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桡动脉径路与股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脑动脉造影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血管不同分为桡动脉组(n=48)及股动脉组(n=34),比较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制动时间相比于股动脉组更短,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与股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相比,桡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安全性更高,且患者术后制动时间更短,患者更易于接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桡动脉径路与股动脉径路行选择性脑动脉联合造影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我院2020年5月-2022年2月期间50例造影患者,桡动脉(25例)、股动脉(25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及造影结果,检查满意度。结果:桡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桡动脉造影成功率、穿刺成功、手术时间高于股动脉桡动脉检查满意度高对照组P

  • 标签: 经桡动脉径路 股动脉径路 脑动脉联合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需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径路组与动脉径路组各40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组在减少手术时间、血管穿刺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优于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组。结论在同样的临床适应证下,桡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优于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术后不同压迫止血压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老年科行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的68例患者以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压迫2h解压一次,共3次,对照组压迫6h解压,观察两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成功止血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心病 经桡动脉径路 冠脉介入术 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 止血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Alien试验阴性患者桡动脉径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06例桡动脉径路行PCI的患者,术前严格行Allen试验,并根据Allen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57例)和阳性组(49例),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均桡动脉径路行尺动脉、掌深弓、掌浅弓造影。对两组掌深弓、掌浅弓、尺动脉内径、显影帧数(从尺动脉显影到手部末梢血管显影)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Allen试验阴性患者术后有无手部缺血并发症。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尺动脉内径[(2.02±0.18)mm比(2.07±O.17)mm]及掌深弓、掌浅弓比例[85.96%(49/57)比87.76%(43/49),75.44%(43/57)比81.63%(40/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手部缺血并发症。阴性组与阳性组显影帧数[(218.6±63.6)帧比(180.8±44.1)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影帧数I〉380帧比例[14.04%(8,57)比2.04%(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Allen试验阴性患者桡动脉径路行PCI基本是安全的,并非经桡动脉径路行PCI的绝对禁忌证。

  • 标签: 桡动脉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ALLEN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898例次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我院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例908例次。分析常规桡动脉介入诊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成功桡动脉介入诊治898例次。(2)桡动脉痉挛13例(1.4%);前臂血肿8例(0.9%);迷走神经反射6例(0.7%);假性动脉瘤0例(0%);穿刺压迫部位水泡8例(0.9%);无全身大出血、手神经损伤出现及死亡;桡动脉介入诊治第二日穿刺侧脉搏较穿刺前明显减弱的共30例(3.3%),无脉者3例(0.3%)。结论常规桡动脉进行介入诊治可行且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经桡动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桡动脉径路心脏介入诊疗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380例桡动脉径路心脏介入诊疗的患者并发症情况并提出今后的预防措施。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8.16%,其中前臂疼痛3.95%,动脉痉挛2.10%;;穿刺部位肿胀1.05%,桡动脉闭塞0.53%,假性动脉瘤0.53%,无严重出血、动静脉瘘、腹膜后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及神经损伤等发生。结论桡动脉径路心脏介入诊疗并发症少,预防重点在于熟悉操作技巧及掌握好术后止血时间。

  • 标签: 桡动脉径路 并发症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闭塞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80例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进行分析,平均分组,参考组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低桡动脉闭塞率,增强护理满意度,促进身体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介入治疗手术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干预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CI术后桡动脉留鞘不同处置方法对桡动脉损伤情况观察探索PCI术后桡动脉留鞘的恰当处置办法。方法选取我院桡动脉冠脉介入行PCI的12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心血管介入诊疗操作培训规范》进行恰当处置PCI术后桡动脉留鞘有利于明显减少桡动脉损伤。结论由于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及手术量的增加,桡动脉PCI术后留鞘对桡动脉损伤情况复杂,需进一步进行探索。

  • 标签: 经桡动脉PCI术 桡动脉留鞘 恰当处置 桡动脉损伤
  • 简介:2006月7月至2009年3月共行桡动脉径路介入术1108例,其中4例发生桡动脉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采用手压迫并加压包扎治愈。其发生原因主要为患者年龄大、体瘦、多次穿刺动脉、术后止血方法不当、术后抗凝强度相对过强等。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有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可能,应根据术中穿刺情况选择止血方法,术后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 标签: 桡动脉 介入治疗 假性动脉瘤 原因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桡动脉冠脉介入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与传统的股动脉入路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桡动脉的内径相对较小,极易发生桡动脉痉挛,桡动脉痉挛是引发手术操作时间延长、桡动脉闭塞、动脉内膜损伤、患肢疼痛、穿刺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多方面展开研究。

  • 标签: 桡动脉冠脉介入 桡动脉痉挛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出现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计 210人,对所选患者实施桡动脉介入诊疗,统计和记录所选患者桡动脉痉挛出现情况,并研究导致桡动脉痉挛出现的原因。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所选 210例患者中出现桡动脉痉挛的患者共计 45人,桡动脉痉挛出现几率为 21.43%;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性别、导管更换情况、桡动脉直径与导管外径或是患者身高的比值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桡动脉痉挛的出现。结论: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性别、导管更换情况等方面,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相关因素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积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应对。

  • 标签: 桡动脉 冠心病 桡动脉痉挛
  • 简介:腹膜后径路行腹主动脉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显露。与腹腔径路相比,有减少体液蒸发、缩短术后麻痹、避免肠粘连等优点,对经过多次腹部手术、有腹壁造口、腹壁损伤或感染、接受过腹部或盆部放疗、有腹水或极度肥胖的腹主动脉疾病患者尤为适用。利用腹膜后径路可完成肾下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闭塞性疾病腹主—髂动脉重建术、肾周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肾动脉重建术、下腔静脉重建术等。

  • 标签: 腹主动脉手术 经腹膜后径路 适应证 禁忌证 切口暴露 肾下AAA人造血管置换重建术
  • 简介:有创动脉压监测是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方法,可通过换能器测量血管内整个心动周期的压力变化,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并将其数值和波形显示于监护仪荧光屏上。还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

  • 标签: 桡动脉 有创血压监测 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护理过程中的监护要点。方法对1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在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及监测措施。结果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28例,3例因桡动脉穿刺痉挛失败,2例桡动脉畸形狭窄穿刺失败。结论精心的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和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