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原菌培养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结果:207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分离率分别居第1、2位,占25.6%、14.5%;所有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但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生素1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00%敏感。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细菌耐药性增长的不良趋势。

  • 标签: 尿路感染 病原菌 构成比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病区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新生儿病区新生儿细菌感染患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01年以前新生儿细菌感染检出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随着年代推移,CNS、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呈增加趋势。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和诺氟沙星对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耐药率相当高;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诺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卡那霉素的敏感率较高,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钠、头孢哌酮钠等的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钠等药物的敏感率较高;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呈现耐药。结论:CNS、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机会致病菌成为新生儿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新生儿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抗感染是有效治疗新生儿感染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 抗菌药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掌握青岛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地理分布及携带病原情况,为指导蚊虫及蚊媒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O2灯诱法、帐诱法采集不同环境成蚊;采集不同水体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待孵化成蚊后鉴定;蚊虫标本研磨处理后,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青岛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2007年CO2灯诱法)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捕蚊总数的83%、13.44%和0.77%;东乡伊蚊占1.18%,主要分布于青岛沿海的石穴中;朝鲜伊蚊占0.07%,主要分布于崂山风景区;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分别占1.38%和0.16%,主要分布于农村。青岛市蚊类5月份入笼,7月下旬、8、9月份达高峰,11月下旬笼诱不到。2006、2007、2008年共采集8100只蚊虫,未分离到乙脑病毒和登革热病毒,乙脑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有3份(QD-2、QD-3、QD-9)蚊虫标本产生特异性细胞病变,怀疑为其他黄病毒。结论青岛市近年不大可能发生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疾病的流行;但宜于7-9月份加强蚊类防治工作,市民到海边、崂山景区游玩或到海边钓鱼时注意防伊蚊叮咬。

  • 标签: 蚊虫 优势种群 地理分布 病原体 控制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酵母菌感染菌种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对1354份临床标本进行酵母菌培养和菌株分离,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所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10种219株酵母菌,甲真菌病检出率最高(43.80%),其次是股癣(16.70%)、体癣(13.00%)、足癣(11.11%),手癣最低(9.40%)。其中白念珠菌为63.47%;近平滑念珠菌为17.81%;热带念珠菌为6.85%;季也蒙念珠菌为5.94%;无名念珠菌为2.28%,其他酵母菌为3.65%。219株酵母菌对特比萘芬(TBE)、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C)和酮康唑(KTC)的敏感性分别为53.42%、87.21%、97.26%、100%、80.35%和100%,耐药性分别为20.55%、11.11%、2.28%、0.0、12.72%和0.0。结论本地区浅部真菌病酵母菌感染菌谱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体外药敏显示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很好的敏感性,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咪康唑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病原酵母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贵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结构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急诊儿科收治的190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鉴定分析病原构成及其耐药性。结果1900例标本中共检出268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4.1%,常见的病原菌共261株。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平均>70%),第3代头孢菌素及加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平均<25%,美洛培南无耐药菌株,各类抗菌药物对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均较低。结论贵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为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和变形杆菌,第3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等药物是治疗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有效药物。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性病原菌的构成比,评价其检测方法,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医药类核心期刊等杂志上报道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综合分析。结果所分析的11种病原菌是泌尿系统感染性常见病原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最高;培养检查法是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金标准。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需认真加以控制。对其他病原菌的控制也不容忽视。培养检查法是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金标准,不可用其他方法取代。

  • 标签: 泌尿系统 病原菌 构成比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使用抗菌药物的广泛性,细菌耐药性已经得到迅速的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儿童先天的生理特殊性和使用药物的局限性,这样就使得儿科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成为问题关注的焦点。对于儿童来说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尿路感染,大量的使用一方面导致尿路感染的致病菌有可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极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迅速传播的媒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部分尿路感染治疗的难度,因此有必要了解并经常监测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及相关的耐药情况,以便于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儿童年尿路感染 病原菌的构成及分布 耐药性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2017年本院主要病原构成比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2月分离菌株2178株作为研究对象,标本主要来自于血液、痰液、咽拭子、尿液等,总结病原菌主要构成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2178株病原菌中包括960株G+、1218株G-,革兰阳性菌排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86株,肺炎链球菌310株,表皮葡萄球菌52,人葡萄球菌人亚种20株,溶血葡萄球菌19株。革兰阴性菌排前五位的是:克雷伯菌362株,大肠埃希菌303株,铜绿假单胞菌147株,鲍曼不动杆菌127株,阴沟肠杆菌复合菌79株。多重耐药菌株检出612株,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结论:多重耐药在医院越来越严重,通过对主要病原构成比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药敏性,降低耐药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病原菌 构成比 耐药性 敏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98例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清晨中段尿细菌培养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真菌的测定采用纸片法。结果检测798例尿液培养标本,分离病原菌211株,阳性率为26.44%。211例阳性者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87%,革兰阳性菌占31.75%,真菌占11.37%。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唑啉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性最好。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好。真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分析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 标签: 中段尿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探讨我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构成种类及耐药情况、敏感药物,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常见外科住院患者易感染细菌仍为常见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普通抗生素已不能达到治疗效果,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药物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儿科临床痰标本的耐药性,分析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原因以及耐药性,旨在为儿科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1432例儿科痰培养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痰培养标本进行药敏实验,根据实验结论分析,指明了病原菌相关抗药性。结果在这1432份痰标本中,其中有678例存在着细菌,这些细菌中革兰阴性菌的比例较大,仅次于克雷伯菌。根据实验检测得出,在这些病菌中总共运用了19种抗生素,其中有18种抗生素在实验中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细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从而使得药效发挥受到限制。结论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患者所产生的病菌比例较大,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治疗环境和方法的选择,并且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检测,选择科学、适宜的临床药物。

  • 标签: 病原菌 儿科下呼吸道感染 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发新疆伊犁县地区不同民族及不同年龄段女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及其感染率与季节的关系,为该地区临床预防及治疗阴道炎提供依据。方法直接涂片刘氏染色镜检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结果600例引发新疆伊犁县地区各族女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和加德纳菌,且多为二者的重叠感染。重叠感染的病原体在不同民族间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31~40岁为该地区女性阴道炎高发年龄段,秋冬季发病率(58.5%)略高于春夏季(41.5%)。结论新疆伊犁县地区女性阴道炎多由白假丝酵母菌和加德纳菌的重叠感染引发,因此临床医师应结合症状、体征,充分利用实验室检查对阴道炎进行病因诊断,提高当地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阴道炎 病原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2例患者,对呼吸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耐药性与构成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确诊122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55例患有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45.07%。在检验结果中一共有122株病原菌,其中真菌为25株,白色念珠菌占得比例最大;革兰阳性菌有19株,只有1株是耐万古霉素菌株,其余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为78株,革兰阴性菌对于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等耐药性非常明显。比较产ESBL与不产ESBL,常用抗菌药物对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处理,它对于哌拉西林和亚胺培南比较敏感。结论革兰阴性菌主要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对其构成和耐药性的分析可以作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参考,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动态变化监测对预估重症流行强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描述2008-5-13~2011-12-31门急诊及住院手足口病例粪便或肛拭取材中病原核酸实时RT-PCR检测结果。按周分别计数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及非EV71非CoxA16肠道病毒(以下简称“其它肠道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及重症病例数,对时间作图。结果手足口病各类病原构成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近4年监测到最显著的两个重症发病高峰发生在2008年5~7月以及2010年3~7月,这两个时间段均处在每年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时段,优势病原均是EV71。重症发病最少的时间段为2008年9月~2009全年,优势病原为其它肠道病毒和CoxA16。各类病原感染者重症风险值高低排序为EV71、其它肠道病毒、CoxA16。结论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动态变化监测可以随时掌握当前及未来短期内病原相对活动度,根据病原各自重症风险值高低,就可以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前预估重症流行强度。

  • 标签: EV71 柯萨奇病毒 肠道病毒 重症手足口病 实时RT-PCR
  • 简介:构成教育的重点,在于方法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为基本原则。作为美术、设计各专业共同性基础的构成学,进行创作观念、方法论、构成原理,技术技能的教学,目的为学生进八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作为专业教学的构成学,侧重点在于拓宽基础造形的研究领域,注重开创性,并探索如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中。

  • 标签: 构成学 构成教育 基础教学 专业教学 强化训练 开拓
  • 简介:构成教育的特征日本构成学家朝仓直已教授在日本设计学会的年会论文演讲中说,"构成"的概念与"基础造形"的概念相同,重点在于"造形",它不是技术的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形的过程

  • 标签: 构成教育 造形 引导学生 构成原理 学习 构成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2018年西安市手足口病病原构成情况以及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A71)VP1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2017—2018年西安市手足口病哨点医院HFMD患者肛拭子标本1 73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别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16,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离培养部分EV-A71毒株,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VP1区进行基因扩增及测序,与本地区既往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共检测到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样本1 565例,阳性率为90.20%(1 565/1 735),其中EV-A71核酸阳性占24.79%(388/1 565),CV-A16核酸阳性占21.85%(342/1 565),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则占53.36%(835/1 565)。2017年与2018年的主要病原分别是EV-A71(45.08%)与其他肠道病毒(73.38%),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57,P<0.001)。EV-A71所致手足口病集中在4~7月份,占总病例的73.97%(287/388)。EV-A71 VP1区同源性分析显示,分离到的20株EV-A71毒株均属于C4a亚型,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4%~96.1%、99.4%~100%,与以往西安市分离到的EV-A71同源性在91.5%以上。EV-A71 VP1区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2008—2018年EV-A71毒株与C4a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形成多个流行簇,且随着时间推移VP1区变异程度增大。结论其他肠道病毒为2017—2018年西安市手足口病主要病原,C4a亚型EV-A71仍在西安市持续流行,应加强对于HFMD病原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监测,为进一步有效防治HFMD提供工作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原构成 肠道病毒71型 VP1基因
  • 简介: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与耐药情况,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判断按照2005年版CLSI标准。结果临床分离的336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54株,占75.6%,革兰阳性球菌49株,占14.6%,真菌33株,占9.8%。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2.0%,鲍曼不动杆菌14.6%,金葡菌13.1%,肺炎克雷伯菌11.9%,白念珠菌9.8%,大肠埃希菌8.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嚼唑较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两菌产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7.5%与45.0%。金葡菌中MRSA检出率为84.1%(37/4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我院ICU患者呼吸道标本中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MRSA检出率高。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标本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的病原构成及感染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3例)和未感染组(39例),培养感染组患者的脑脊液,分析其病原构成,并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23例患者的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出23株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4株,占60.87%,其中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6.09%(6/23)、表皮葡萄球菌21.74%(5/23)数量最多;革兰阴性菌共7株,占30.43%,其中又以肺炎克雷伯菌13.03%(3/23)数量最多;真菌2株,占8.70%,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1株。分离出的14株革兰阳性菌中对苯唑西林92.86%(13/14)、青霉素85.71%(12/14)的耐药率较高;7株革兰阴性菌中对卡那霉素57.14%(4/7)耐药率较高,但两者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评分≥9分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而手术时间≥4 h、手术次数≥2次、术后白蛋白<35 g/L、脑脊液漏均为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其次为革兰阴性菌,两者均对万古霉素敏感。GCS评分≥9分为颅内感染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4 h、手术次数≥2次、术后白蛋白<35 g/L、脑脊液漏等为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故临床治疗时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对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性预防,以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感染 脑脊液 病原菌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