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应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48例诊断为脑血管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三级康复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组卒中量表的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十分明显的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巴氏指数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方面,两组患者呈现出了显著的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三级康复治疗的方式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十分显著的改善,对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与能力进行提高,并且,还能够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起到较为理想的恢复效果,因此,值得对其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血管 神经功能缺失 康复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8月建工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三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实施三级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缺失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76例展开研究,入选患者于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按抽选顺序单双号分为2组,包括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组间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临床应用康复治疗于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中能够使之神经功能得到更显著地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缺失 疗效
  • 作者: 梁华征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434,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43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神经功能网络的组成神经功能网络假说是本人在已知的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就某些神经部位及功能表述上存在的混乱,用动态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提出的。神经功能网络由神经元和与之共生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共同组成,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三者呈三圆互交的关系(图),既有各自的功能又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以往对神经功能的研究结果,实际上包含了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没有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神经元传导、传递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作为条件,神经组织的功能活动亦不可能正常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网络 假说 神经元 动态发展 理化因素
  • 简介:脊髓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脊柱及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脊柱及椎管内肿瘤、脊髓外伤以及脊髓血管性疾病,常导致脊髓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损伤。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亦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脊髓或脊神经的刺激症状和破坏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以及反射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标签: 脊髓损伤 患者 临床分析 外科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华润上华0.6μm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一种用于神经信号再生微电子系统的低功耗、高增益功能电激励电压驱动电路.它可以用于驱动激励电极和与之相连的神经来再生神经信号.电路由2部分组成:全差分折叠式共源共栅放大器及带过载保护的互补型甲乙类输出级.电路采用了满摆幅的输入输出结构,保证了大输入电压范围和大输出电压范围.仿真结果表明,电路增益可以达到81dB,具有295kHz的3dB带宽.芯片面积为1.06mm×0.52mm.经流片实现后在片测试,在单电源+5V下工作,直流功耗约为7.5mw,输出电压幅度达到4.8V;同时在单电源+3.3V下也可正常工作.

  • 标签: 低功耗 满摆幅 神经信号 电压驱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观察脑卒中患者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21年3月10日~2022年6月30日,将患者依据入院日期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2例)、实验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低于同组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内科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失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颅内血肿、周围水肿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1周、2周时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控制急性脑出血脑内血肿、周围水肿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预后有良好改善,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颅内水肿 血肿 局部亚低温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损伤 肿瘤黏连
  • 简介:目的总结25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经验。方法对25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80%),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功能保留19例(76%),术后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15例(60%)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6例(24%)为Ⅲ-Ⅳ级,4例(16%)为Ⅴ-Ⅵ级。结论熟悉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采用正确的手术处理原则,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可提高面神经的保护功能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PAF)是一种少见的以进展性全身自主神经功能衰竭为特点的α突触核蛋白病。我院收治了1例PAF患者,临床以长期体位性低血压相关的头晕和晕厥为主要表现,并伴有餐后低血压、卧位高血压和少汗,不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无震颤、动作迟缓、肢体僵硬等锥体外系症状及共济失调,肌电图提示单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下降至0.04 nmol/L。通过描述该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报道,阐述PAF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探讨PAF与其他α突触核蛋白病——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α突触核蛋白病 体位性低血压
  • 简介:通过对30名男运动员进行运动能力测试、功能核磁成像(BOLD-fMRI)测试及分析,总结出了运动性中枢疲劳及力竭对脑功能区终极ROI间连接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认为运动性中枢疲劳及力竭发生会降低脑神经间的功能连接。

  • 标签: 运动性疲劳 中枢疲劳 脑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方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来我院治疗的60名确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疗法,即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方法治疗。结果实行中医疗法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缓解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心理焦虑也得到了充分的缓解。结论用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疗效比普通治疗方法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