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夏承焘等编选的《金元明清词选》(下册),从数以万计的清人作品中选词二百余首,去取精严,大体代表了清词的水平。内收这样两首:菩萨蛮·忆旧雁书蝶梦皆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马总)系月中。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 标签: 成德 纳兰 女词人 梦词 通志堂集 副室
  • 简介:纳兰是我国清代著名词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评价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近年来,在海内外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各种“纳兰热”和“兰迷会”。

  • 标签: 纳兰性德 知识分子群体 著名学者 王国维 词人
  • 简介:纳兰(容若)逝世迄今已满三百周年,他在人间只渡过了三十一个春秋,虽只昙花一现,却给后世留下了六百七十多首闪光的诗词。这些诗词既反映了他的壮志豪情、坦荡胸怀、政治抱负,也抒写了他的性灵、他的爱情、他的洁行、他的生活情趣。在他生活的年代,已经就“家家争唱《饮水词》”了。到了民初,已被誉为“北宋以来第一大词人”。今天更有人把纳兰词与曹雪芹

  • 标签: 纳兰成德 饮水词 纳兰词 政治抱负 在人间 代北
  • 简介:纳兰的边塞词是清代词坛上独特的表现,占据纳兰词作的五分之一多,研究者对这类词的定位和评价都比较高。为了进一步理解纳兰其人其词,通过参证清代有关历史文献资料,确认纳兰的边塞行踪,或通过纳兰词题及词作内容留下的线索,确定其创作时间和创作情境,从而对这类词作进行编年考证。

  • 标签: 清词 边塞词 纳兰性德 编年
  • 简介:摘要纳兰是清朝词坛享有声誉的大词人。他的词无论是哀悼亡人还是纪念友情抑或是咏物怀古,寄情自然,都至情至性,抒写本真。他的友情词尽情地抒发对友人的惜别、思念、关切之情还诉说自己对这世道、这官场的复杂情绪。分析它的友情词中的意象更助于我们学习他的词作,体会他的情感,靠近他的思想。

  • 标签: 纳兰性德 友情词 意象 真诚
  • 简介:纳兰是清初杰出词人,被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然纳兰诗亦同样精彩,尤其是其咏史诗之内容及艺术特色两方面更为精彩。

  • 标签: 纳兰之咏史诗 内容 艺术特色
  • 简介:  "意象"这一美学范畴,体现了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著名学人袁行霈先生根据题材将意象为五类:印自然意象、社会生活意象、人类自身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和人的虚构物意象.……

  • 标签: 意象体系 纳兰性诗词 诗词意象
  • 简介:<正>一佛教《楞伽经》及其他纳兰因“佛说楞伽好,年来自署名”(梁佩兰《挽诗》)而自号“楞伽山人”可以见出他受佛教濡染之深。纳兰对于佛教尤其是《楞伽经》几乎没有什么专门沦述,但他的诗词中诸如“禅心投钵龙,梵响下檐鸽。遥夜一灯深,石炉烧艾蒳”《宿龙泉山寺》)一类很有些禅味的作品倒是不少,如: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

  • 标签: 纳兰性德 佛教 札记 挽诗 禅味 梵呗
  • 简介:纳兰的词作展现出人间的至性至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在融合前人词作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创新,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虽然从他的词作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广阔的社会和生活场景,但是在表现自己生活的多姿多彩方面还是很成功的。他的词主要是抒写个人的悲怨,在悼亡词、爱情词、友情词、边塞词和咏物词方面均有涉猎,大大拓展了词的题材内容,为清代词坛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 标签: 纳兰性德词 题材 内容
  • 简介:纳兰作为满清贵族中的第一位大诗人,他的词被称为是十七世纪下半页中国诗词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对爱妻卢氏情意绵绵以及这段感情的不长久,让他爱情词能够别有风格的感动着诗词界,本文就纳兰的一些生平和他的部分爱情词作品创作心境作一些评价描述。

  • 标签: 纳兰性德 《饮水词》 纳兰词
  • 简介:偶尔会有一瞬,他的形象如同恍惚了年岁的飞檐,于雾霭迷茫中翘起一角,在眼前形成幻象。青衣白衫慢慢地在古旧的宣纸上渲染开来,一个手握书卷的青年雅士,飘逸卓然。

  • 标签: 纳兰性德 形象 幻象 飘逸
  • 简介:纳兰是中国词史上不可或缺的至宝,他词作中时而有旷达浩瀚的宇宙星空,时而有让人潸然泪下的经年往事,根据王国维对词的境界论说,分析其词中相国公子的愁与爱,悼亡发妻的悲与痛,塞上侍卫的豪与情,从纳兰对情感的把控中品味其词中的人生意境。

  • 标签: 纳兰性德 人生 意境
  • 简介:纳兰的词作以真切自然、幽艳哀怨及雄浑悲慨的风格而著称,展现出人间的至性至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文章从纳兰词的风格切入,认为纳兰个人的气质性格、生活环境、爱情不幸和文学传统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是其词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纳兰性德 风格 成因
  • 简介:"清词三大家"之一的满族词人纳兰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的人生充满了戏剧色彩:他生为满族人,却痴迷于汉文化;身处喧红闹紫、高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热闹之外;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结交的却都是大他十几岁甚至是几十岁的汉族落魄文人;走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身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他一生过得并不快乐。纳兰在性格、仕途社会、爱情婚姻、朋友友谊中处处遭受着冲突和矛盾,最终31岁结束了自己痛苦的一生。

  • 标签: 纳兰性德 繁华热闹 所累 于汉 戏剧色彩 顾梁汾
  • 简介:摘要:清初词坛,纳兰与曹贞吉都是颇有建树的词人。他们均以凄凉哀伤的笔调来写咏史词,但主题意蕴、艺术表现又有所不同。纳兰多感慨世事易变,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曹贞吉则心怀苍生,渴望天下太平。纳兰的咏史词婉约含蓄,曹贞吉的咏史词则雄浑豪放。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令其拥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人生理想、词学观念。

  • 标签: 咏史词 纳兰性德 曹贞吉 比较
  • 简介:<正>纳兰,原名,后避太子嫌,改名性,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大学士明珠长子。先世居叶赫之地,后归附后金,随清兵入关,属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公元1655年(清顺治十一年,甲子),卒于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享年仅三十一岁。纳兰天资聪敏,有读书过目不忘之说,康熙丙辰(1976)应殿试,赐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岁,授三等卫士,寻晋一等。他既精文翰,又擅骑射,文则擅长诗词,精通文赋,武有百发百中之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才子,很受康熙的赏识,把他留在身边,作为一等御前卫士。纳兰虽然出身于满族贵族家庭,又是皇帝所宠信的卫士,而对当时的汉族词人、名士、学者,他却能结义输情,礼贤下士,消除

  • 标签: 纳兰性德 进士出身 大学士 满族 叶赫 公元
  • 简介:在中国文学史上,伤悼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纳兰的悼亡词则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他的悼亡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高,既是悼念亡妻的血泪哀歌,又是词人对自身不得意命运的悲叹,具有深厚的社会人生内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 标签: 纳兰性德 悼亡词 伤悼文学 命运 主体
  • 简介:纳兰是一个具有生命悲剧感的满族词人。其词具有悲情诗学的典范意义。最能概括纳兰词风貌的应该是:悲情。纳兰悲情人格的形成,既是作者个体特有的思想和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反映,又是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孕育的结果,同时又深深地植根于一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从汉族传统文化对其人生的影响和规范来解读纳兰的悲情人格。

  • 标签: 纳兰性德 悲情 文化成因
  • 简介:,姓纳喇氏,或译纳兰氏等,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9日),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他是清初词坛上的一位名家,满族第一大词人。

  • 标签: 纳兰性德 词人 满族 康熙 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