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纵隔肺癌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邻近纵隔生长,易侵入纵隔或与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块,与原发性纵隔肿瘤或转移瘤难以鉴别,常在临床工作中造成误诊或漏诊。在此报道一例纵隔肺癌,表现为咳嗽、进食哽噎,CT影像显示纵隔肿块,气管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提示为肺腺癌,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纵隔型肺癌,诊断,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认为,纵隔肺癌有一定的特点,CT和平片相结合是诊断的最佳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纵隔肺癌的CT表现特征,探讨纵隔肺癌纵隔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影像学诊断为纵隔肺癌的CT影像表现,观察病变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及肺内改变等影像学表现。结果经病理学证实纵隔肺癌共有16例,误诊4例,其中磷癌11例,小细胞癌2例,腺癌3例。误诊病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瘤、胸腺瘤、孤立性纤维瘤;16例纵隔肺癌的肿块大部分紧贴纵隔生长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前上纵隔13例,中纵隔4例,下纵隔3例,前中纵隔5例,后纵隔2例;12例呈不规则状,其中8例肿瘤边缘呈分叶状、瘤肺界面毛糙,4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较光整,4例可见典型短毛刺或棘状突起,11例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中6例病灶中央明显液化坏死,9例有邻近胸膜凹陷征。结论纵隔肺癌虽易误诊,但其CT表现仍具有一定特征性,认真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合该病的相关临床特点,可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其病理类型可能与地域有相关性。

  • 标签: 肺癌 纵隔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  (1)6例纵隔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CT误诊纵隔肺癌,等.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3例报告.临床肺科杂志

  • 标签: 例分析 型肺癌 成人纵隔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纵膈肺癌疾病采取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某院及本院接受就诊的纵膈肺癌病人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76例纵膈肺癌病人全部接受CT和MRI影像学检查,对于两种不同检查措施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对比与总结。结果:76例病人中属于周围肺癌病人25例,属于中央肺癌病人51例;根据病理类型对76例病人进行划分包含鳞癌病人50例,属于腺癌病人10例,属于小细胞癌病人16例;依照发病位置的不同发现76例病人中病变部位处在右肺下叶20例,处于左肺上叶病人20例,处于右肺上叶病人25例,处于左肺下叶病人11例;76例纵膈肺癌病人接受不同影像学检查措施发现,CT检查可以显示不规则肿块边缘,表现为毛刺状,纵膈的淋巴结出现肿大,接受MRI检查所获结果全部包含CT结果,发现肿块对病人的胸椎、胸壁以及胸膜造成侵入,两种检查措施的灵敏度全部为100%,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为纵膈肺癌病人提供CT和MRI检查具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同时两种检查措施存在非常高的灵敏度。

  • 标签: 纵膈型肺癌 CT检查 MRI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和MRI在纵膈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抽选我院50例纵膈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分组法进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CT诊断,为观察组采取MRI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效果。结果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但CT和MRI两种诊断灵敏度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利用CT和MRI对纵膈肺癌患者进行诊断,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诊断准确率高。

  • 标签: CT MRI 纵隔型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隔肺癌CT和MRI的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纵隔肺癌患者,从中筛选出40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的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并接受X线、CT、MRI检查,统计各个检查结果并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的患者接受病理学检验后发现,中央肿瘤和周围肿瘤的患者分别有23例、17例。患者接受CT诊断后发现,肺部结节在肺部出现,且毛刺状和分叶状为边界特征,纵膈淋巴结肿大以及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是患者的主要表现。患者接受MIR检查后除了有CT检查的特点外,还发现胸壁、胸椎和胸膜受到肿块入侵。与X线相比CT和MRI的灵敏度较高(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RI和CT之间的灵敏度对比,发现无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采用CT,还是采用MRI进行纵膈肺癌的诊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今后诊断中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诊断方法,以此促进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纵膈型肺癌 CT MRI 表现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纵隔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对其形成过程、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鉴别,对其患病部位实施手术及放疗、化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从我院选取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纵隔肺癌患者的原始病例作为分析资料的依据,共有56例,其中Ⅱ期13例,ⅢA期26例,ⅢB期17例,晚期肺癌占76.7%。通过对就诊的纵隔肺癌患者的病症进行X线影像诊断,对其病灶进行鉴别确诊,对每个患者的病症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测发现均有肿大淋巴结出现,再通过对患者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发现存在癌细胞,重新观察患者肺部CT片确诊为纵隔肺癌。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A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纵隔肺癌的特点,组织实施肺部手术切除术,但未进行放疗、化疗诊治的患者,共计25例。B组为进行了肺部手术切除术,同时术后接受了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共计31例。结果通过对56例患者进行跟踪性调查,发现A组患者术后1至3年存活率为31.5%,5年以上存活率为18.4%,B组患者术后进行放化疗综合治疗1至3年存活率42.3%,5年以上存活率为28.5%。由此可见,纵隔肺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后,为了防止出现肺门及纵隔广泛淋巴结转移,胸膜及胸内其他脏器受侵和扩散,建议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有效的提高纵隔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纵隔型肺癌 影像表现 X 线 切除术 放疗 化疗 临床分析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纵隔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纵隔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结果经病理学分析,25例患者中,中央肺癌患者15例,周围肺癌10例。CT检查下,患者肺部肿块边缘呈不规则形状,其外缘呈毛刺状,并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多数患者伴有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MRI检查下,可清晰的看到患者肿块已侵至胸壁、胸椎及胸膜。与X检查相比,CT、MRI的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性。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与MRI相比较,二者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在纵隔肺癌临床诊断中,CT与MRI检查提供的影像学表现不同,与常规的X检查相比,CT及MRI检查的灵敏度更高,其诊断结果更加高效。

  • 标签: 纵隔型肺癌 CT及MRI 临床表现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纵隔肺癌的影像学特点,对比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效能。方法: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接诊120例疑似纵隔肺癌患者,患者术前均采取CT及MR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总结影像学特点,并回顾分析不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诊断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方面,MRI略高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能够在常规CT检查影像学资料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影像学资料表现。结论:CT及MRI对纵隔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MRI诊断效能略高,且可获取更多的影像学资料,不同医疗机构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检查方法。

  • 标签: 纵隔型肺癌 CT MRI 影像学表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针对纵隔肺癌患者实施CT及MRI检查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纵隔肺癌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X线、CT及MRI检查,将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71例属于中央肺癌,47例属于周围肺癌。CT检查发现肺门为结节状,肿块外缘为毛刺或者分叶状,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MRI检查还可清晰显示肿块已经侵及胸壁、胸膜以及胸椎。在诊断灵敏度方面,CT检查以及MRI检查均高达100.00%,二者无区别(P>0.05),均明显性超过X线检查灵敏度的80.51%(P<0.05)。结论纵隔肺癌患者实施CT或MRI检查均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相比之下,MRI效果更好,但价格更加昂贵。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以及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检查方式。

  • 标签: 纵隔型 肺癌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纵膈肺癌患者中 MRI和 CT的表现与诊断效果。方法:此次抽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医治的纵膈肺癌患者( 43例)进行研究,本次患者均做 MRI诊断与 CT诊断,总结诊断结果、病理学检查和手术结果、临床表现。结果:患者的 MRI诊断阳性率同 CT诊断的阳性率相同,差异不显著, P> 0.05。病理类型: 11例患者是腺癌、 10例患者是小细胞癌、 22例患者是鳞癌;发病部位: 2例患者是左肺下叶、 12例患者是左肺上叶、 14例患者是右肺下叶、 15例患者是左肺上叶;类型: 27例患者是中央、 16例患者是周围。患者的 CT表现:肺门可见呈结节状,肿瘤的外缘呈毛刺、分叶状,且边缘不规则,纵膈淋巴结肿大,丙班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患者的 MRI表现:除 CT表现之外,还可清晰观察到肿瘤累及胸壁、胸膜以及胸椎。结论:在纵膈肺癌患者中, MRI和 CT的诊断效果一致,但两种诊断方法的表现不一致,如有必要可联合对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MRI诊断 CT诊断 纵膈型肺癌 诊断效果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纵隔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纵隔肺癌患者60例展开研究,患者分别实行CT及MRI诊断,观察诊断效果。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纵隔肺癌所进行的诊断中,CT及MRI都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并且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互补性,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纵隔型肺癌 CT及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及MRI在纵膈肺癌中的诊断效果极其临床表现展开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34例纵膈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及MRI检查,对检出率以及两种影像学图像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纵膈肺癌的影像学诊断效果。结果 MRI的检出率要略于CT检出率,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联合应用的检出率能达到100%。(P<0.05)结论 CT与MRI在纵膈肺癌中的联合诊断检出率要远远高于任一单一检查方式下的检出率,相比之下,MRI检查效果要优于CT检查。

  • 标签: 临床诊断效果 MRI CT 纵膈型肺癌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使用到纵隔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县医共体近两年内接诊的疑似纵隔肺癌患者142例,皆实施CT和MRI诊断,将其检查结果作为研究标准,并对确诊率进行对比。结果:综合数据对比后得出,MRI配合CT检查对鳞癌等诊断正确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纵隔型肺癌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及MRI诊断纵隔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8月到2020年10月接受的纵隔肺癌患者共170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CT诊断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MRI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各项诊断指标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和MRI诊断应用于纵膈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纵膈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并对患者的两种诊断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后,确定58例为中央肺癌,42例为周围肺癌。CT诊断和MRI诊断的准确率均很高,但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相比P>0.05。两种方式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但其临床表现均满足纵膈肺癌的诊断要求。结论CT诊断及MRI诊断应用于纵膈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相差较小,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两种方式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可以采用联合应用的方式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CT诊断 MRI诊断 纵膈型肺癌 临床表现 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