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白光内镜联合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评估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浅表胃癌患者资料,将术前白光内镜及EUS资料完整,并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内镜医师对白光内镜判读结果的自信与否,将患者分为白光内镜确定组(47例)和白光内镜不确定组(37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内镜及EUS对浅表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白光内镜和EUS判断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3.8%(62/84)和81.0%(6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白光内镜确定组白光内镜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93.6%(44/47),高于白光内镜不确定组的48.7%(18/37)(χ2=21.656,P<0.001)。84例患者中20例(23.8%)被白光内镜高估浸润深度,其中8例(40.0%)经EUS修正诊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表面不规则(OR=5.076,95%CI:1.628~15.821,P=0.005)、病变边缘显著隆起(OR=3.831,95%CI:1.238~11.857,P=0.020)和病理类型是未分化型癌(OR=6.887,95%CI:1.882~25.204,P=0.004)是影响读图医师信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浅表胃癌,白光内镜确定病变浸润深度者,白光内镜诊断准确率高;白光内镜不确定浸润深度者,联合EUS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胃肿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肿瘤分期 内镜超声检查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表现,通过联合白光内镜及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E-NBI)检查提高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术前怀疑EGC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灶特征及术后病理等信息,分析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EGC浸润深度的模型。结果195例患者(207处病灶)纳入研究。207例病灶以2∶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38处)及测试组(69处)。在建模组,病灶位于胃上1/3(OR=12.949,95%CI:2.148~78.070,P=0.005),胃中1/3(OR=7.534,95%CI:1.044~54.360,P=0.045),病灶长径>2 cm(OR=6.828,95%CI:1.657~28.136,P=0.008)及存在扩张血管(OR=6.856,95%CI:1.577~29.805,P=0.010)是病灶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PSS)(病灶位于胃上1/3、病灶位于胃中1/3、病灶长径>2 cm、存在扩张血管各为5分、4分、4分、4分)。在建模组及测试组,DPSS预测病灶黏膜下浸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I:0.809~0.960)及0.799(95%CI:0.684~0.914)。界值为8分时,建模组及测试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3%、71.4%,特异度分别为76.2%、74.5%。结论联合普通白光内镜及ME-NBI建立的DPSS可以较好地预测EGC浸润深度。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诊断 肿瘤浸润 预测模型 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白光胃镜下食管及胃黏膜形态学表现判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9月—2019年8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同时行碳13-尿素呼气试验和白光胃镜检查的1 339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运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HP感染组(422例)和未感染组(917例)间22项胃镜下黏膜表现指标的检出率差异,然后差异性指标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预测H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皱襞肿大蛇形、白浊黏液、消化道溃疡、鸡皮样黏膜、增生性息肉、黄色素瘤、萎缩、肠化和凹陷性糜烂多见于感染组(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弥漫性发红(P<0.001,OR=75.974,95%CI:32.551~177.327)、点状发红(P=0.002,OR=3.360,95%CI:1.536~7.349)、黏膜肿胀(P<0.001,OR=3.150,95%CI:1.654~5.996)均为提示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皱襞肿大蛇形、白浊黏液、消化道溃疡、凹陷性糜烂预测H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且P<0.05,其中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预测H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三项指标对应的判断敏感度分别为0.735、0.512和0.445,特异度分别为0.992、0.983和0.97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78、0.931和0.87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90、0.814和0.792。结论通过白光胃镜观察食管及胃黏膜形态学表现,可较为准确地判断HP感染情况,其中内镜下表现为弥漫性发红、点状出血、黏膜肿胀的临床价值更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京都胃炎分类 黏膜表现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与白光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检出情况的差异。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287名疑似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所接受的内镜检查方法完成分组,其中使用白光内镜方法完成检查的为对照组(n=145),使用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完成检查的为观察组(n=142)。对比2组患者使用内镜诊断的准确率、对于不同种类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使用内镜诊断的准确率(均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2组患者的浸润情况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内镜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内镜诊断的浸润情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采取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其准确率相对于白光内镜更高。

  • 标签:   蓝激光内镜 化学染色 白光内镜 上消化道 癌症 组织活检
  • 简介:目的探究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就诊的人群的资料,共计243例。经过受试人员同意后对患者行白光胃镜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采集可疑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的差异。结果243例受试人员中,行常规白光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内镜下存在有可疑病灶,经胃镜下多点取活检标本病理证实:萎缩性胃炎226例;早期胃癌17例。普通白光胃镜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4.7%(214/22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29.4%(5/17);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9.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8.2%(15/17),两组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白光胃镜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2%、53.5%、25.3%、97.4%、54.0%,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8.2%、99.4%、97.3%、94.3%、97.0%,后者准确性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且对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可执行性强,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的进行。

  • 标签: 萎缩性胃炎 早期胃癌 普通白光胃镜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白光内镜、超声内镜、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E-NBI)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探讨术前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的135例患者的内镜检查图像,将黏膜内癌和黏膜下浅层(SM1)浸润癌归为黏膜内-SM1癌,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与黏膜下深层浸润癌进行比较,评估白光内镜、超声内镜、ME-NBI和三者联合判断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2为一致性差,0.2~0.4为一致性一般,>0.4~0.6为一致性中等,>0.6~0.8为一致性较高,>0.8~1.0为接近一致。结果73例早期贲门癌患者资料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47例为黏膜内-SM1癌,26例为黏膜下深层浸润癌。术前白光内镜、超声内镜、ME-NBI和三者联合判断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分别为79.5%(58/73)、72.6%(53/73)、65.7%(48/73)和87.7%(64/73)。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白光内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40,P<0.01),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346,P=0.002),ME-NBI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差(Kappa值=0.175,P=0.108),而三者联合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24,P<0.01)。结论与单一检查方法相比,白光内镜、超声内镜和ME-NBI三者联合评估早期贲门癌的浸润深度更准确。

  • 标签: 早期贲门癌 浸润深度 白光内镜 超声内镜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结合CD10评价白光内镜、染色内镜、NBI内镜筛查早期胃癌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入的60例胃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黏蛋白、NBI-ME、术后病理共3种方法进行评估。结果黏蛋白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94.12%(16/17)、95.0%(38/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0%(2/40)、6.3%(1/16);CD10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51/56)、87.5%(14/16)、92.5%(37/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5%(3/40)、12.5%(2/1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三种内镜检测方法前瞻性研究胃肿瘤性病变粘膜表面及微血管结构,以黏蛋白(MUC2、MUC5AC、MUC6)结合CD10阳性率为参考指标,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效率。

  • 标签: 黏蛋白 CD10 白光内镜 染色内镜 NBI内镜 早期胃癌 阳性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护理模式经过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由最早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模式,以及“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发展为现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逐步扩展了护理的领域和功能,对有利地促进了护理教育模式的进化。

  • 标签: 护理模式 护理学 教育
  • 简介:摘要医院器械、设备直接参与患者的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医院的后勤管理中搞好仪器、设备的养护和维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医疗器械维修问题进,探究设备门诊/设备急诊的维修模式进行探究。

  • 标签: 设备维修新模式 设备门诊 设备急诊模式
  • 简介:过去十年,关于医药分家的呼声一直未减,不少模式不一、力度不同的基层医院改革似乎不见起色,让积极实践的医药批发商和零售商对这个话题反应淡漠。2005年,引起全国范围内广泛关注的武汉“北湖模式”,被认为是最符合“医药分开”精神的改革。副市长刘顺妮曾在该卫生服务中心调研时向媒体表示,要在全市推广“北湖模式”,使全市每个卫生服务中心都建成平价医院。

  • 标签: 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改革 医药分家 医药分开 零售商 批发商
  • 简介:摘要门诊工作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环节,是医院接触患者时间最早、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部门,随着“全民医保”政策的推广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门诊工作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如何创新门诊管理模式,持续改进门诊工作,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 标签: 新模式 管理 门诊
  • 简介: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要求,也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东省通过2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125"健康教育模式,广东省韶关铁路医院通过再实施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25"健康教育模式的中心内容是:"1"是转变一种观念,"2"是提高护士素质的两种途径,"5"是进行健康教育的5种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整体护理 健康教育模式 护理工作 “125”模式
  • 简介: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报告美国65岁以下的人群癌死亡率1973年为20/10万(每10万中1年死亡20例,下同),1992年为26/10万,65岁以上的人群则分别为16,23/10万,尽管美国这些年的癌症研究成绩斐然,癌症死亡率仍在增加。我国1959、1979、1991年三次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15~74岁高血压患病率为5.4%,

  • 标签: 医学模式 高血压 人群 死亡率 患病率 癌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日渐明显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的身体、生理、心理、社会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护理模式的转变及老年护理的发展势在必行,无论从护理理念上、形式内容上、提供服务结构上都应向多元化、专业化、整体化护理发展,这样有助于消除老年病人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 标签: 老年 护理 护理模式
  • 简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护理界先后实行了三种护理模式: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和系统化整体护理。功能制护理属于传统的护理方式,以疾病为中心;责任制与整体护理属于现代的护理方式,以病人为中心。现代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在对护理工作者的组织、管、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更高。

  • 标签: 功能制护理 护理方式 临床护理 系统化整体护理 责任制护理 护理工作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于存进自然分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按照产科护理的常规模式和护理的新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以及剖宫产的情况,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8%,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48%,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升产妇临床生产的自然分娩率。

  • 标签: 产科护理 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