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肝癌患者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检查并确诊的肝癌患者50例,磁共振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在磁共振基础上以DWI进行诊断结果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间检出率及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检出率分别为肝细胞癌32.00%、肝转移瘤28.00%、肝血管瘤16.00%、肝囊肿24.00%相比于对照组14.00%、14.00%、6.00%、10.00%有所好转,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80.00%相比于对照组58.00%有所好转,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后,检出率与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 标签: 诊断鉴别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肝癌
  • 简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通过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布朗运动,间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能够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肾脏血流量丰富,是调节水循环代谢的重要器官,并且DWI成像无需使用造影剂,从而避免了造影剂引起肾系统性纤维化的风险,这对造影剂过敏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DWI成像在肾脏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DWI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肾局灶性病变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造影剂 局灶性病变 活体组织 嗜酸细胞腺瘤 病理生理状态
  • 简介: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患者共140个病变(囊肿80个,血管瘤60个),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或综合影像学检查证实综合判断已确诊的病例,对8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和磁共振DWI扫描,分析肝囊肿和肝血管瘤DWI的特点并测量不同b值下肝脏实质和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肝实质信噪比(SNR)、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NR)及其相关关系。结果DWI图像显示肝囊肿病灶(98.5%)呈低信号或略高信号,肝血管瘤病灶(96.7%)呈均匀高信号,b值与肝脏SNR、肝囊肿和血管瘤病灶与肝实质CNR、肝囊肿和血管瘤ADC值均存在负相关。肝囊肿和血管瘤与肝脏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大,肝囊肿和血管瘤ADC值、二者与肝实质的CNR均降低,尤以囊肿明显,当b>500s/mm2时囊肿的信号与肝脏几乎一致。当b值选用500s/mm2时,肝囊肿和血管瘤的ADC值不同,分别为(3.24±1.27)×10-3mm2/s和(2.53±0.53)×10-3mm2/s。结论磁共振DWI有助于对肝血管瘤和肝囊肿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囊肿 血管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估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患者55例。分别于放射治疗前1天及放射治疗后1天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选取b值为800s/mm2。在扩散加权图像上测量转移性淋巴结的长径、体积及ADC值。比较放疗前后所测量数值的变化。结果:放射治疗前转移洼淋巴结的长径、体积及ADC值分别为(2.36±0.52)cm、(5.98±0.41)cm3、(1.38±O.40)mm2/s。放射治疗后转移性淋巴结的长径、体积及ADC值分别为(1.21±0.78)cm、(2.8±0.86)cm3、(2.51±0.44)mm2/s。放射治疗前后所测数值有显著差异P=0.001〈0.05。结论: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治疗后较放射治疗前长径及体积显著缩小,ADC值显著增加。因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作为评估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食管癌 扩散加权成像 放射治疗 ADC值 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肿瘤患者55例,均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果55例肿瘤患者WB-DWI共检出35处原发灶,7例原发恶性肿瘤无任何转移灶,5例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全身弥漫骨髓浸润外,余43例发生109处转移。所有检出的恶性病灶WB-DWI图上呈高信号、类PET图呈低信号、ADC值降低,降低幅度>50%。结论针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保证良好的检出率,亦能充分表现病灶组织的转移状况。

  • 标签: 恶性肿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alveolarechinococcosis,HAE)因其周围侵蚀性和远处转移的生长特性,及其恶性程度高的特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已广泛应用于肝泡型包虫病及其边缘带的研究并显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此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在肝泡型包虫病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肝泡型包虫病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梗死伴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选取于我院接受诊断的114例脑梗死伴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具接受常规1.5T磁共振(MRI)扫描以及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1.5TMRI-SWI),比对MRI与1.5TMRI-SWI的病灶检出情况以及MRI与SWI脑出血病灶检出情况。结果1.5TMRI-SWI的病灶检出率显著优于MRI的病灶检出率(P<0.05);SWI的脑出血病灶检出情况显著优于MRI(P<0.05)。结论1.5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应用于脑梗死伴出血诊断中其病灶检出率与检出敏感性高。

  • 标签: 磁共振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梗死伴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的脑脓肿29例、脑肿瘤坏死3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脑肿瘤、脑脓肿诊断结果,记录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液化区域弥散系数值。结果DWI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常规MRI诊断,差异显著(P<0.05);脑肿瘤坏死和脑脓肿在对侧脑实质、脓肿或囊变坏死、脓液及脑脊液在液化区域弥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WI在鉴别脑肿瘤坏死和脑脓肿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提高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DWI 脑脓肿 脑肿瘤坏死 鉴别
  •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MRI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ingleshortechoplanarimaging,ss-EP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序列和快速自旋回波(turbospinecho,TSE)DWI序列,对受检者行头颅MRI检查,比较2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及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因头痛或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的患者,除常规检查序列外,分别采集ss-EPIDWI和TSEDWI图像,并对2组序列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估。主观评估,主要评判图像的磁敏感伪影;而客观评估,则包括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和脑灰白质ADC值。将2组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的SNR及ADC差异。结果:主观评估方面,TSEDWI序列的图像磁敏感伪影明显少于ss-EPID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客观评估方面,TSEDWI序列的脑白质SNR(15.25±1.49)有略低于ss-EPIDWI序列SNR(15.53±1.44)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331)。TSEDWI序列的脑灰质SNR(28.14±4.13)低于ss-EPIDWI序列SNR(30.43±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83);TSEDWI序列的脑白质ADC[(0.795±0.056)×10~(-3)mm~2/s]低于ss-EPIDWI序列[(0.820±0.058)×10~(-3)mm~2/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TSEDWI序列的脑灰质ADC值[(0.939±0.103)×10-3mm~2/s]高于ss-EPIDWI序列[(0.885±0.05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TSEDWI序列检查有助于减少磁敏感伪影,改善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伪影 信噪比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急性期不同时间段的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与常规扫描T1WI,T2WI和FIR信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发病3h内共10例,其中4例DWI出现稍高信号,占40%;3~6h共12例,其中7例DWI见稍高信号,占58.33%;7~12h共28例,其中26例DWI见高信号,占92.86%;13~24h共14例,T2WI,FIR和DWI均见高信号占100%。结论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扫描对比,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脑梗死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MRIT2W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英文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12月。中文检索词为“扩散加权成像”或“弥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或“前列腺肿瘤”和“T2加权成像”,英文文献检索词为“diffusionmagneticresonanceordiffusionweightedimagingorDW—MRIorDWmagneticresonanceandT2weightedimagingandprostatecancerorprostatecarcinoma”。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T2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盲法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效应量、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AUC。结果按照检索词共获取文献129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3篇,共67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文献存在非阈值效应(P〉0.05),异质性检验未发现异质性来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74(95%C10.67~0.80)、0.79(95%C10.68—0.87)、3.65(95%CI247—5.38)、0.34(95%C10.27~0.43)、11.63(95%CI6.97—19.39)。SROC计算AUC=0.82(95%C10.78~0.85),P=0.763。发表偏倚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P〉0.05)。结论L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且广泛运用;而T2WI联合高b值、超高b值下的DWI诊断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可能更佳,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荟萃分析 扩散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5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诊治的55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26例患者为低级别、29例患者为高级别),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检查,并对患者肿瘤实质区及其周边水肿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CBA)进行测量,观察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于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55例患者通过检查显示,低级别患者肿瘤实质区及其周边水肿区的rCBA值均明显低于高级别患者(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进行诊断,能够对患者肿瘤的分级进行准确的判断,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胶质瘤 磁共振 灌注加权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提高对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67例确诊的脑膜癌病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MRI平扫脑膜均未见异常信号,问接征象包括脑转移瘤11例,脑室扩大、脑积水8例;33例行增强检查后,18例(54.5%)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强化。按脑膜强化的部位,10例显示软脑膜型异常强化,5例表现为硬脑膜型强化,3例为全脑膜型强化。按脑膜强化形状,线形强化9例,结节型5例,混合型4例。脑膜强化组与非脑膜强化组脑脊液比较,强化组的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强化组,而糖含量明显低于非强化组(P〈0.05)。结论增强MRI在显示本组脑膜癌病患者软脑膜一蛛网膜强化方面较为敏感,脑膜结节型或混合型强化是其较具特征的MRI表现,对脑膜癌病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脑膜癌病 磁共振成像 脑膜强化 脑脊液细胞学
  • 简介:由德国托马斯·卡恩和哈拉尔德·巴斯主编、解放军总医院肖越勇教授主译的《介入性磁共振成像》已出版。本书内容涵盖了介入性磁共振成像的各个方面:从成像基础、概念以及成像设备和器械等成像技术方面进行了论述,包括:MRI介入系统、脉冲序列、MRI导航、MRI环境下的麻醉,iMRI安全措施等;

  • 标签: 介入性磁共振成像 出版 解放军总医院 iMRI 成像技术 成像设备
  • 简介:由德国托马斯·卡恩和哈拉尔德·巴斯主编、解放军总医院肖越勇教授主译的《介入性磁共振成像》已出版。本书内容涵盖了介入性磁共振成像的各个方面:从成像基础、概念以及成像设备和器械等成像技术方面进行了论述,包括:MRI介入系统、脉冲序列、MRI导航、MRI环境下的麻醉,iMRI安全措施等;

  • 标签: 哈拉尔德 成像设备 托马斯 脉冲序列 引导介入治疗 卡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12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和常规T1WI、T2WI的检查,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过调查发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出现高信号病灶有117例,T1WI异常有54例,T2WI信号异常有27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出现高信号病灶常见于大脑皮层和侧脑室旁白质区和室管膜下,T1WI高信号在脑室周围的白质区较为多见,出血性病变,T1WI会呈现高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无信号。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早期的缺血性脑病,诊断结果非常准确可靠,T1WI、T2WI应用在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能够较好的显示出患者病灶,因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新生儿 缺血性脑病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