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采取社区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2月-2020年5月接诊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卒中 恢复期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社区卒中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51例在社区医院住院的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以及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社区医院的卒中恢复期患者低蛋白血症(Alia〈35g/L)的检出率为38.6%,营养不良的检出率达41.3%。结论社区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高,尤见于老年及多次卒中的患者,有必要对社区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规范有效的营养管理措施。

  • 标签: 卒中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6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38例),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ADL评分、FAM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护理后对比,观察组ADL评分、FA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社区康复,临床康复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乡村地区不断承担起多重职能,其存在意义逐渐被重新认识。与此同时,灾害理论开始突破农业及自然环境的局限,转而与多领域发生联系,乡村规划领域对灾害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本文以绵阳地区乡村受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乡村地区的灾害应对机制建设,以及以灾后恢复能力为首要任务的乡村社区综合规划编制方法。

  • 标签: 灾害 乡村规划 灾后恢复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社区延续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心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4例,常规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运用社区延续护理方法,定期上门随访指导,三个月后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神经功能的评分以及日常生活的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的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日常生活的功能情况比较,常规组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脑梗死患者运用社区延续护理,康复效果优于一般常规护理方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社区延续护理 脑梗死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0例脑梗塞病患实施有效的社区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在病患恢复期间,社区护理人员给予的心理护理、体征、饮食、运动等护理,并做好病患的出院指导工作,促进病患的身体较快恢复健康。结果病患经过有效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无出现严重并发症现象,护理后患者的身体得到较快恢复;此外还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结论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促进我国临床社区护理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脑梗塞 社区护理 恢复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社区综合性康复治疗利用适宜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上海市青浦香花桥社区2006-2008年出院在家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2例,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干预一年后对102例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改良Barthel氏指数评分良、优者显著增多,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6.53P<0.01);运动功能部分恢复,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肢和手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综合性康复治疗,利用适宜技术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区康复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上门康复服务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社区登记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5例,将其中行院内康复指导的32例作为对照组,另开展社区上门康复服务的33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呼吸道感染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易受多种病原体的影响而产生炎症,主要包括鼻咽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由于老年人和婴幼儿机体免疫力较差,所以老年人和婴幼儿群体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并且恢复期进程缓慢,甚至有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因此,在社区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且有效的护理服务,以达到预期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就呼吸道感染恢复期的社区护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舒适护理 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活动对乳腺癌患者恢复术侧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方法,先评价社区乳腺癌例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将符合入组条件的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及真如镇接受乳腺根治切除术后的202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再按居住地点分为16个区块,用乳腺癌致残肩关节的功能康复方法,在经过正规训练的医务人员专业指导下和16位块组长具体负责进行“同伴教育、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而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关照。1年后再评价两组的肢体功能。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差异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干预组实施干预1年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改善,自身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5)。③经过历时1年的社区干预后,在干预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社区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乳腺癌患者术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普遍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防跌倒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采取前后对照,比较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防跌倒的结果。结果前组和后组比较,后组跌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前组。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培训,重视患者心理因素,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跌倒率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恢复期 防跌倒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护理在慢性疾病控制和恢复中的应用效果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社区卫生服务站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并另外选取60例慢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社区服务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一年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病疾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措施,有助于控制病情,促进恢复,从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护理 慢性病疾病 控制和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社区对脑卒中恢复期实行个性化延续护理效果。方法成立脑卒中延续性护理团队,针对每名脑卒中患者提供一个1对X(1名护士、1名康复师、1名全科医生、1名心理咨询师、1名营养师)的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护士通过定期上门评估汇报,小组讨论制定个性化延续护理方案,护士定期上门随访管理给予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此提高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延续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环跳穴联合康复训练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环跳穴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分别运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进行肌痉挛评定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改良Ashworth评分和Fugl-Meyer评分为(2.45±1.18)和(27.54±6.04),与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3.06±0.63)和(23.27±5.87)相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8周与治疗4周比较,改良Ashworth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针刺环跳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且康复效果与治疗时间呈正比。

  • 标签: 社区脑卒中患者 环跳穴 康复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罹患脑梗塞患者在疾病恢复期间进行综合社区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择取本中心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内干预的处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60例,经抽签法分组形式分配入两组,即对照组总计30例为基础干预,研究组30例为综合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对两组护理前的焦虑、抑郁得分比对,不具有差异性(P>0.05);护理完成后研究组上述结果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梗塞 恢复期 综合社区护理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孕妇在生产前以及生产后的各项检查和身体恢复的过程中,妇产科医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于2022.1月-2023.1月期间,生产之前在我院进行检查并在本院进行生产的孕妇作为本实验的研究目标,并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各半,其中,对照组采用往常的治疗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妇产科医生的帮助下来进行治疗,对两个组别的生产之前检查的顺应性、生产后的身体状况和对医疗服务的满意情况等进行考察对比。结果:在孕妇生产之前检查的顺应性方面,对照组要远远小于观察组;而在孕妇产后的身体状况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尿潴留的人数分别为:2、11,具有明显区别;观察组对各项医疗服务也更加满意,远远超过了对照组。结论:孕妇在生产前以及生产后进行各项检查和身体恢复过程中,妇产科医生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孕妇生产之前检查顺应性的提升,并减少某些并发症,如尿潴留的发生,使孕妇在生产之后身体恢复的更好。

  • 标签: 妇产科医生 产前检查 产后恢复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孕妇在生产前以及生产后的各项检查和身体恢复的过程中,妇产科医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于2019.1月-2021.1月期间,生产之前在我院进行检查并在本院进行生产的孕妇作为本实验的研究目标,并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各半,其中,对照组采用往常的治疗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妇产科医生的帮助下来进行治疗,对两个组别的生产之前检查的顺应性、生产后的身体状况和对医疗服务的满意情况等进行考察对比。结果:在孕妇生产之前检查的顺应性方面,对照组要远远小于观察组;而在孕妇产后的身体状况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尿潴留的人数分别为:2、11,具有明显区别;观察组对各项医疗服务也更加满意,远远超过了对照组。结论:孕妇在生产前以及生产后进行各项检查和身体恢复过程中,妇产科医生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孕妇生产之前检查顺应性的提升,并减少某些并发症,如尿潴留的发生,使孕妇在生产之后身体恢复的更好。

  • 标签: 妇产科医生 产前检查 产后恢复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妇产科医生在产前检查和产后恢复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76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把孕妇分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妇产科治疗)与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社区干预治疗),各88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依从性和产后恢复情况。结果比较两组孕妇的依从性,实施常规妇产科治疗的孕妇在定期产检、产前检查次数、知识掌握、完成检查项目等方面均没有实施针对性社区干预治疗的孕妇好,两组差异显著;观察两组孕妇的产后恢复情况,实施常规妇产科治疗的孕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没有实施针对性社区干预治疗的孕妇好,且实施常规妇产科治疗的孕妇出现尿潴留、奶胀等情况更严重,差异显著。结论对孕妇实施针对性社区干预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孕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能有效提高产妇泌乳量,改善产后恢复治疗效果,提升治疗质量,有推广意义。

  • 标签: 社区妇产科医生 产前检查 产后恢复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妇产科医生在产前检查、产后恢复干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 抽取我院 66 例产妇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干预,比较产妇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定期产检、完成全部检查项目以及产后 6 周母乳喂养人数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 P < 0.05 )。干预前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妊娠相关知识以及产褥期相关知识评分无统计差异(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产妇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 P > 0.05 )。 结论 :开展针对性治疗管理更有利于产妇健康。

  • 标签: 社区 产前检查 产后干预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