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眼睑美容手术切口修复外伤后眼睑畸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收治外伤后眼睑畸形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1~65岁,平均43.7岁。畸形包括下睑外翻、内眦瘢痕挛缩、内眦韧带移位,外眦点移位等,利用重睑手术切口、改良Z瓣内眦成形手术切口、外眦成形术手术切口,采用重睑手术切除的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瘢痕切除后的缺损、内眦韧带锚固、外眦韧带悬吊等手术方法进行修复。结果17例外伤性眼睑畸形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移植皮片成活良好。随访6~12个月,患者外观理想,双侧重睑基本对称,内眦点及外眦点对称,睁闭眼功能正常,移植皮片与周围无色差,瘢痕不明显。治愈8例,有效9例。17例眼睑正常解剖结构得到恢复,且获得较为理想的美观效果。结论用眼睑美容手术切口来修复外伤后眼睑畸形的方法效果好。

  • 标签: 眼睑 眼睑成形术 创伤 损伤
  • 作者: 刘函 张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7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0年第03期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省眼科研究所 云南省眼科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650000
  • 简介:摘要重度眼睑全层缺损严重危及眼表健康及外观,其形态和功能的重建均较困难。眼睑全层缺损的修复包括眼睑前层(皮肤肌肉层)和眼睑后层(睑板结膜层)的重建。前层眼睑缺损可采用各种局部皮瓣如滑行皮瓣、"风筝"皮瓣、旋转皮瓣等进行覆盖重建,亦可采用游离皮片移植;后层眼睑缺损则需要选择合适的睑板、睑板结膜复合组织或结膜的替代材料包括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及人工合成材料进行重建。(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07-213)

  • 标签: 眼睑缺损 重建 睑板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旋转带蒂皮瓣修复眼睑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睑肿瘤50例(6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眼睑肿瘤切除后,应用单个或数个带蒂皮瓣进行修复。随访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末次随访未出现肿瘤复发。眼睑闭合功能良好,所有患者对眼睑外观满意。结论应用旋转带蒂皮瓣修复眼睑肿瘤切除后的眼睑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肿瘤,眼睑 缺损,眼睑 修复,移植,皮瓣,带蒂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复合组织修复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屈伸功能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8年3月,河南省中牟县中医院、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分别收治4、5、3例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3~62岁,手部缺损5例、足部缺损7例。清创后皮肤组织缺损面积10 cm×8 cm~15 cm×10 cm,根据缺损创面面积及肌腱缺损长度设计并切取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组织瓣面积为10 cm×8 cm~15 cm×12 cm。根据受区具体情况,组织瓣中旋髂浅动脉与受区尺动脉端侧吻合2例、端端吻合1例,与足背动脉端侧吻合4例,与胫后动脉端侧吻合2例,与足跗外动脉端端吻合1例;组织瓣中腹壁浅动脉与受区桡动脉端侧吻合1例,与尺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大腿中厚皮修复。观察术后组织瓣成活情况,随访时组织瓣外观、质地、两点辨别觉距离等,并采用手部主动运动总和法进行手部功能评定,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12例患者组织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组织瓣略显臃肿,与受区结合处有线状瘢痕,组织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5~22 mm;手部功能评定为优3例、良1例、可1例,足部功能评定为优4例、良2例、可1例;患者对手足功能恢复及外观满意。结论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可修复手足部创面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的屈伸功能,是修复该类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髂腹股沟皮瓣 腹外斜肌腱膜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肌腱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美容技术修复用于急诊面部皮肤组织外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荣军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诊面部皮肤组织外伤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应用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治疗;对照组46例,应用常规技术修复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面部皮肤瘢痕颜色评分、面部皮肤平整度评分、面部皮肤弹性程度评分、伤口甲级愈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面部皮肤瘢痕颜色评分、面部皮肤平整度评分、面部皮肤弹性程度评分分别为(0.36±0.12)分、(0.52±0.23)分、(0.49±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89±0.17)分、(1.12±0.31)分、(0.95±0.12)分(t=17.725、10.542、12.026,均P<0.05);观察组伤口甲级愈合率为91.30%(42/46)、满意度为95.65%(44/46),均高于对照组的81.74%(33/46)、73.91%(34/46)(χ2=5.845、8.425,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评分[(102.65±2.78)分]高于对照组[(89.24±2.36)分](t=24.941,P<0.05)。结论对急诊面部皮肤组织外伤患者实施微创美容技术修复具有较好的疗效,伤口甲级愈合率高,有助于修复患者面部皮肤,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面部损伤 软组织损伤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微创性 美容技术 伤口愈合 皮肤生理现象 瘢痕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整形美容技术急诊修复颜面部皮肤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7例颜面部皮肤组织损伤患者,按照修复方式的差异性,将其中49例患者命名为常规组(给予临床修复),另外48例患者命名为实验组(给予整形美容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损伤修复率、瘢痕发生率。结果:经比较,实验组的损伤修复情况优于常规组的损伤修复情况,实验组的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瘢痕发生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整形美容技术 颜面部 皮肤软组织损伤 效果
  • 作者: 罗高兴 吴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疾病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400038,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 518035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医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通过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融合,研制出越来越多的新型现代功能材料应用于皮肤创面修复,从而为皮肤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新方法、新工具,本文就此做了一些总结。

  • 标签: 伤口愈合 皮肤创面 现代功能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泪腺脱垂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整形科手术治疗的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23例(30只眼)的30份泪腺组织标本,并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库的8份正常泪腺组织(对照)标本进行对比。分别行HE染色、Verhoeff-Van-Gieson染色、相关抗原及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患者与对照泪腺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及相关抗原及抗体表达的差异。应用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在超微结构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9的表达及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平均发病年龄11岁(7~16岁);对照泪腺组织来自3例男性,5例女性;平均年龄15岁(10~20岁)。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30份泪腺组织标本中,仅2份标本HE染色表现为明显腺腔扩张,间质中脂肪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增多,其余标本与对照正常泪腺组织标本无明显差别或仅有轻度慢性炎性反应;30份标本Verhoeff-Van-Gieson染色均显示包被泪腺的筋膜组织结构破坏,胶原纤维变性,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表达为+++、++、+、-的标本分别为12、11、4、3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白细胞分化抗原CD3表达为+++、++、+、-分别为2、19、7、2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MMP-3表达为+++、++、+、-分别为0、0、11、19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MMP-9表达为+++、++、+、-分别为14、14、0、2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CD3、MMP-3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92,-4.168,-2.005,-4.552;均P<0.05);而IgG、IgM、CD20、补体C1抑制物的表达强度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电镜技术显示,与对照标本相比,泪腺脱垂者泪腺腺泡细胞内的酶原颗粒形状失去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酶原颗粒表面有MMP-3及MMP-9表达,腺泡细胞膜上有MMP-3表达。结论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免疫炎性反应、胶原纤维变性、筋膜组织松解断裂以及IgA、CD3+T淋巴细胞、MMP-3和MMP-9阳性表达,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的发病机制可能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05-210)

  • 标签: 眼睑疾病 泪器 脱垂 炎症 显微镜检查,免疫电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腕关节周围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骨科共收治腕关节周围皮肤组织缺损患者125例,男71例,女54例,年龄16~87岁,缺损面积为3.5 cm×2.5 cm~12.0 cm×6.0 cm。根据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和血管网吻合的解剖学依据,结合缺损创面部位、大小、形状等特点,在患肢前臂中下段设计桡动脉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62例、尺动脉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48例、骨间背动脉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15例。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3.0 cm~14.0 cm×6.0 cm,供区游离前臂全厚皮片覆盖。术后综合评价患者创面修复的术后疗效、评估皮瓣肿胀程度、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116例患者皮瓣术后全部成活,9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给予换药处理。供、受区创面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60个月,腕关节未见畸形,形态较佳,皮瓣色泽、弹性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两点辨距觉6~9 mm;创面愈合瘢痕较小。疗效评价:满意89例、一般36例、无不满意病例。皮瓣肿胀程度评价:早期肿胀Ⅰ度80例、Ⅱ度30例、Ⅲ度15例;后期肿胀Ⅰ度85例、Ⅱ度35例、Ⅲ度5例。腕关节功能评定:优29例、良63例、中33例、差0例,优良率为73.6%(92/125),腕关节活动和稳定性基本正常,未发现腕部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结论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腕关节周围缺损创面,疗效可靠,尤其适合中老年患者。

  • 标签: 前臂 穿支皮瓣 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大范围、多层次重度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作者回顾总结了头面、胸腹壁和肢体部位组织缺损修复的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技术的进展和现状。提示组织缺损修复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满足组织覆盖的同时,既要达到功能与形态的良好效果,还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供区组织的继发损伤。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和移植材料的应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疑难手术的完成离不开传统方法的灵活应用与新技术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是重度组织缺损修复的必要保障。文中所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组织缺损 修复 重建 移植 再植
  • 简介:摘要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重要方法,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供皮区损伤、皮源不足等。研发组织工程皮肤实现缺损皮肤的永久性替代是一个理想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种组织工程皮肤已被投入市场使用,但要实现皮肤缺损的再生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总结组织工程皮肤的现状,并对组织工程皮肤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初步探讨。

  • 标签: 组织工程 表皮 真皮 皮肤替代物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巨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上肢巨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患者15例。术前Doppler探测确认并标记股前外侧穿支。根据创面形状及大小设计布样,根据"提捏实验"判断供区所能切取的皮瓣宽度,裁剪布样,以供区能直接闭合为原则,选择合适的穿支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小15 cm×7 cm~8 cm×7 cm,最大33 cm×10 cm~32 cm×10 cm。携带"T"形血管蒂,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创面,吻合供区与受区血管,重建皮瓣血运。供区均直接闭合。结果术后14例患者皮瓣均顺利存活。1例患者一侧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其中一叶于术后第二天出现静脉危象,及时探查,重新吻合皮下静脉,实施内减压术,术后皮瓣完全存活。所有皮瓣受区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受区外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是修复上肢巨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股前外侧穿支 软组织缺损 组合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肘部及上臂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共收治6例肘关节周围和上臂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66岁,平均31岁。均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予以修复。术前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对桡侧副动脉后支的穿支血管进行定位,根据上肢皮肤组织缺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选定的穿支血管为蒂,以穿支穿出点为旋转点,设计、切取螺旋桨皮瓣。将皮瓣旋转一定角度后转移至受区,大桨用于修复缺损,小桨用于辅助关闭供区。剩余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应用皮片游离移植修复。应用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或吲哚菁绿SPY荧光成像系统评估即刻皮瓣血运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缺损面积6.0 cm × 3.0 cm~10.0 cm × 7.0 cm,皮瓣面积为6.0 cm × 3.5 cm~20.0 cm × 8.0 cm,穿支血管蒂长度2.5~5.0 cm,平均3.6 cm,均为肌间隔穿支。皮瓣旋转100° 1例,180° 5例。供区直接缝合5例,应用皮片移植修复供区缺损1例。术后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伤口感染,清创换药后二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2.4年,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肘关节活动度良好,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中等大小的肘部及上臂皮肤组织缺损,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修复 肘,臂 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16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2.0 cm×4.0 cm~4.0 cm×8.0 cm。其中2例清洁伤口急诊行皮瓣修复;余14例行急诊一期负压吸引,一周后创面清洁行二期足背超薄静脉皮瓣附带足背神经游离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13例顺利存活,3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除3例皮瓣部分瘢痕愈合外,其余皮瓣外观平滑,无臃肿。13例患手掌指关节屈曲达到90°~100°,3例为50°~65°。仅2例患侧腕关节活动较健侧差,约受限10°~20°,其余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足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是可靠的修复方案之一,避免了传统皮瓣外观臃肿现象,能够满足手背所需的皮肤弹性。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动脉化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腹部或腹股沟区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20年3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腹部或腹股沟区恶性肿瘤患者6例,其中腹部恶性肿瘤5例,腹股沟区恶性肿瘤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扩大切除肿瘤,达到外科阴性边界,形成创面面积范围为8 cm×10 cm~25 cm×32 cm。依据创面大小、位置以及皮支发出位置,设计单侧或双侧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创面,术中尽量选择远端穿支点,留取足够长的血管蒂,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明道或暗道转移皮瓣均可,皮瓣形成后旋转约180°覆盖于创面,将阔筋膜四周与受区创基周围残存腱膜、腹直肌鞘膜进行固定,尽量减少腹壁疝或腹股沟疝的发生率。股前外侧供瓣区残余创面面积8.0 cm×4.0 cm~14.0 cm×7.5 cm,选择股内侧区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给予三抗治疗,腹部使用多头腹带固定,腹股沟区创面需患肢制动。观察术后移植皮瓣及供瓣区植皮成活情况,门诊或微信视频随访3~36个月,记录患者对术区外观满意程度、术侧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是否发生腹壁疝或腹股沟疝。结果本组6例患者共计8个皮瓣全部成活良好,供瓣区植皮4例皮片成活良好,2例部分皮片坏死,其中1例通过换药后愈合,另1例补充植皮后愈合。对6例患者通过门诊或微信视频随访3~36个月,均未发生腹壁疝及腹股沟疝,患者对外形均满意,术侧下肢功能未受影响。结论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腹部或腹股沟区皮肤组织缺损,术后外形、功能恢复良好,不易出现腹壁疝及腹股沟疝,方法简单、安全,易于推广。

  • 标签: 阔筋膜 腹部 腹股沟 肿瘤 穿支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组织缺损或畸形往往给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生物医用组织修复材料的研发和规模化发展方兴未艾,国内医疗市场也陆续涌现出一批优质的组织修复产品,如同种异体骨修复材料、脱细胞异体真皮、脱细胞神经、肌腱等。但由于受文化习俗、医药监管法规/制度、精细化加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国组织修复材料的研发、监管及规模化程度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结合公开报道的数据和实地考察情况,将美国组织库及组织修复材料的发展近况作简要回顾、总结和讨论,以期为我国组织捐献事业和组织库及组织修复材料的发展模式带来切实有益的探索。

  • 标签: 美国组织库协会 组织修复材料 同种异体骨 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修复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立眼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30例(30眼),均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泪道环形支撑管置入,及眼睑清创缝合修复术。术后3~6个月拔管,随访6~12个月。观察泪小管是否通畅、眼睑形态、眼睑位置及眼睑运动功能。结果术后28例(93.34%)泪小管保持通畅,眼睑外观形态自然、眼睑闭合自如及眼睑运动良好,其中1例(3.33%)术后并发泪点息肉,经手术切除后息肉无复发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3.33%)不同程度溢泪伴下睑瘢痕性外翻,术后6个月行下睑外翻矫正术,术后恢复良好,泪道通畅,溢泪症状消失。结论对于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患者,行泪小管断裂吻合的同时,利用整形技术修复眼睑撕裂伤,效果良好。

  • 标签: 外伤,泪小管,眼睑 整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