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告1例浆细胞唇炎。患者女,78岁,右上唇持续红色斑块2年,斑块质地柔软,界限清楚,表面轻度糜烂。皮肤组织病理显示粘膜固有层多量浆细胞浸润。诊断为浆细胞唇炎。

  • 标签: 唇炎 浆细胞性
  • 简介:报告1例浆细胞唇炎。患者男,56岁,反复下唇糜烂伴疼痛4年余。皮肤科检查:下唇黏膜轻度红肿,见不规则糜烂,表面见少许黄色渗出物及红褐色结痂;口腔、龟头及肛周黏膜未见类似皮损。病理检查:真皮浅中层呈带状密集炎症细胞,主要为大量成熟的浆细胞、中等量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诊断:浆细胞唇炎。治疗上予以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每天2次,4周后皮损基本消退,随访4个月无复发。

  • 标签: 唇炎 浆细胞性 他克莫司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阴茎,包皮局部溃疡伴增生性红色斑块1年、分泌物增多1个月,于2012年12月就诊。1年前,患者发现阴茎、包皮内侧出现凹陷性溃疡,自觉龟头发红伴分泌物增多,曾按扁平苔藓予以外用消炎软膏治疗,治疗期间分泌物明显减少,但红斑未见好转,且红斑处逐渐出现增生样损害。1个月前,患者自觉分泌物增多。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头晕及口腔溃疡,无疲乏感及全身肌肉酸痛,二便正常。既往体健,20年前有非婚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包皮内侧3cm大小增生性斑块,表面湿润潮红,边界清楚,质中,无压痛感。尿道口、龟头及包皮内侧少许乳白色脓分泌物(图1),伴轻微腥臭味;肛周皮肤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均阴性。组织病理检查:黏膜大部分缺失,真皮大量浆细胞浸润,少许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图2a,2b)。诊断:浆细胞龟头炎。治疗:0.1%他克莫司、夫西地酸局部外用。建议感染控制后行包皮环切术。治疗2周后随访,红斑减轻,分泌物消失。4个月后(2013年04月17日)随访,患者病情反复,未坚持使用他克莫司,自述龟头部位可见红斑,时有明显分泌物,伴痒感,局部温水清洗后症状可减轻,随访期间患者未行包皮环切术,后失访。

  • 标签: 龟头炎 浆细胞性
  • 简介: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播散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 标签: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血栓形成
  • 简介:气球细胞痣在100多年前被首次报道。迄今为止,黑色素细胞细胞气球样变已在多个肿瘤报道中提到,包括黑色素瘤、蓝痣和Spitz痣。这些改变是否代表细胞恶变或增殖改变尚存争议。作者报道1例巨大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的增殖结节中发现细胞气球样变。

  • 标签: 黑色素细胞痣 增殖性 先天性 结节 巨大 SPITZ痣
  • 简介:背景:皮肤CD8^+嗜表皮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近来报道的罕见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临床表现具有侵袭。文献中仅有约20例报道。作者在此报道了1例罕见的伴发皮肤血管炎和淋巴组织增生的患者。病例报道:1例42岁的塞内加尔男性患者因其皮损表现为结节且迅速蔓延并发生坏死和溃疡而入院,患者近期还发生体重减轻、发热以及多发性淋巴结增大。皮肤组织学分析显示少见的血管中心性间质和大CD8^+细胞毒性T细胞嗜表皮真皮浸润,伴有皮肤血管炎和纤维素样坏死,联合化疗4个月后患者死亡。讨论:此患者的特点符合Berti所描述的原发性皮肤CD8^+嗜表皮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多数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结节和溃疡,组织学多表现为皮肤组织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伴明显而持久的嗜表皮。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淋巴细胞表型为CD8^+并且表达细胞毒素蛋白质,这可能解释了本病的局部和系统的侵袭性病变及浸润和坏死皮损血管损坏的实质。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 细胞毒性T细胞 T细胞淋巴瘤 CD8^+ 侵袭性 表皮
  • 简介:过敏紫癜是一类自身免疫血管炎,常表现为皮肤的紫癜样改变,常会合并胃肠道、关节以及肾脏等系统表现。其发病机制复杂,与自身免疫系统关系密切,但具体机制不清楚。CD4+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反应里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辅助T细胞(Th细胞)在过敏紫癜发病中发挥着独特的生理作用,现总结Th细胞在过敏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 过敏性紫癜 机制
  • 简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是一种罕见的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其皮肤表现为组织病理学特征类似小叶脂膜炎样改变。肿瘤T淋巴细胞在皮下小叶中形成环绕个别脂肪细胞的花环样结构,即所谓的脂肪细胞“花环”,被认为是这种皮肤淋巴瘤特征的形态学改变。本研究回顾了45例原发性或继发性皮肤B和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1例累及皮下组织的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活检标本,以研究脂肪细胞花环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n=16;蕈样肉芽肿,肿瘤期:n=3;侵袭嗜表皮CD8T细胞淋巴瘤:n=2;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n=4;结节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4;皮肤中等大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NOS:n=5;CD4/CD56血液肿瘤(原始NK细胞淋巴瘤):n=7;继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n=3;继发性皮肤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n=1;急性骨髓白血病的特殊皮肤表现:n=1犦。作者证实由肿瘤细胞环绕脂肪细胞的花环不仅出现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而且也出现于几种伴有皮肤损害的不同恶性淋巴瘤疾病中。伴有显著皮下组织受累的病例精确分类可以获得临床病理与表型特征的精确相关。脂肪细胞花环不应被考虑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特...

  • 标签: 局限于皮下组织 淋巴瘤组织 淋巴细胞环绕
  • 简介: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在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的破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ICAM-1与白癜风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的探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白癜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黑素细胞
  • 简介:梅毒血清学固定是梅毒治疗后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其机理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的降低、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失衡、CD4+CD25+调节T细胞的升高、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紊乱均与梅毒血清学固定有关。

  • 标签: 梅毒 细胞免疫 血清学固定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被广泛应用的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虽然有效,但常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而对于重症难治SLE,这些药物往往疗效不佳且不良反应严重。靶向性生物制剂的应用虽然显示出特定的疗效,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迄今为止仅在不同自身抗体和信号通路等环节解决发病网络中的部分问题。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考虑到SLE的突出问题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障碍,且这些障碍复杂多变又难以控制,研究者希望从形成免疫系统的上游细胞中找到突破口。免疫细胞由干细胞分化而来,而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多种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在向免疫细胞分化过程中有可能实现部分或全部免疫系统的修饰和重建。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已逐步成功应用于SLE的治疗。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移植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于1998年起全身皮肤反复出现湿疹,2005年4-月头面、躯干及叫肢突发大片浸涧红跚及多处糜烂,找科以“泛发性湿疹,帮样肉芽肿?”收住院,当时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红斑浸润处活检表现为湿疹的组织病理像经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忤片、中药清热除湿等联合治疔3周皮疹消退,

  • 标签: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系统性 鱼鳞病 病例报告
  • 简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HLA复合体是编码它的基因群。HLA和某些疾病易感性相关,研究遗传决定对疾病易感性的主要方法是比较群体中患者与正常人某些特定等位基因及其产物的频率。人们发现HLA与某些免疫性疾病存在有相关,而且某些疾病与特定HLA抗原型别呈随机分布。本文综述了与HLA-Ⅰ、Ⅱ类抗原相关联的皮肤病。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 自身免疫病 综述
  • 简介:0引言调节T细胞(Treg)即抑制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使机体保持保护免疫又不发生病理性免疫。效应T细胞对免疫反应的启动和Treg对免疫反应的下调之间的失衡可导致皮肤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描述了抑制T细胞,但由于缺乏识别的标记,对此亚群的认识未有进展。20世纪90年代Sakaguchi等首先描述了一种天然存在于小鼠的表达CD25的CD4·T细胞。动物研究揭示此亚群细胞能抑制抗肿瘤免疫,预防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炎症肠病和自身免疫糖尿病,并能诱导对皮肤同种移植物的耐受。其后,在人类也描述了此亚群。积累的证据提示这些细胞可能在多种皮肤病中起作用。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皮肤病 20世纪90年代 自身免疫疾病 抑制性T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 简介:背景: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为淡黄色浸润斑块或结节。80%以上的患者眼部受累。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大量黄色组织细胞和胶原渐进坏死。80%的患者可发生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相关骨髓瘤,但其病程较长,10年存活率为100%。病例报道:1例76岁的男性患者出现皮损并继发为溃疡,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可诊断为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未发现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或骨髓瘤。本病另一特点是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而对其他疗法无效(环磷酰胺、α干扰素),糖皮质激素依赖、医源性Cushing综合征以及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并继发死亡。讨论:即使不伴有骨髓瘤或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也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糖皮质激素可能是最有效的疗法,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类似本特殊病例的死亡

  • 标签: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黄色肉芽肿 渐进性坏死 坏死性 死亡 组织细胞增多症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主因左耳背侧散发丘疹、结节半年,于2014年12月就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耳背侧出现数个绿豆大小的淡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搔抓后易出血。半年来结节渐增大、增多。局部无外伤、感染史。既往史:患者在皮损出现前曾出现心悸、大便次数增多、月经不调等症状,1个月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给予普萘洛尔、甲巯咪唑治疗3周后甲亢症状部分缓解,T3、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