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江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实现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一步,必将掀起江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高潮。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旅游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动作用,因此江城的旅游产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背景下阕述了江城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性,提出江城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分析了江城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对策。

  • 标签: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旅游 战略构想
  • 简介:承接产业转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而产业承接力建设是成功实现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产业承接力内涵出发,设计出了包含4个层次,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产业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部六个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江城产业吸引力、产业选择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较弱,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不强。因此,江城必须从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四大能力方面采取措施培育其产业承接力。

  • 标签: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力 主成分分析
  • 简介:从实施"江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安徽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迫切要求;对安徽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提出安徽省在江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下,应发挥政府作用,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示范的中心城市、优势行业、重点企业中实现重点突破,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培育知名的综合性电子商务龙头骨干企业并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加强专业人才培训、理论研究和宣传推广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 标签: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电子商务 政府引导
  • 简介:在建立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城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行计量分析。结论是江城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合肥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最为强劲,其次为芜湖和马鞍山市,下一层次有铜陵和安庆,最后为滁州、宣城、池州和六安。由此,就如何提高江城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 标签: 产业转移 承接能力 主成分分析
  • 简介:江城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幕已正式拉开,其所受政策支持力度正不断加大,载体逐步成形,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日益显现。但与此同时,受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产业综合配套不足、两大省管集中区建设中面,晦挑战等因素制约,产业承接也面临诸多问题。为加快江城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必须用足先行先试的权利,坚持自主探索与政策支持相结合;充分挖掘比较优势,培育产业特色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加大宣传推介,改善产业承接软环境。

  • 标签: 皖江城市带 承接 产业转移 省管集中区
  • 简介:区域产业转移的深化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三圈理论,构建“价值-能力-支持”研究框架,以承接产业转移江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对江城承接产业转移展开研究,从而探索契合江城发展的承接方案。

  • 标签: 皖江城市带 三圈理论 产业转移 新型工业化
  • 简介:江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是国家促进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规划。该区的建立将会大大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发展。旅游活动在各种经济活动中起着先导与推动作用。旅游业又被确立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运用SWOT分析法对该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SWOT分析 旅游产业 皖江城市带 产业转移
  • 简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发达地区产业正在加速向外转移。宣城市应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极具潜力的产业基础,以开发为平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 标签: 皖江城市带 宣城市开发区 产业转移 现状 建设
  • 简介:近年来,江城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迅猛,但现代服务业水平和规模仍与全国、长三角及其16个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且发展状态呈下降趋势。利用因子和聚类法对江城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静态分析,发现江城服务业除合肥外,其他地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差距不明显;铁路沿线和长江沿岸高于内陆,呈带状分布,尤其是沿江的马芜铜一发展前景良好,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梯度性。因此,文章以战略的眼光提出"一中心、两次核、三类型"服务业发展布局、推进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竞合共赢等措施建议,以期实现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梯度对接。

  • 标签: 皖江城市带 现代服务业 梯度转移
  • 简介:示范作为国家级首个产业承接示范,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地区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均获较快发展,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产业承接是如何推动自主创新,从而加快地区产业升级的?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演绎和数据分析说明怎样的产业承接和政策环境,有助于推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 标签: 皖江示范区 “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 产业承接 自主创新
  • 简介:国务院批复的江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规划,对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示范建设的集中起步为视角,探讨街道办事处这一级派出机构在示范建设背景下的职能转变,同时在明确职能定位前提下,对进一步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 标签: 街道办事处 职能转变 服务型政府
  • 简介:2010年元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江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规划》。该规划是国内首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也是安徽历史上首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为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需求,省委省政府设立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

  • 标签: 皖江城市带 示范区 承接产业转移 区域规划 远景 2010年
  • 简介:建设江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芜湖市农业人口近120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其中就地转移25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5%,与09年同比增长3%;外出务工24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4%,与09年同比增长5%;受金融风暴影响,返乡农民工14.7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7%,与09年同比增长7.6%;帮助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3.2万人,其中返乡创业农民工1.16万人。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承接产业转移 返乡农民工 示范区建设 皖江城市带 农业劳动力
  • 简介:文章在认真研究长三角产业转移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实证分析证明,宣城示范与长三角存在产业发展层次的互补。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自身吸纳与承载能力建设,把握好转移产业的层次与承接地优势产业的配套,培育转移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平台等政策建议。

  • 标签: 宣城 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区
  • 简介:该文基于"外部性理论"在分析江城承接产业转移建设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江城承接产业转移可能出现环境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 标签: 外部性理论 环境风险 皖江城市带 产业转移
  • 简介:江城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头和辐射作用。而江城的经济发展则要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为前提,因此,文章通过对江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提高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 标签: 皖江城市带 产业结构 区位商 偏离-份额分析法
  • 简介:以研究承接效率为目的,对承接承接目的、承接产业和配套措施进行了分析。发现以提升式承接为目标,结合对江地区的SWOT分析突出重点承接产业,并以人才和研发为配套手段,注重发挥文化和精神作用,同时考虑长期和短期利益,可以提升承接承接效率。

  • 标签: 皖江 承接地 产业转移 承接效率
  • 简介:马鞍山市现有人口128.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52万人,农业劳动力36.25万。目前,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有25.16万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4.15万人,外出就业11.01万人。外出务工农民主要流向为长三角地区5.77万人,珠三角地区0.84万人,津京地区0.57万人,本省1.71万人,其他地区2.12万人。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人均年收入在17000元。目前在我市实现就业、创业的外地农业劳动力的总数为6.62万人。外来农民工就业行业分布为建筑业占56%、服装加工占7%、餐饮业占8%、洗浴服务业占11%和个体经营占18%。年均收入约为19000元。

  • 标签: 农业劳动力 转移就业 马鞍山市 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区建设 区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