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片打孔扩张原位回植取术在中小面积皮肤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A组,以鼓式取机于供区切取一整鼓中厚片,面积200~220 cm2,取机根部片不予离断,根据所需面积获取取机游离部片,移植于术区创面,间断缝合,打包包扎;供区剩余片则以15号手术刀片均匀打孔后,覆盖所有供区创面,间断缝合,加压包扎。选择同期同一科室其他医疗组收治的同类患者,供区采用传统直接暴露法包扎,为B组。患者术后门诊随访,观察供区愈合情况及局部瘢痕增生程度,并参照温哥华瘢痕量表对瘢痕进行评分。应用SPSS 9.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定性资料以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共纳入63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18例,年龄5~83岁,创面面积40~80 cm2,术后除1例患者面部植皮区片撕脱,2例片下血肿形成、片部分成活,1例术后感染、片成活不良外,其余患者受区片均成活良好,供区一期愈合。B组共纳入59例患者,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4~78岁,皮肤缺损面积为40~80 cm2。2组患者术后均获7~12个月随访,A组供区愈合时间为11.1(10.2,12.2)d,未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严重增生性瘢痕、供区延迟愈合等情况,4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无瘢痕疙瘩发生,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3(2,4)分。B组愈合时间为15.8(13.9,17.5)d,愈合后出现增生性瘢痕23例,瘢痕疙瘩2例,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17(17,17)分。A组和B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增生性瘢痕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供片打孔扩张原位回植取术与传统的取术相比,供片完整,厚薄均匀,原位回植于供区创面后血运建立快,供区无创面裸露,一期愈合后肤色自然,瘢痕不明显,更加符合人体皮肤功能与美学要求。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原位回植 鼓式取皮机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对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煤油共炼试验示范项目合金钢A335 P22高压厚壁管道的焊接性进行分析,并介绍其焊接工艺及控制措施并提出了防止A335 P22产生冷裂纹及再热裂纹的方法。

  • 标签: 高压厚皮管道 焊接工艺 控制措施 裂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型瓣治疗多指手外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多指手外伤缺损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小型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不良反应率及机体康复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病理、瘙痒以及疼痛评分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采取小型瓣治疗后患者的病理、瘙痒、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因此患者机体不良水平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具有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型瓣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具有极好的安全性,两组并发症对比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多指手外伤缺损患者实施小型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和疼痛情况,同时小型瓣治疗的手术时间和促愈合时间较少,因此对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治疗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型皮瓣治疗 多指手外伤皮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支单蒂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37.8岁)。手部创面8例,足部创面1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5 cm~10.0 cm×14.0 cm。观察患者术后瓣成活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颁布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笔者参考瓣功能7项检查制定的瓣外观功能10项检查表进行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瓣全部成活。采用腘动脉外侧支单蒂瓣游离移植修复13例、腘动脉外侧支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瓣切取面积4.0 cm×6.5 cm~10.0 cm×16.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随访6~36个月,瓣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间辨别觉13~25 mm;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小腿供区无功能性影响。结论腘动脉外侧支单蒂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瓣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是修复手足软组织创面的有效术式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腘动脉外侧皮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集160例(男115例、女45例;年龄20~66岁,平均44岁)成活的四肢神经营养血管瓣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色素沉着将其分为色素沉着组和无色素沉着组。观测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面积、清创是否彻底、瓣静脉血管是否吻合、是否有防晒措施以及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对观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神经营养血管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9个月,29例(18.1%)患者瓣出现色素沉着。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面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清创不彻底、瓣静脉血管未吻合、未做防晒措施及术后发生感染是神经营养血管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OR=0.310、0.335、0.355、5.878;95%CI=0.112~0.863、0.115~0.975、0.133~0.949、2.069~16.697,均P<0.05)。结论清创不彻底、瓣静脉血管未吻合、未做防晒措施及术后发生感染是影响神经营养血管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皮肤色素沉着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真皮(耐克)和转位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一共纳入80例实验对象,均是2020.01月至2022.01月来我院诊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利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转位瓣修复术,40例)与研究组(耐克人工真皮修复术,4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手指感觉、外形美观以及关节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转位瓣修复术,耐克人工真皮修复术用于手指皮肤缺损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胫骨内侧锁定钢板内与外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置于外替代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作者所在科室2017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5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开放性骨折,n=22)和对照组(闭合性骨折,n=36),观察组采用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置于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内侧锁定钢板内与外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可替代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 锁定钢板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力穿支瓣修复股前外侧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宿迁市第三医院修复重建显微外科中心因外伤或瘢痕切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外露的患者临床资料。设计并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从股前外侧瓣供区邻近的4个区域(股前内侧、股前外侧近端、股前外侧远端和髂腹股沟)选择切取接力穿支瓣修复股前外侧瓣供区创面,接力穿支瓣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股前外侧瓣、接力穿支瓣及其供区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年龄15~65岁,平均37.3岁。股前外侧瓣切取面积为12.0 cm×10.0 cm~20.0 cm×13.0 cm。修复股前外侧瓣供区切取的邻近接力穿支瓣区域为股前内侧13例,股前外侧远端5例,股前外侧近端6例,髂腹股沟4例。接力穿支瓣切取面积为6.0 cm×5.0 cm~11.0 cm×7.5 cm。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4.8个月,28例股前外侧瓣和26例接力穿支瓣完全成活,另2例接力穿支瓣远端术后2周分别出现1.0 cm×2.0 cm和1.5 cm×1.5 cm小面积坏死,分别经换药3周和4周后愈合。股前外侧瓣质地、弹性良好,外形稍臃肿,功能良好;接力穿支瓣质地、色泽、厚度与股前外侧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其供区仅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通过优化股前外侧瓣和接力穿支瓣设计,采用接力穿支瓣修复股前外侧瓣供区,能够减小股前外侧供区损伤,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股前外侧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瓣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瓣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瓣血运及存活、瓣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瓣及腹股沟瓣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瓣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瓣修复足跟部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腹股沟皮瓣 足跟 软组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在瓣移植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64例瓣移植术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2),常规组采用常规观察法,研究组采用自制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对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瓣成活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护士对瓣血液循环观察尺的认可度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瓣成活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均要高于常规组(P<0.05)。从科室随机抽取9名护士,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士对瓣血液循环观察尺的认可度情况进行观察。9名护士均认为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直观观察瓣颜色、对瓣颜色认知统一、瓣颜色指引指导性强;有8名护士认为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结论:在瓣移植术后应用自制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有效提升血管危险及时发现率、护理文书合格率,且可以有效提升术后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制皮瓣 血液循环 观察尺 皮瓣移植术
  • 简介:摘要:本文以新疆纸核桃为研究对象,以其丰产技术栽培为研究目标。首先,简单介绍了新疆纸核桃的特性,为分析其丰产技术栽培方法奠定了基础;其次,重点从五大方面出发探究了新疆纸核桃的丰产技术栽培方法和措施,包括科学建园和定植、合理补种和定干、科学施肥和浇水、修剪、整形以及病虫害综合治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新疆纸核桃为研究对象,以其丰产技术栽培为研究目标。首先,简单介绍了新疆纸核桃的特性,为分析其丰产技术栽培方法奠定了基础;其次,重点从五大方面出发探究了新疆纸核桃的丰产技术栽培方法和措施,包括科学建园和定植、合理补种和定干、科学施肥和浇水、修剪、整形以及病虫害综合治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锅炉大多是在高温的状态下运行,受时间及高温等因素的影响,锅炉氧化会出现脱落、堵塞炉管等情况,对锅炉运行效率及安全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结合锅炉氧化脱落原因分析,从锅炉不同状态的温度控制、材料抗氧化性、耐高温、脱落氧化清理等角度展开讨论,旨在实现锅炉氧化脱落控制效果提升。

  • 标签: 锅炉 氧化皮 脱落 控制
  • 简介:摘要:为实现轨道交通通信电缆的材料国产化,针对同类结构电缆的国产材料的试制,使研制的国产材料电缆所有的材料性能和电缆的通信传输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不但材料成本低于进口材料,且解决了大批量供应时存在的因货源进口导致交期不稳等风险,同时促进了国内材料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介绍了研制替代进口的国产化材料的子单元结构及技术要求,并测试了电缆的实际性能和应用工程中的传输特性。

  • 标签: 轨道交通 通信 国产化 技术要求 结构 传输特性
  • 作者: 郑浩 刘勇 王丽丽 王剑利 高学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潍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山东 潍坊 261053,潍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山东 潍坊 261053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外科,山东 潍坊 261035,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外科,山东 潍坊 261035,潍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山东 潍坊 261053 解放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山东 潍坊 26603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脐瓣联合腹部随意瓣修复儿童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胸脐瓣联合腹部随意瓣治疗的16例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男孩7例,女孩9例;年龄8~14岁,平均11.3岁。其中重物砸压伤6例,车轮碾挫伤6例,热压伤3例,机器绞伤1例。术中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6.0 cm×9.0 cm~38.0 cm× 15.0 cm。伤后3~10 h,急诊行瓣修复4例;入院后0~11 d,待创面稳定后手术12例。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和形状,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并切取胸脐瓣联合腹部随意瓣修复创面,瓣切取范围为18.0 cm×11.0 cm~40.0 cm×16.0 cm。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记录瓣的外观、质地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6例瓣成活,其中12例创面Ⅰ期愈合,3例瓣边缘出现小面积坏死,经多次换药后愈合;1例瓣发生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后瓣成活。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6年,平均20.7个月;瓣色泽正常,质地较柔软,下肢运动功能满意;根据Puno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2例,良4例。结论胸脐瓣联合腹部随意瓣设计合理,血供丰富,修复面积大,是一种修复儿童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胸脐皮瓣 腹部随意皮瓣 小腿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趾横行V-Y推进瓣修复同侧趾腓侧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对20例患者的趾腓侧瓣的供区采用趾横行V-Y推进瓣修复,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33(18~52)岁。先将趾腓侧瓣供区缝合缩小创面,剩余创面的横行宽度0.4~1.6 cm,创面的面积为0.5 cm×0.8 cm~1.6 cm×1.8 cm。随后采用同侧趾横行V-Y推进瓣修复缩小的创面。V-Y瓣横行推进距离0.2~0.8 cm,瓣切取的面积为1.0 cm×1.4 cm~1.8 cm×2.4 cm。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V-Y推进瓣成活情况,切口有无感染,瓣外形、质地、纹理及感觉,瓣及趾有无疼痛,供区趾及瓣对冷耐受性,供区趾及瓣瘢痕情况,供区趾外观、感觉及屈伸功能,供区趾有无特殊不适以及是否影响行走等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18(平均14)个月, 趾横行V-Y推进瓣全部成活, 趾供区切口无感染,切口I期愈合。瓣外形、纹理及质地与对侧趾相同位置皮肤接近, 趾横行V-Y推进瓣及供区趾TPD均为4~7 mm。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瓣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供区趾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6分。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瓣的瘢痕平均为0.2分,供区趾瘢痕平均为1.2分。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外观无明显差别,V-Y推进瓣及供区趾均无疼痛等不适,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采用趾横行V-Y推进瓣修复同侧小面积趾腓侧瓣供区,可获得满意的修复外形及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V-Y推进皮瓣 趾腓侧皮瓣 供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指侧方瓣联合V-Y推进瓣接力修复同指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们采用携带指背神经的近节指侧方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末节指腹缺损患者9例共9指,指侧方瓣携带的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缝合,供区用指近节掌侧V-Y瓣横行推进修复,瓣供区直接缝合。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 cm×1.6 cm~2.5 cm×3.0 cm。结果术后9例18个瓣全部存活,瓣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3个月,瓣外观饱满、不臃肿,色泽、质地良好,瓣供区无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末次随访时指侧方瓣两点分辨觉为4~9 mm,平均5.9 mm;指掌侧V-Y推进瓣两点分辨觉为5~9 mm,平均6.7 mm。指蹼无挛缩及瘢痕增生。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优7例,良2例。结论采用携带指背神经支的指侧方瓣联合指近节掌侧横行V-Y推进瓣接力修复同指末节指腹缺损可重建良好的手指感觉及外形,不牺牲指动脉,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感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在同蒂趾背甲瓣、趾侧方瓣修复手指缺损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0月接诊且以同蒂趾背甲瓣、趾侧方瓣行再造手指术的40例手指缺损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20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20例,提供围手术期护理),评价组间服务满意度。结果:在服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70.00%),P

  • 标签: 同蒂趾背甲皮瓣 趾侧方皮瓣 修复 手指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