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提取23例OA病变轻微患者(OA组)、28例OA病变严重患者(OA组)、6例对照者(盘状半月板组)的滑膜组织及关节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的阳性细胞率;通过夹心ELISA法测定膝关节滑液中IL-1含量。结果OA病变轻微组滑膜及关节滑液中IL-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变严重组IL-1含量显著高于病变轻微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OA患者滑膜细胞高水平自发性分泌IL-1与其炎症密切正相关。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
  • 简介:白细胞介素18(IL-18)通过调节NK细胞分泌功能,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参与Th1细胞FFh2细胞的平衡调节、上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与IL-18结合蛋白结合,从而调节免疫反应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大量研究发现,IL-18与HBV感染后的不同疾病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IL-6对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胎膜早破孕妇93例,正常妊娠妇女40例为研究对象,在分娩过程中采集羊水,用ELISA法检测羊水中的NE、IL-6浓度,病理检查分娩后胎膜组织。结果(1)胎膜早破孕妇羊水NE、IL-6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羊水中NE、IL-6水平明显高于胎膜早破非绒毛膜羊膜炎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羊水中NE、IL-6可作为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且NE优于IL-6。

  • 标签: 绒毛膜羊膜炎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进展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荧光法测定SIRS组、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血清PCT、IL-6的含量于危重病患者发病后24h内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组中两项指标含量呈先升后下降趋势,高峰值出现在第6天,同时各时间段测值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危重患者SIRS发生后24h内PCT与IL-6等炎性因子参与了SIRS向MODS发生发展过程;SISR患者早期血清PCT、IL-6测定可作为并发MODS的评估指标。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PCT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35水平,探讨其在SLE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SLE患者及1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IL-35水平,比较其在各组中的差异及其与SLE患者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的spearmen的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10.7±3.9)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55.2±15.6)pg/ml(P<0.01)及SLE稳定组(25.3±8.1)pg/ml(P<0.05),稳定组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红细胞沉降率(ESR)、24h尿蛋白定量、SLE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与补体(C)3呈正相关。结论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降低,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提示IL-35在SLE的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反映SLE活动性的指标。

  • 标签: 系统性 红斑狼疮 IL-3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174C/G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儿童脓毒症的易感风险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以人群为基础进行脓毒症病例对照研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多聚酶链(AS-PCR)方法对广州地区汉族148例脓毒症患儿及181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IL-6基因-174G/C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AS-PCR检测未发现-174位点多态性。结论中国广州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可能不存在-174位点多态性,不宜选取该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作疾病的关联性分析。

  • 标签: [] 脓毒症 白细胞介素6 多态性,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标准。方法先通过计算拟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理论值范围;再抽取一定数量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称重,通过公式计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实际值范围;最后对理论值范围与实际值范围综合分析,最终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标准。结果本站手工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标准,来源于400ml全血350ml±40ml;来源于200ml全血170ml±20ml。结论不同地区的血站可根据本地健康人群血细胞比容的参考范围、所用的采血袋、离心条件和分离血浆的方法等因素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标准。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容量 标准
  • 简介:摘要在病理情况下,除白细胞总数和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发生变化外,有时白细胞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外周血白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ofleucocyte)具有重要意义。血涂片经瑞氏或瑞-吉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是血细胞形态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极其广泛。显微镜检查结果正确与否,不仅与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操作人员识别各种血细胞的水平有关。经染色后各种正常及异常白细胞的形态如下。

  • 标签: 白细胞 分析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健康人群白细胞VCS(体积、传导率和光散射)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36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174名,女性186名)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VCS参数。结果研究发现白细胞的VCS参数值成正态分布,VCS参数与年龄和性别无关,而与白细胞总数相关。结论建立了健康人群白细胞VCS参数的参考范围,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指标。

  • 标签: 白细胞 VCS参数 Beckman-Coulter LH75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白细胞与疾病的相关性论述,旨在进一步探讨出疾病发生时白细胞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2013年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研究论述白细胞与疾病的关系。结果白细胞有抵御微生物感染和外来物侵袭的能力,白细胞数量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代表某些疾病的发生,如肿瘤、白血病、机体感染等。结论白细胞数量的变化与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定期对身体进行白细胞的检查能尽早的发现机体是否患有相关疾病,使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健康情况。

  • 标签: 白细胞 数量 疾病关系
  • 简介:摘要总结80例白细胞减少病例,分析原因,慢性肝损害、自身免疫病、药物、缺铁贫、巨幼贫等是较常见原因,其中慢性肝损害占比例大值得重视。临床鉴别诊断时注意查血尿粪常规,骨髓涂片常规,生化全套,肝炎病毒学抗核抗体谱及腹部B超等,基本能明确诊断以正确及时治疗。

  • 标签: 白细胞减少 骨髓
  • 简介:摘要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根据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特征,测定其百分率以及观察其质量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是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笔者在这两年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教学和技能考核中,作了些探索,现将教学方法和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职医学检验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站制备的不同规格的红细胞悬液及去白细胞细胞悬液的容量的统计分析,明确制备的红细胞成分的实际容量,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同时为本市临床输血患者的液体出入量计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站2012年10月-2013年6月间制备的1单位、1.5单位、2单位的红细胞悬液和去白细胞细胞悬液容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ml、300ml、400ml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容量范围分别为320.2±31.0ml,230±21.5ml,151±14.9ml,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范围分别为282.8±20.5ml,205.3±17.2ml和130.2±11.5ml,各值均与理论容量的上限接近,综合分析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确定各容量标示量分别为310ml、230ml、150ml及280ml、210ml、130ml,血液容量在标示量的±10%内为该质控项目在控。

  • 标签: 悬浮红细胞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容量 标示量 质量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对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方法分别选取白细胞数值(WBC)减少患者50例,WBC正常患者50例、WBC增高组50例分别定为ABC三组,每组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血涂片人工分类。结果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检测白细胞ABC三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两者的相关性良好(r>0.900)。ABC三组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手工镜检法结果数据明显高于分析仪结果(P<0.01);单核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手工镜检法结果明显低于分析仪结果(P<0.01)。结论分析仪对白细胞有良好的筛选功能,可灵敏、准确、快速的对白细胞进行分类,但异常细胞检测能力存在不足,需要与手工镜检法结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手工镜检 白细胞分类
  • 简介:现代汉语表达颜色一般用颜色词加表颜色的词“色”,但“色”、“颜色”在上古常用又为“脸色”,到秦汉时才渐向词演变。而“某某色”的表达方式到两汉时期也已发展成熟,到魏晋南北朝时使用则更为普遍。

  • 标签: 颜色类类属词 类义素 外现
  • 简介:摘要通过对本院住院病人中使用抗结核药,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抗结核药对白细胞减少的影响及护理经验。抗结核治疗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药,但治疗过程中常可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升),轻则使患者感到不适及抗病能力降低,重则被迫终止抗结核治疗,有关抗结核病药对白细胞的影响文献报道的比较多1,但相关护理方面的内容报道较少,作者对本院2010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病人中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及所用抗结核药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提出了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白细胞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接受抗结核化疗而发生白细胞减少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细胞降低出现的时间大多在化疗开始后2月内,19例加用升白细胞药物继续原方案至疗程结束,14例调整化疗方案后恢复正常,1例因伴血小板明显减少而停服所有抗结核药物。结论抗结核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化疗期间应重视血常规的检查,若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得当,大多能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白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