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收缩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新疆地区频发收缩患者因地域特点、饮食习惯、气候等多方面原因,病机具有特异性,多因风燥之邪内伏,伺机而动,风邪致病使心脉挛急,燥邪伤津则心失濡养所致,治当以祛风润燥为主,旨在宁心定悸,发病初期可以治标为主,适当将风药的剂量加大或种类增多;病情迁延期多加虫类药搜风通络;病情稳定期酌情滋补。本病临床兼症颇多,还应注意随症加减,权变灵活用药。

  • 标签: 心悸 期前收缩 室性早搏 祛风润燥 因地制宜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胸椎矫正配合药物治疗房收缩的可行。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稳心颗粒 15g/d,疗效不明显者逐渐增加剂量,最高为 30g/d, 4周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口服稳心颗粒的基础上增加手法矫正胸椎,每周三次,十次为一疗程。

  • 标签: 胸椎矫正 房性期前收缩
  • 简介:【摘 要】目的 生脉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收缩(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研究。 方法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5 月在我院收治的 124 例冠心病室收缩(心肾不交证)患者进行单双数字分组,每组为 62 例,对照组 : 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常规治疗方法 + 生脉舒心汤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 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 疗效 为( 87.0% ),对照组的临床症状为( 6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 对冠心病室收缩(心肾不交证)患者采用生脉舒心堂治疗, 临床症状不仅有明显改善 , 而且毒副作用小,安全高。

  • 标签: 生脉舒心汤 冠心病 室性期前收缩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老年单纯收缩高血压的致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10月— 2019年 10月于我院收治的疑似老年单纯收缩高血压患者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和实验组(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药物结合非药物治疗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标签: 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 诊断 药物结合非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习惯
  • 简介:摘要本次年鉴包括三叉神经痛与创伤后神经病理疼痛的发病机制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疼痛的治疗,以及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疼痛等。

  • 标签: 神经痛 机制 治疗学
  • 简介:【摘要】自从发现帕金森病 (PD)患者大脑中的路易体和路易体神经突中存在 a-突触核蛋白 (alpha-Syn, a-syn)以来,神经科学家们就已经对病理 A-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a-突触核蛋白是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可溶性蛋白,具有 3个特征的结构区域。在生理条件下, α-突触核蛋白具有修复 DNA双链的功能。病理条件下, α-突触核蛋白被转换成有毒的纤维低聚物。病理的 a-突触核蛋白可通过激活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胶质细胞促炎症反应、与分子伴侣蛋白、胃肠迷走神经相互作用与帕金森病产生关联,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有关病理 A-突触核蛋白引起帕金森病神经元变性的研究进行深入了解并展开,可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线索。

  • 标签: a-突触核蛋白 帕金森病 神经元变性机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四肢转移骨肿瘤病理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我院 2016 年 7 月 ~ 2017 年 7 月收治的 52 例四肢转移骨肿瘤病理骨折患者 进行分析, 其中肿瘤病灶切除功能重建术 30 例,肿瘤切除重建术 8 例,肿瘤切除 与 关节置换术 5 例,外固定术 5 例,截肢 4 例 。 结果: 52例患者中, 8例失访, 44例随访 6~ 36个月, 17例半年内死亡, 8例一年内死亡, 4例两年内死亡, 3例三年内死亡 ; 近 一 年内 7例患者带瘤存活,半年内 5 例带瘤存活。 44例患者生存期局部症状明显缓解,其中 3例需扶手杖下 地 行走, 4例截肢 及 1例外固定者需扶双拐行走,无病理骨折卧床不起患者。结论:手术治疗四肢转移骨肿瘤病理骨折,可生存期能保持肢体功能良好,减轻局部疼痛症状, 从而 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肿瘤 骨折 四肢
  • 简介:摘要氧化应激是机体活性氧产生过多和/或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导致活性氧及其相关代谢产物过量聚集,从而对某些分子、细胞甚至整个机体产生多种毒性作用的病理状态。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参与许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病理瘢痕在人群的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但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预防和治疗成为临床难题。近来有研究显示,氧化应激相关通路在病理瘢痕组织中表达异常,说明氧化应激可能参与病理瘢痕的形成。

  • 标签: 氧化应激 活性氧 病理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病理赌博共病双相障碍患者临床资料的报道,介绍了病理赌博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双相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两者共病的影响因素及共病的治疗和预后。

  • 标签: 赌博 双相情感障碍 共病现象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血压正常者、普通高血压( SDH )患者及单纯收缩高血压( ISH )患者腰臀比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单纯收缩高血压患者腰臀比与静息心率的相关。 方法 : 抽取来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人群 4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分为三组:单纯收缩高血压( ISH )组 76 例、 普通 高血压( SDH )组 142 例,血压正常对照组 182 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常规生化检验、 腰臀比及静息心率的测量 。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 腰臀比、静息心率 情况,行单纯收缩高血压患者腰臀比与静息心率的相关分析。 结果: ( 1 )年龄、性别、吸烟、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LDL-C 、肌酐、冠心病、糖尿病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 腰臀比 : ISH 组、 SDH 组 患者 的 腰臀比均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ISH 组 腰臀比 高于 SD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 ( 3 ) 静息心率: ISH 组、 SDH 组 患者 的 静息心率均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ISH 组 静息心率 高于 SD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 ( 4 ) 血压与腰臀比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621 ( P<0.01 ) , 血压与静息心率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 582 , 腰臀比与静息心率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 546 ( P < 0.01 )。 结论: 高血压患者 腰臀比 及 静息心率水平 较血压正常者升高, 而 单纯收缩高血压患者 腰臀比 及 静息心率水平 升高明显, 腰臀比与静息心率 呈正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腰臀比 静息心率
  • 简介:摘要后巩膜葡萄肿(PS)是指眼球后极部局部向后膨隆,通常被认为是病理近视(PM)最主要的特征性病变之一。PS与黄斑裂孔、视网膜劈裂与脱离、脉络膜视网膜变性萎缩等密切相关。P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无有效防治方法。了解PS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诊断检测方法、分类与分级、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可为PS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巩膜疾病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综述
  • 简介:摘要为阐明神经病理疼痛的发病机制、改善疼痛治疗效果,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基础研究。而现有的神经病理疼痛动物模型种类繁多,优劣不一。据此,本综述将对几种常用的神经病理疼痛动物模型进行比较,为神经病理疼痛基础实验选择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在病理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中评估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OCT)的可行,并探讨其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除术的黄斑膜、黄斑裂孔、黄斑劈裂及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病理近视黄斑病变患者。所有患眼术中均行iOCT检查,定性评估术中视网膜变化,包括术中微损伤、手术技术准确及裂孔边缘改变等,探讨其术中应用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例(29眼),男9例,女20例;年龄(58.8±10.3)岁;眼轴长度(28.9±2.0)mm。其中,黄斑膜14眼,黄斑裂孔8眼,黄斑劈裂4眼及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3眼。iOCT显示:7眼(7/29)确认术中存在微损伤或异常情况,其中神经纤维层异常6眼,内层视网膜抬高1眼;黄斑膜患眼中4眼(4/14)确认剥膜后膜残留;黄斑裂孔患眼中3眼(3/8)剥膜后观察到孔缘形态改变;黄斑劈裂患眼中均未观察到剥膜后全层黄斑裂孔的发生,其中1眼术前未明确的黄斑裂孔经iOCT确认;术中行保留中心凹内界膜或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式的3眼在iOCT图像中均得到确认。结论:iOCT有助于术中实时评估剥膜的完整、术中微损伤情况及手术技术的精确,帮助主刀医师提高黄斑裂孔的诊出率,并可在术中观察到黄斑裂孔剥膜后孔缘形态的特殊改变,提示iOCT在病理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简介:摘要TORCH是指一系列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多脏器损害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原体,以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细小病毒B19等为主要代表。血清学检测病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是目前的主要筛查手段,IgM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患者可能处于急性感染,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IgM抗体阳性并不等同于急性感染,需要结合免疫学检测方法特点、病原体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反应规律、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否则可能会给临床处置造成困扰。规范性的TORCH血清学筛查及系统实验检测可协助孕前指导以及孕期胎儿风险评估,有助于防范妊娠风险、降低出生缺陷。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 风疹 弓形虫病 血清学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围手术针对护理在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椎体病理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椎体病理骨折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针对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的人数远多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 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椎体病理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病理瘢痕一般是各种皮肤创伤后机体异常修复的结果,特征表现为异常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自体脂肪注射物含有多种可能与治疗瘢痕相关的物质,如基质血管片段、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等,这些物质可通过相关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胶原沉积,从而改善病理瘢痕的进展及预后。临床研究显示,脂肪注射物可以改善病理瘢痕的厚度、颜色、柔软度和局部症状。更加深入地了解脂肪组织抗纤维化的机制,将有助于病理瘢痕治疗技术的发展。

  • 标签: 瘢痕 脂肪组织 干细胞移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颈7根撕脱诱发神经病理痛的小鼠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方法选用雌性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撕脱伤组。撕脱伤组于前路行颈7根撕脱术;假手术组仅暴露并分离颈7神经根。术前和术后,检测小鼠患侧足痛行为、双侧足肌力及Rota-rod实验。术后7 d,取颈7节段脊髓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撕脱伤组出现明显机械痛敏和冷痛敏(P<0.01),热痛敏、肌力和Rota-r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 d,撕脱伤组脊髓背角GFAP及Iba1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此单纯颈7根撕脱小鼠模型可显著诱发神经病理痛,且对患肢运动功能无明显损伤,可作为研究臂丛神经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痛的理想动物模型。

  • 标签: 臂丛 动物实验 神经病理性痛 行为学检测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30例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及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均接受病理学检查诊断,并分为观察组(30例,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对照组(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后的病理分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3患者人数更少,G1人数更多,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绝经女性患者也有一定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因此若患者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过多等状况,需及时入院就医,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以提升其生存几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鞘内注射特异性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 (eIF2α)去磷酸化抑制剂(Salubrinal)对大鼠神经病理痛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8~10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9):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痛组(NP组)和不同剂量Salubrinal组(S1组、S2组、S3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痛模型。于CCI术后第4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鞘内注射37.5 μmol Salubrinal 10 μl(S1组)、15 μl(S2组)、20 μl(S3组),Sham组和NP注射5% DMSO+生理盐水20 μl,连续给药10 d,1次/d。于CCI术前1 d、术后1、3、5、7、10和14 d(鞘内给药后1 h)时测定术侧足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TWL)。于CCI术后第14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背根神经节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IP、eIF2α、p-eIF2α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BIP、p-eIF2α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NP组CCI术后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BIP和p-eIF2α表达上调,p-eIF2α/eIF2α比值升高(P<0.05)。与NP组比较,S1组p-eIF2α表达下调,p-eIF2α/eIF2α比值降低(P<0.05),各时点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组和S3组CCI术后5~14 d MWT升高,TWL延长,BIP和p-eIF2α表达下调,p-eIF2α/eIF2α比值降低(P<0.05),DRG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鞘内注射Salubrinal可能通过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减轻大鼠神经病理痛。

  • 标签: 桂皮酸盐类 神经痛 内质网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