(6.9±1.9)cm。这20名患者都通过彩超技术还有增强CT技术的检查之后确诊为肾盂旁囊肿,全麻、取截石位,囊肿患侧采用逆行的方式将输尿管插管到患者的肾盂,输尿管中导入美兰生理盐水,之后再改为健侧卧位B超的引导下肾盂旁囊肿穿刺造瘘,肾镜下观察肾囊肿内,可寻找到蓝色肾盂,选定无血管钬激光切开肾盂,可见美兰液流出,通肾盂囊肿壁十字切开1-2CM,导丝引导下将肾造瘘管越过肾盂切口留置并固定或者留置支架(越过肾盂切口)。结果:此次选取的20例患者肾镜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手术都顺利的完成,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在45分钟到75分钟,平均的手术时间为(55±13)min;患者手术中及术后,所有的患者状态无异常,并没有出现大出血、严重的感染、尿瘘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在20名患者手术之后的第二天进行复查的时候发现患者的肾周并没有明显的积液和积血等情况,患者好转之后拔出引流管出院。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术后病检,确定所有患者均未肾盂旁囊肿。对这20名患者进行3~9个月的随访,后期这20名患者的CT和复查泌尿彩超等,患者都没有复发。结论:通过对肾盂旁囊肿患者实行微通道经肾钬激光肾盂旁囊肿内引流减压进行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因此,可以将该方法进行推广。

  • 标签: 肾盂旁囊肿 标准通道 经皮肾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8例,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ICU气管切开患者,其就诊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将上述研究对象1/2纳入到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余下1/2研究对象则纳入到实验组(34例),采取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上,实验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低(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ICU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