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MA)患者骨密度的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男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0例为病例组,年龄62~86岁,平均(73.50±8.13)岁;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接诊的健康老年男性40名为对照组,年龄63~85岁,平均(72.82±7.77)岁。收集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1-L4)和左侧髋部(Neck区)骨密度测量,测定所有患者空腹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叶酸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密度、叶酸、维生素B1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血清ALT、AST、CRE、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老年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是引起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信号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分成以下各组:(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以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48h;(2)OX—LDL各浓度组(共3组):EPCs培养24h后,再分别换用含5,10,20mg/LOX—LDL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Akt、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时加上一组。(3)Wortmannin组:EPCs培养24h后,换用含Wortmannin100μmol/L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采用MTF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P〈0.01),基础状态下内皮祖细胞表达Bcl-2mRNA及蛋白,OX—LDL处理能抑制其表达,降低磷酸化Akt的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结论:Ox—LDL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的作用是通过抑制Akt活化,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实现的;Ox—LDL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是依赖P13K/Akt信号通路实现,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BCL-2 PI3K/Akt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密度对单钠尿酸盐(MSU)晶体诱导中性粒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三磷酸腺苷的参与机制。方法制备MSU晶体,分离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别采用MSU晶体刺激不同密度中性粒细胞(5×106/ml为低细胞密度,20×106/ml为中细胞密度,100×106/ml为高细胞密度)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刺激后细胞荧光强度及活性氧产生,偏振光显微镜观察MSU晶体分布,免疫荧光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形成,流式微球检测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MIP-1α、MIP-1β水平。结果(1)低细胞密度下,经MSU晶体干预后,中性粒细胞后侧向散射角(SSC)值为170±19;中细胞密度为128±13;高细胞密度为93±9,较低细胞密度显著降低(P<0.05)。(2)与低细胞密度比,高细胞密度下经MSU晶体干预后中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1.8±0.2比6.2±0.7,P<0.05);而使用氧化三磷酸腺苷和MSU晶体干预后,中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较单纯MSU晶体干预明显增加(低细胞密度为7.5±0.3,中细胞密度为4.6±0.2,高细胞密度为3.4±0.5,P<0.05)。(3)经MSU晶体刺激后,加入活性氧荧光探针的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产生增多,且随着中性粒细胞密度增加,活性氧产生明显增加(荧光强度0.85±0.32比2.49±0.78比4.5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入氧化三磷酸腺苷干预后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产生显著降低。(4)MSU晶体刺激中性粒细胞后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高细胞密度下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较多,进而促进MSU晶体聚集,氧化三磷酸腺苷可减少MSU晶体干预后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5)高细胞密度下,中性粒细胞经MSU晶体刺激后上清中IL-1β、TNFα、IL-8、MIP-1、MIG、MIP-1α、MIP-1β水平均显著低于中细胞密度(P<0.05)。结论MSU晶体刺激中性粒细胞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呈细胞密度依赖性,三磷酸腺苷可能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尿酸钠晶体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细胞密度
  • 简介:目前,低密度纤维板是市场的宠儿,但是密度又影响了机械强度。正因为如此,MarkIrle博士指出,密度板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生产线。木质人造板的机械性能通常随着他们的密度增加而增加。这一正比关系在刨花板和纤维板上的表现尤其明显。对于一个特定的人造板类型而言,相同的原材料在特定的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

  • 标签: 低密度 木质人造板 生产线 机械强度 MARK 生产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密度低温缺氧复氧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CF)对心肌细胞损伤和细胞间偶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CF,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3组(n=12):密度0.5×105个/ml组(T0.5组)、密度为1.0×105个/ml组(T1.0组)和密度为2.0×105个/ml组(T2.0组)。3组置于缺氧装置中,以5 L/min的速度持续吹入95%N2+5%CO2 15 min进行缺氧处理,然后置入4 ℃冰箱培养1 h进行低温处理;培养完成后,置于37 ℃、含95%空气+5%CO2培养箱中复氧4 h。上述处理结束后,3组分别与相同密度(1.0×105个/ml)的心肌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间接共培养16 h,心肌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下层,RCF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上层。共培养结束后,收集心肌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及磷酸化Cx43(p-Cx43)的表达。结果与T0.5组相比,T1.0组和T2.0组心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Cx43、p-Cx43及Cx4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T1.0组相比,T2.0组心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Cx43和p-Cx43表达水平降低(P<0.01),心肌细胞Cx4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缺氧复氧RCF在一定范围内呈密度依赖性地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x43的表达,降低Cx43的活性有关。

  • 标签: 低温,人工 低氧 成纤维细胞 肌细胞,心脏 连接蛋白类4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30例31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做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检测。结果31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除1眼因术前角膜内皮水肿影响内皮细胞密度的检测,余30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值为2238±313.20个/mm2,术后一周均值2243±345.18个/mm2,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内皮显微镜
  • 简介:通过对巨尾按和意大利杨两种散孔材的基本密度和厚壁细胞长度在幼龄材和成熟材之间.从髓部到树皮的径向,以及在生长轮内的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木材的幼龄材各项性质均比成熟材低。巨尾桉的基本密度、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度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环管管胞长度差异达显著水平。意大利杨仅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度差异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基本密度在径向的变化,两种木材都是从第5轮开始随树龄增加逐渐增大,纤维长度在幼龄期都急剧增长,进入成熟期后增长缓慢。巨尾桉导管分子及环管管胞长度,幼龄期随树龄略有增长,成熟期后较为稳定。意大利杨导管的长度从髓部到第8轮增长迅速,逾此则逐步减短。初步试验表明。在生长轮内纤维、导管分子长度。因树种、植株不同,其变化规律不尽相同。

  • 标签: 木材基本密度 厚壁细胞长度 纤维 导管分子 环管管胞 幼龄材
  • 简介:比重(specificweight)与密度(density)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物质每单位体积的重量,后者是指物质每单位体积的质量。重量随所处重力场位置的不同和大气压大小的变化,其大小和方向都相应产生变化,是一个矢量。对于在真空条件下和非真空条...

  • 标签: 计算密度 体密度 折算质量 液体介质 约定条件 每单位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红细胞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方法不同分离条件的分离效果观察,主要通过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各参数给分离效果带来的不同影响,主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结果影响红细胞分离的因素有离心时间、离心力、红细胞浓度、标本红细胞平均体积、个体年龄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红细胞平均体积。结论分离条件相同标本不同,或者标本相同分离条件不同,得到的分离效果也不同,控制影响因素,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分离效果。

  • 标签: 分离红细胞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健康人红细胞左旋精氨酸(L-arg)转运的影响。方法用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分别孵育正常人红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组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以^3H标记的L-arg(^3HL-arg)来测定红细胞的L-arg转运。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对红细胞L-arg转运无明显影响(P〉0.05)。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抑制红细胞L-arg转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5、50、100mg/L3个浓度总摄入的最大转运速率(Vmax)值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3%、27%、30%(P均〈0.05),亲和力明显减小(米氏常数值增大,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未见明显的浓度-效应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5、50、100mg/L3个浓度y+载体介导的L~arg转运的最大转运速率值明显降低,分别降低43%、48%、45%(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亲和力明显减小(米氏常数值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通过y+L载体介导的L-arg转运(最大转运速率值及米氏常数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后抑制红细胞L-arg的跨膜转运,推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L-arg/一氧化氮途径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脂蛋白类 LDL 动脉粥样硬化 红细胞 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系统
  • 简介:目的:研究非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红细胞的影响因素,初步建立Percoll分离液在红细胞分离中的最佳操作条件。方法:检测Percoll与1.5mol/LNaCl比例为9∶1、10∶1、11∶1、12∶1、13∶1渗透压情况,选取等渗比例作为最佳母液(SIP);以不同密度细胞被充分离心沉降分离,较少存在红细胞滞留、拖带现象作为分离效果评判标准,比较不同红细胞悬液浓度、不同离心力、不同离心加减速度、不同温度和不同离心时间的分离效果。结果:50%以下浓度红细胞悬液分离效果优于50%以上浓度红细胞悬液,4000×g优于3000和2000×g的离心效果,2-8的离心加减速度可以获得满意的离心效果,4℃分层效果比室温稳定,20min优于15和10min的分离效果。结论:Percoll与1.5mol/LNaCl为12∶1和11∶1的母液可作为等渗母液,优先4℃离心条件离心,加减速度2-8,其离心效果会随着红细胞悬液浓度的降低、离心时间的延长、离心力的增加而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 标签: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梯度分离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09年2—12月"亮睛工程"在海南儋州"亮睛点"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73例573眼。采用TOPCON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CCT)、六角形细胞比例、内皮细胞面积等参数,比较不同性别、眼别和年龄组受检者上述各检测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533.00±366.67)个/mm2,CCT为(501.15±31.67)μm。年龄、CCT、最大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年龄组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79岁组和≥80岁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小于60岁以下组,但≥80岁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大于60~79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性别、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CCT的主要影响因素,男性CCT为(516.27±35.84)μm,明显高于女性的(492.20±24.9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05,P<0.01),不同性别间其他角膜内皮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眼别间角膜内皮各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随年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值增大,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的减小而逐渐降低,6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衰老速度存在差异。

  • 标签: 角膜 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生物学测量 影响因素
  • 简介: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它是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仅仅了解这些文字,还不能说明你了解了密度.下面请跟我来吧.

  • 标签: 密度 物质组成 质量 体积 物体
  • 简介: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2.0mg/ml)显著增高猪主动脉EC培养液中的ET和MDA含量,降低cGMP含量和抑制SOD活性,oxLDL的细胞毒作用可被穿心莲成分API0134(5μg/ml和50μg/ml)所清除,提示API0134可拮抗oxLDL所致的EC损伤。

  • 标签: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LDL 内皮细胞 损伤 细胞毒作用 主动脉
  • 简介:质量和密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谈到质量时,人们常说: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多少;而谈到密度时,人们常说:物质的密度是多少多少?

  • 标签: 物体 密度 区别 联系 概念 物质
  • 简介:骨骼一直处于更新状态。骨骼的组成与构造在我们的一生当中都在变化着。这种可变性具有重要的健康暗示,因为许多医疗状况会在生命的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影响着骨髂。亍解这些疾病需要对骨骼生理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密度测定 骨骼 可变性 生理学
  • 简介:香港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大都市之一,每1平方公里的香港土地上平均居住了6700人。其中大多数人居住在高层公寓楼中。在“密度建筑”(ArchitecureofDensity)系列中,德国人MchaelWolf研究了这些城市街区。Wolf在香港工作生活了10年,“如果我在香港待了10年却没有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这个城市,将来离开后我一定会感到后悔”,自2002年起,他开始为这个城市拍摄肖像,但这些肖像中几乎看不到人物的身影。他感兴趣的是人们使用的物品和生活的空间。

  • 标签: 建筑密度 展览 城市街区 高层公寓楼 人口密度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