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附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种发生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是附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恶性较低,预后较好。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感染和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性,诊断困难。本文着重对眼附属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深入认识附属MALT淋巴瘤,从而更精准地诊断、更有效地治疗该病。(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16-7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属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不同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附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4例。根据局部肿瘤范围、淋巴结或全身受累情况进行TNM分期;根据淋巴结、结外器官受累情况进行Ann Arbor分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淋巴瘤的分类进行病理学分型。随访疾病进展或死亡的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预测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估算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TNM分期中<T4期68例,占91.9%,T4期6例,占8.1%;N0期71例,占95.9%,≥N1期3例,占4.1%;无M期病例。Ann Arbor分期中ⅠE期72例,占97.3%,ⅡE期2例,占2.7%。病理类型中,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64例,占86.5%,非MALT型淋巴瘤10例,占13.5%。74例患者随访3~117个月,中位数为53个月。因本病死亡6例,疾病进展19例。总体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6%和86.6%。总体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6%和65.9%。在单因素作用下,T4期、非MALT型淋巴瘤、Ki67阳性率≥10%为降低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T4期、≥N1期、≥Ann Arbor Ⅱ期、非MALT型淋巴瘤、Ki67阳性率≥10%为降低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在多因素作用下,病理类型(HR=33.193,95% CI:3.388~325.156,P=0.003)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唯一危险因素;N分期(HR=11.683,95% CI:2.720~50.173,P=0.001)、病理类型(HR=11.337,95% CI:3.841~33.464,P<0.001)为影响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NM分期和病理类型是附属淋巴瘤重要的临床预后指标。TNM分期高或非MALT型淋巴瘤患者应密切随访。

  • 标签: 淋巴瘤 预后 生存分析 眼附属器 危险因素 TNM分期 Ann Arbor分期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因左眼进行性视物不清伴视物变形1个月就诊眼科。影像学表现为典型眼内淋巴瘤浸润,头颅MRI和正电子发射CT未见全身其他部位肿物。追诉病史,患者院外就诊时,首先表现为泪腺肿大、眼球突出和外肌水肿等外的体征,眼底无异常改变。结合病史,确诊为双眼原发性附属套细胞淋巴瘤眼内浸润。患者全身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泽布替尼治疗9个月后双眼视力明显提高,眼内外表现消失。

  • 标签: 淋巴瘤, 膜细胞 眶肿瘤 眼肿瘤 肿瘤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属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5例附属SFT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总结并分析患者的病史、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征、分型及治疗方法,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依照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SFT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学分类。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1例(60.0%)、女性14例(40.0%);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23例(65.7%),左眼12例(34.3%)。年龄44(35,54)岁,范围为17~83岁。病程12(6,36)个月,范围为2个月至11年。临床表现包括眼球突出、眼球转动受限、复视及流泪等。肿瘤可发生于眼眶任何部位,以眶上部多见(19例,73.1%)。所有患者均手术完整切除肿物。影像学检查,肿瘤显示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内含有丰富的血流信号。MRI检查显示加权成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加权成像T2WI信号显著增强,呈中高混杂信号。肿瘤长径2.1(1.5,2.6)cm。组织病理学分型:经典型23例(65.7%),巨细胞型2例(5.7%),黏液型8例(22.9%),恶性2例(5.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均对Vimentin、CD34、STAT6呈阳性表达;21例(60.0%)BCL-2呈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为1.0%~10.0%。按照Demicco风险分层,35例患者均为低风险。术后获取随访资料25例,随访时间88(61,124)个月,范围为2年至14年7个月。2例复发,无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附属SFT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缓慢生长的肿块,多数为经典型SFT,影像学表现多样。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预后较好,可于术后多年复发,需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眼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附属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A-DLBC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OA-DLBCL患者23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观察OA-DLBCL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型特征。18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统计患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各临床特征与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23例OA-DLBCL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43~82岁,中位数为65岁;左眼14例,右眼8例,双眼1例;肿物位于眼眶14例,泪腺2例,泪腺及眼眶3例,泪囊及眼眶1例,结膜1例,结膜及眼眶1例,眼睑皮肤1例;影像学检查可见附属或眼眶内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MRI显示肿物信号强度与外肌或脑灰质接近;中心母细胞变异型21例,免疫母细胞变异型2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亚型6例、非GCB亚型17例;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及B细胞淋巴瘤蛋白2基因双表达2例,非双表达21例。18例随访患者随访时间为25~156个月,中位数为48个月。随访资料显示原发性OA-DLBCL患者5例,继发性OA-DLBCL患者13例;Ann Arbor分期ⅠE期5例,ⅢE期1例,ⅣE期12例;随访期间8例患者生存,10例患者死亡。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9%、71.4%和41.7%。Log-rank检验显示Ann Arbor临床分期、年龄与OA-DLBCL患者的总生存率有关(χ²=7.448,8.804;均P<0.01);而性别、肿物大小、分子分型、Ki-67增殖指数和是否有骨侵犯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均无关(均P>0.05)。结论OA-DLBCL主要发病于老年群体,单眼发病率较高,眼眶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分子分型多为非GCB亚型,Ann Arbor分期和年龄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66-371)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眼肿瘤 眶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IgG4相关性眼病(immunoglobulinG4-related ophthalmic disease,IgG4-RO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可以发展为淋巴瘤,但发生机制未明。附属淋巴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发生于眼部的恶性肿瘤。IgG4-ROD和附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具有相似性,故仅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来鉴别两者具有困难;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目前仍然是鉴定两者的金标准。(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64-368)

  • 标签: IgG4相关性眼病 眼附属器淋巴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抗)局部应用对原发性附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诊治并接受局部注射利妥昔单抗治疗的8例原发性附属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35~83岁,年龄中位数为5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变大部分切除手术,组织病理学确诊为MALT淋巴瘤,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提示CD20+;经胸腹部CT、骨髓活检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等检查排除全身其他病灶。局部注射利妥昔单抗治疗:结膜型患者行结膜下浸润注射;泪腺型和眼眶型患者通过眼球周围间隙行眼眶内多点注射。记录利妥昔单抗治疗剂量、药物起效时间、肿瘤消退情况;局部疼痛、肿胀等局部反应情况;发热、胃肠道反应、全血细胞计数等全身反应指标及血清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等淋巴瘤全身复发指标结果。结果8例患者中结膜型患者2例(其中双眼病变1例),泪腺型患者1例,眼眶型患者5例。利妥昔单抗局部注射治疗次数2~7次,总剂量为45~280 mg。局部疼痛8例、局部红肿1例、发热2例、轻度胃肠道反应1例、乏力1例、心慌不适1例。所有患者经严密观察或相应对症处理后,症状自行消退,均未给特殊处理。随访9~30个月,中位数为20个月,8例患者病变全部控制,均未见复发;MRI检查显示局部病变完全消失5例,遗留局部结膜和外肌增厚3例;全血细胞计数、血清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均未见异常。结论利妥昔单抗局部注射可用于治疗全身无侵犯的局限性原发性附属MALT淋巴瘤,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式。(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39-845)

  • 标签: 眼肿瘤 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 利妥昔单抗 注射,病灶内
  • 简介:皮肤附属肿瘤是一类在形态上分化起源于单一或多个皮肤附属结构的良、恶性皮肤肿瘤。大多数皮肤附属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容易误诊,皮肤镜可以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目前,有关皮肤附属肿瘤的皮肤镜下表现文献报道不多,本文通过综述文献报道的皮肤附属肿瘤的皮肤镜下特征,探讨其与组织病理的关系。

  • 标签: 皮肤 附属器肿瘤 皮肤镜
  • 简介:目的:探讨附属B细胞非霍杰金淋巴瘤(B—cellnon-Hodgkinlymphoma,NHL)中Skp2,p27和PTEN的表达。方法:收集1995年到2011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附属B细胞NHL(n=30)标本中Skp2,p27和PTEN的表达,以眼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n=10)作为对照组。以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作为附属B细胞NHL的的分类标准。结果:Skp2,p27和PTEN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无关,而与病例类型有关。附属B细胞NHLSkp2表达率与眼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相比显著增高。p27,PTEN表达率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相比显著降低。随附属B细胞NHL病理分级的提高,Skp2的表达显著增高,p27和PTEN的表达显著降低。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中,Skp2分别与p27,VFEN成负相关,p27和PTEN成正相关。结论:Skp2的表达升高,p27,PTEN蛋白的缺失以及可能与附属B细胞NHL的发生有关;其中在MALT外边缘区DLBCL中,三种蛋白存在相关性。联合三种蛋白的检测附属B细胞NHL的不同病理类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眼附属器 非霍杰金淋巴瘤 SKP2 p27kip PTEN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
  • 简介:微囊性附属癌(microcysticadnexalcarcinoma,MAC)又称硬化性汗腺导管癌,是一种罕见的、局限性、侵袭性、恶性附属肿瘤。迄今为止仅有300例病例报道,其中仅8例患者年龄小于18岁,尚无小于6岁患者的报道。现报道1例出生时即有皮损的病例,该例患者为目前报道中年龄最小的病例。

  • 标签: 先天性 病例报道 侵袭性 囊性 肿瘤 硬化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MAD方案(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治疗原发附属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9年6月收治的1例接受R-MAD方案治疗的老年原发附属双表达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与预后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71岁,初始予经典R-CHOP方案化疗后,眼球肿物未见缩小,肿痛进一步加重,疗效欠佳,病情继续进展。随后予R-MAD方案化疗3个疗程,患者眼部肿胀消退,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获得较满意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MAD方案治疗原发附属双表达DLBCL患者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但预后情况仍需长期随访。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眼肿瘤 双表达淋巴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所谓早蜀文化,在考古学上是指分布在成都平原,其中心区域在成都——广汉一带,考古学年代分期上指出从三星堆遗址二期至成都十二桥文化,已发掘的遗存以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两处遗址出土物最为丰富,也最负盛名,几乎囊括了蜀文化的所有物质精华。这两处遗址出土物的一大特色是饰和特别多,许多人、鸟、兽的眼部很奇特。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但却是笼而统之地谈论的多,作专题研究者少,有的研究者,将主要问题集中于“崇拜”的讨论忽视对其仔细的研究。虽然金沙遗址出土有不少的形饰,

  • 标签: 金沙遗址 出土 三星堆遗址 蜀文化 考古学 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青光患者采用引流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针对80名青光眼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采用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和采用引流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研究组当中,每个组分别有40名病人。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视力、眼压和术后功能性滤过率。结果:术后,研究组病人的视力强于对照组,术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给予应用小梁切除青光引流植入术治疗青光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青光患者共计80例。全部患者均行小梁切除青光引流植入术治疗。依照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闭角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内容。结果:试验组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t=15.677/17.069)。其中治疗后常规组的SDS评分、SAS评分为54.0±5.7、52.4±4.5,试验组患者明显改善。通过对常规组和试验组中眼部患者临床效果比对,对于其整体有效人数为38例,所占比例为95.0%。试验组眼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常规组,效果较好(P<0.05)。结论:对行小梁切除青光引流植入术治疗的青光患者给予一定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减少并发症问题出现。

  • 标签: 并发症 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伤后对侧健质性视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分析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的3例外伤后出现对侧健质性视力下降的临床特征。本研究对视力障碍与抑郁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使用Scl-90量表、抑郁自评问卷(PHQ-9)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均显示阳性结果,则运用此思路可以评估外伤导致的非质性视力下降的严重程度和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结论创伤后心理因素可能是外伤后对侧健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下降,视力,非器质性,眼外伤 血管造影,眼底,荧光素 视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Ex-PRESS青光引流治疗难治性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对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在所有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利用Ex-PRESS青光引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接受Ex-PRESS青光引流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完全成功31例,部分成功9例,1例失败,转为继续治疗。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患者完全成功17例,部分成功20例,4例失败,实施继续治疗。结论Ex-PRESS青光引流是一种操作简单、伤害较小且快速有效的难治性青光治疗方法,对难治性青光给患者的快速治疗和术后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 难治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