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高效的新生大鼠背根神经神经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摘取新生24hSD大鼠背根神经节,采用0.25%胰酶和0.1%Ⅳ型胶原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Neurobasal/B27无血清培养液中。将培养3d的DRGn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应用β-tubulinⅢ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神经生长状态良好,纯度可达到(92±6)%。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稳定、高效,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背根神经神经

  • 标签: 背根神经节 动物实验 细胞培养 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运动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波幅、传导速度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波幅(5.47±2.23)mV,传导速度(44.36±2.58)m/s,对照组的波幅(10.32±1.58)mV,传导速度(52.36±2.75)m/s,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病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运动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波幅、传导速度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波幅(5.47±2.23)mV,传导速度(44.36±2.58)m/s,对照组的波幅(10.32±1.58)mV,传导速度(52.36±2.75)m/s,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病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运动神经病(MotorNeuronDisease),简称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以或(和)下运动神经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只要患了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呼吸肌无力呼吸而死亡。所以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本文就1例典型MND病例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一探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重症运动神经病患者的细心护理,患者未发生管道相关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等护理并发症,较好的配合了临床治疗,有效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管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对其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I组、CCI+毁损组。用CB-HRP追踪标记远位触液神经,以经典的CCI为疼痛模型,同时利用红藻氨酸毁损远位触液神经,用PWT和PWL测定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行为学表现。结果CCI模型建立后的第1、3、7、14天,与CCI组相比,CCI+毁损组的行为学评分PWL和PWT值明显降低(P<0.05);CCI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毁损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可增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达,提示这些神经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及调控。

  • 标签: 远位触液神经元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 简介:摘要基于镜像神经的康复治疗主要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视觉刺激,激活镜像神经的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研究发现1,基于镜像神经理论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缺损、减轻疼痛方便疗效显著。

  • 标签: 镜像神经元 康复治疗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酮对脑缺血沙土鼠海马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k,即CB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海马CB免疫反应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1~7天,背侧海马CA1区CB阳性神经开始出现并且数量增多;第7天背侧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呈现CB阳性死亡着色致密条带。孕酮处理后背侧海马CA1区CB阳性神经进一步增加,且有较长的突起伸至腔隙分子层,未见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CB阳性死亡着色致密条带结构。结论孕酮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调控CB的表达可能为孕酮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特异性的存在于神经神经内分泌细胞中,是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质。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神经烯醇化酶是中枢神经损伤的敏感和特异性标志,而且,血清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水平的变化与小儿疾病早期诊断、临床预后等方面密切相关。

  • 标签: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儿疾病 相关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缺血性神经损伤产生的保护与Prohibitin/c-Jun信号通路的关联。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预处理组。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Prohibitin、P-c-Jun与c-Jun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R组相比,P+R组Prohibitin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而c-Jun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c-Jun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缺血性神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Prohibitin蛋白含量,抑制c-Jun活性来实现的。

  • 标签: 神经元 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海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海马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评价EGB对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利用尼氏染色形态学观察EGB处理后,AD大鼠海马CA1区海马神经数量的变化;采用TUNEL绿色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D组和EGB组,寻找平台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大(p<0.05),EGB组与AD组比明显减小(p<0.05);大鼠海马CA1区海马神经数量,EGB组比AD组明显增多(p<0.01);细胞凋亡数,EGB组比AD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EGB能减少AD大鼠海马神经的凋亡,改善A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阿尔茨海默病 Morris 水迷宫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差异及联合检测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同期到我院治疗的12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者用化学发光法对研究对象的ProGRP及NSE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较,P<0.05,A组与C组相比较,P<0.05,ProGRP及NSE单独检测对于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度方面相比较(P>0.05)。ProGRP与NSE两者进行联合检测与ProGRP、NSE单独检测敏感度相比较,(P<0.05)。结论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度检测来说ProGRP与NSE单独检测差异无显著性,但是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阳性率。

  • 标签: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血栓性脑梗死至昏迷患者血清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神经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至昏迷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金纳多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组为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200mg,3次/d,连续治疗12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d、12d后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NSE水平,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前NSE水平上,治疗组与对照组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d后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12d后,NSE水平下降显著,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脑缺血及再灌注的损伤,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脑梗死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判断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是否伴有脑损伤及程度如何。方法测定发生原发呼吸暂停后1天、3天、7天的早产儿(研究组)及同日龄早产儿(对照组)血清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的血清(CK-BB)水平。结果研究组在呼吸暂停后第1、3天血清NSE及CK-B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暂停后第7天血清NSE及CK-BB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由于反复的缺氧状态,可造成脑细胞的轻度损伤,而该损伤可能是暂时性的。?

  • 标签: 原发性呼吸暂停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脑损伤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2013-2014年,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留置管路的住院患者642例,2015-2016年,神经外科收治留置管路的住院患者674例,2015年开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策略包括规范镇定以及及早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控制不良刺激、夜间以及凌晨巡视。结果2015-2016年非计划拔管、堵管、失眠、呼吸循环紊乱、追加镇痛药物率低于2013-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控制非计划拔管危险因素,降低意外拔管风险。

  • 标签: 神经外科 非计划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神经阻滞 皮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异感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方式,应用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延长,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麻醉指导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神经阻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眼科的体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科近期收治的部分神经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我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00例,其中32例(10.7%)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男19例(59.4%),女13例(40.6%)。经统计神经眼科体征以视力下降14例(43.75%)以及瞳孔改变11例(34.38%)为主,其次是眼球运动障碍4例(12.5%)等。脑梗、外伤以及颅内出血都有可能会导致神经眼科的病发。结论神经眼科体征对于神经科患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并且其设计范围较广,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眼科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