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抑郁障碍(majordepressivedisorder,MDD)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愉快感缺失、精力不足,部分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激越,甚至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幻觉、妄想等。2017年,全球抑郁障碍患者已达3.22亿人,约占人口的4.3%,并且成为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残原因[1]。现有的研究认为MDD是一种包含多种亚型的异质性疾病,其中常见的一种亚型为焦虑抑郁障碍(anxiousmajordepressivedisorder,AMDD)。国外研究发现AMDD比例很高,约占MDD的45.1%~53.2%[2~4]。

  • 标签: 抑郁障碍 焦虑性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受损 异质性疾病 MDD
  • 简介: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日至2016年7月30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重症抑郁障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匹兹堡睡眠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对患者的睡眠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测定,对其睡眠障碍抑郁情况测定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帕金森病和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的特征均为睡眠障碍、阻滞、焦虑等,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表现为焦虑,而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其绝望、焦虑状态明显低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P〈0.05);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同时,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比较,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肢动(P〈0.05)。结论:帕金森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特点,但是其绝望、焦虑、睡眠潜伏期、周期肢动等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以上特征作为这2种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病 重症抑郁障碍 睡眠障碍 抑郁程度
  • 简介:【摘要】 原发性 癫痫 如未能有效控制,可能在发作过程的任何阶段出现阵发或持续的精神症状,被称作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长期反复发作可累及多个脑区,癫痫症状和精神病症状均造成脑组织发生器质改变,导致该类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治疗难度大,社会功能损害严重,甚至出现攻击他人或自伤 自杀等后果 。 如何合理、科学地选用药物,是治疗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患者的关键所在。 本文就 临床经验与文献分析 进行综述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癫痫 精神障碍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癫痫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4例癫痫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人性化护理),选择同期收治的34例癫痫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癫痫精神障碍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癫痫性精神障碍 人性化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抑郁药物治疗糖尿病伴抑郁障碍疗效。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未经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患者的FBG、2hPBC、HbA1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 标签: 糖尿病伴抑郁障碍 抗抑郁药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癫痫并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癫痫并发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抑郁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5.0%(38/4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5.0%(30/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比较无差异,护理后,两组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5.39,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癫痫并发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改善其抑郁情况,可供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癫痫并发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造成老年患者抑郁障碍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有针对的干预措施,分析最终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所等4个休干机构2016年9月—2018年3月发现的40例老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出现抑郁障碍的原因,并制定有针对的干预方案,对比最终的干预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老年患者出现抑郁障碍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5例、社会及生活心理因素30例、大脑解刨结构和病理改变5例。对患者进行合理干预后,患者接受干预前抑郁率100%,经过一段时间干预治疗后总抑郁率25%。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结论老年患者抑郁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及生活心理因素,经过合理干预后患者抑郁障碍病况得到改善,临床治疗及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给予老年患者多一些关爱与关怀。

  • 标签: 老年患者 抑郁障碍 原因分析 干预举措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调查偏头痛患者伴有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匹兹堡睡眠量表PQSI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94例符合临床诊断的偏头痛患者以及60例健康的对照组患者在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偏头痛相关危险因素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有48%的偏头痛患者伴有焦虑,有50%的患者伴有抑郁,58%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相比对照组患者来说,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从研究显示头痛程度,发作持续时间,伴有焦虑抑郁是导致功能残疾的主要因素。结论头痛程度,病程,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是偏头痛并发精神心理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 偏头痛 焦虑 抑郁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边缘人格障碍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4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诊断为边缘人格障碍倾向抑郁症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边缘人格障碍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影响,增加患者的抑郁程度,不利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边缘性人格障碍 抑郁症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舍曲林在临床中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疗效以及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5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进行为期八周开放的舍曲林治疗,采用HAMD与CGI作为评估工具,对比治疗前后HAMD评分。结果35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和研究,所用舍曲林平均剂量为65.9±6.9mg/d,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疗效显著,症状较之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副作用较少。结论临床中使用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疗效显著且安全。

  • 标签: 舍曲林 青少年 抑郁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药物整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纳入整合组与参照组(n=36)。为两组患者均应用噻托溴铵治疗,整合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及PEF评分无显著区别,治疗后整合组患者的FEV1及PEF评分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整合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实施药物整合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肺功能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药物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抑郁障碍患者 药物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随访护理对癫痫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癫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随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访护理可缓解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随访护理抑郁焦虑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动态脑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男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采用随机数字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0例。采用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诊断,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的异常率为5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脑电图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的诊断效果更加满意,有助于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和保障,适合在日后的临床有关诊断中作为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癫痫 精神障碍 动态脑电图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ANS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34%vs31.03%,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均有较好效果,二者皆有着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但比较而言,奥氮平治疗本病有着更高的安全,其可进一步减低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推荐使用。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癫痫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40例患者,门诊初诊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0.94%,其中女性、中年、无业及退休者所占比重较高;约68.57%抑郁障碍患者主诉头晕、头痛与失眠;HAMD平均评分为(16.8±4.1)分,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结论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以头晕、头痛及失眠为主,临床实践中应关注患者的临床特点。

  • 标签: 神经内科门诊 抑郁障碍患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今年来应用重复经颅磁治疗(rTMS)抑郁障碍的研究,旨在为探讨抑郁障碍应用重复经颅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等。

  • 标签: rTMS 抑郁障碍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抑郁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汉密尔顿意义程度测评,从而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0例抑郁障碍患者中,发生躯体症状的患者为49例,躯体症状以发生头晕的患者为最多,数量为12例;发生轻度抑郁障碍的患者数量为28例,发生重度抑郁障碍的患者数量为10例。结论抑郁障碍具有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发生躯体症状为主,其中头晕的发生率最高,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情绪,并且多数患者为轻度抑郁障碍,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较少,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可分为心理辅导、辅助药物治疗和指导精神科就诊三个方面。

  • 标签: 神经内科 门诊抑郁障碍患者 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