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类文体主要用于警诫、告诫,可用于自我警示,也可以训诫他人,以辞语质朴,意义深远为文体本色。姚鼐《古文辞类纂》说:“类者,三代以来,有其体矣。圣贤所以自戒警之义,其辞尤质,而意尤深。”吴曾祺《文体刍言》也说:“者,古之圣贤相与为儆戒之义。”来裕恂《汉文典》将铭文统称之为箴规类文体,他说:“箴规类者,圣贤所以自警、警人之义,其辞质而意深,盖自古有此文体矣。”

  • 标签: 文体 箴铭 《古文辞类纂》 《汉文典》 圣贤 质朴
  • 简介:此图根据《女史》一文而绘成。史载,晋惠帝时,贾后专权善妒,当时的大文学家张华作《女史》一文来讽劝她,并借此教育宫廷妇女。“女史”指宫廷女官,“”则为劝戒之意。《女史》以儒家道德规范为依据,展开阐释,被当时奉为“苦口陈、庄言警世”的名篇。顾恺之根据文章内容分段配画,所绘情节,从“玄熊攀槛”开始,至“女史司敢告庶姬”结束。每段均题写“文”,便于观者对照欣赏。

  • 标签: 《女史箴图》 儒家道德规范 文章内容 晋惠帝 文学家 顾恺之
  • 简介:寨设计独具匠心,塞内除军事防御设施和房屋外,还附属建造了水井.水池及其他生活设施,这种功能齐全的寨塞关隘建筑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多见。如今,宝寨的军事用途已不存在,但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却值得一看。

  • 标签: 宝箴寨 建筑风格 民俗文化 军事用途 中国 四川
  • 简介:在天安门后的端门院内,东西朝房廊下现各存一方清康熙庚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所写下的满、汉文《御制台省》石碑。其中汉文碑原放置清朝“吏科”直房廊下,即东朝房北头之首(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驻地)。1952年,因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在东朝房举办展览,石碑放置处正好是展厅出口。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天安门 康熙 石碑 汉文
  • 简介:摘要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图》堪称人物画的巅峰,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 标签: 顾恺之 《女史箴图》
  • 简介:唐人张蕴古的《大宝》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资政文献。它集中展示了儒家的君道理论,被史家认为“文义甚关”,其中不少警句成为后来执政者之龟鉴。张蕴古因上奏此《》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重用,被擢授大理丞,但三年后却因李好德一案引起太宗盛怒被斩于东市。研究证明,他的被杀,固然是由唐太宗喜怒无常的性格缺陷所致,而张蕴古本人也确实存在恃宠而骄、自作聪明的玩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咎由自取。

  • 标签: 张蕴古《大宝箴》 《贞观政要》执政鉴戒
  • 简介:官员退休是古今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本文将散见于我国古代官书中关于退休的论述归纳为“官员年老体衰,应及时退休”、“重轻名利富贵,方能愉快退休”、“退休后宜正确对待自己”等三方面内容,并指出它以儒学为本,宋代新儒学兴起后,更力图用伦理道德力量压制官员心中的私欲,以弥补官员退休制度的不足。

  • 标签: 官箴书 官员退休 中国 古代 儒学 道德规范
  • 简介:据《党风与廉政》载,1998年9月初,在陕西省委党校的结业典礼上,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焕政,向来自全省10个地市和省直部分厅局的新地厅级领导干部赠送了一份特殊的礼品。这是一幅装帧精美的字画,是从碑林博物馆石刻上拓下的《官》条幅:“吏不畏吾严而...

  • 标签: 官箴 地厅级领导干部 清正廉明 廉洁自律 博物馆 明清时期
  • 简介:在天安门后端门院内,东西朝房廊下现各存一方清康熙庚辰(三十九年)(1700年)满、汉文《御制台省》石碑。迄今已有310年的历史。该碑始放置清朝"吏科"直房廊下,即东朝房北头之首(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驻地)。

  • 标签: 碑文 天安门 康熙 石碑
  • 简介:宋湘少负诗才,饱读书史,仰慕前人清德,常以“三德”、“四知”自,留下许多自诗。至其出守滇南,自勉自励,勤于政事,颇有政声。研读这些自诗,可以明白其为官清廉之缘由。

  • 标签: 宋湘 自箴诗 清廉
  • 简介:在我国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治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依靠法制,一是依靠官.官主要是官员从政期间的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劝诫和感化同僚,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影响和指导同僚,使其更好地为官从政.清廉思想是历代官的核心思想,就宋代而言,主要表现在:修心、廉洁、勤勉.这些思想变化体现了宋代的时代特色.我们应该正确评价和对待宋代官清廉思想.

  • 标签: 宋代 官箴 清廉思想 行政范式 法制 思想道德教育
  • 简介:陈宝是近代赣籍著名政治家,维新大吏。在当时,他的学术思想无疑代表了积极变革而又持稳健主张的士人阶层。其学术思想散见于诸多奏折、书信、讲义中,而体现在事功上。他治学宗张载、朱熹,兼治陈亮、叶适、王阳明、王夫之、魏禧。主张会通朱子之学与阳明之学。由训诂以求义理;义理为体,经济为用,必须明体致用,知时达变;提倡实学,开发民智,以学术推动政治的变革。

  • 标签: 陈宝箴 学术 思想
  • 简介:柳玭,唐末名臣,柳公权的侄子,柳体字的传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柳家世代高官,门第显赫,又以严格教育子弟出名,被后人誉之为'柳氏家法'。在严谨家风影响下,柳玭写下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从做人到治家,集中体现了柳氏家法的精髓。清朝顾景淦、柳善维编辑的《柳氏家乘》(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本)的重要内核即是'柳氏家法'。'家齐而后国治'。家庭是国家的细胞,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先要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在今天举国上下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背

  • 标签: 修齐治平箴 家法修齐治平 柳家法
  • 简介:绘本,作为一种图书形式逐渐融入我们当今的阅读生活中,它蕴藏着宏大的画面、微观的细节、安宁的意境、饱满的情感。可如果说我国魏晋时期的绘画便已潜藏着“绘本”的萌芽,你相信吗?

  • 标签: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欣赏 魏晋时期
  • 简介:近日,阅敦煌文献资料多种,发现德清俞氏文化世家中尚有一位重要学者——俞墀,不为人所知。虽2004年德清县方志办所编《德清古今人物》录有此人,但对于该人物的生平事迹却记之草草,未有大观。今爬梳史料,钩沉故事,特作此文。

  • 标签: 历史 德清县 文献资料 文化世家 生平事迹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