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成年人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90例成年人肾小球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行常规病理检查。判断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成年人肾小球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类型中微小病变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增殖硬化性肾炎和硬化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占比较高。90例患者当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有67例,占比74.44%。其中男性患者20例,其余为女性,女性患者数量相对于男性患者有明显优势,数量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男女数量比例无明显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最为普遍的肾小球疾病,同时女性患者较多。MCD与IgAN属于最常见成年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LN与HSPN属于常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 标签: 成年人肾小球 疾病病理类型 流行病学特点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漫作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推广,动漫创作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已经成为流行文化影响的商业现象。同时流行文化也为动漫创作提供源泉,创造全新的文化形式。本文从动漫的剖析、动漫的流行文化、动漫的流行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动漫创作的流行文化特点

  • 标签: 动漫 流行特点 创作 艺术
  • 简介:方言流行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方言语汇、句子的直接借用,另一类是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词汇相结合,这一类又可以细分为谐音、连读、语音模因三个小类.文章总结了方言流行语的语言特点,最后从社会发展、传播媒介、大众心理三方面阐释了方言流行语产生并且流行的原因.

  • 标签: 方言 流行语 特点 成因
  • 简介: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进展缓慢、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全球人口的主要死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慢性病 流行现状
  • 简介:牛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该病是由牛分枝杆菌传染引起,其传染性极强,会造成多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甚至干酪样坏死.本文介绍了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以及检疫技术(PCR诊断方法、牛型PPD和禽型PPD的比较皮内变态反应、γ-干扰素诊断法以及免疫学检测),有效防控牛结核病.

  • 标签: 结核病 流行特点 检疫技术
  • 简介: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在不断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养殖管理难度增加,牲畜流行病的防治工作难度加大,养牛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疾病导致牛的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甚至降低畜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并且有很多牛源性传染病如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对人体健康形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牛病的流行特点及一些常见牛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希望可以为养殖人员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牛病 流行特点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儿童、老年人和孕妇处于特殊生理阶段,其口腔疾病具有特殊性,相应的治疗也与常规治疗有所不同,所以临床治疗儿童、老年人和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口腔疾病时要注意其与普通人的口腔疾病治疗的区别。

  • 标签: 特殊人群 口腔疾病 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并总结其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我县在 1992~ 1996年与 2012~ 2016年两个时间段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包括传染病类型及传播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总结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2012~ 2016年的传染病类型主要包括肺结核、手足口病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与 1992~ 1996年的痢疾、肝炎等存在明显的差异; 1992~ 1996年疾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水传播等,而 2012~ 2016年的疾病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禽家畜以及接触播等,在传播方式方面同样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以往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应当根据其传播特点加强管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爆发。

  • 标签: 新时期 传染病 流行特点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广大居民的社会经济水平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如居民经济收入提高、饮食结构改变、营养摄入过量、体力活动减少和精神压力增加等,不良生活习惯使越来越多的人面临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威胁,由此导致的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病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防治形势严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和干预是当前我国糖尿病防治的重要工作内容。国际社会针对慢性病管理的主要经验为基于社区进行管理.美国、德国、芬兰、上海等国内外相关实践也表明。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管理 干预
  • 作者: 范冶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大众医学》 2018年第11期
  • 机构: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十人九胃”的说法,意思是十个人中就有九个人就有胃部疾病,在这些疾病中胃炎性疾病占有很大的绝大多数。本文就胃炎性疾病的特点和诊断做简单介绍,以帮助人们了解胃炎性疾病,在日常生活碰到后能够作出判断,并及时的进行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26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归纳总结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观察两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风险小,且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胃癌 特点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予以观察。方法随机从某市2016年以来到2018年4月期间报告的患者当中择取50份因布鲁菌病而入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结果经过观察,男性患者的数量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的数量,且21岁-50岁之间的青壮年概率最高;和病畜以及附属产品的接触概率相对较高的人员感染率比较高;最共同且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且多汗、肢体乏力以及关节疼痛、头晕等。结论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疾病,但是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的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动物检疫监测制度、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来予以前期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场所、器械类型和防护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锐器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锐器伤登记表》统一标准,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共计274例次。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实际人次有逐年升高趋势,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也呈逐年提升趋势。锐器伤的发生涉及34个科室,在医院所有临床医技和后勤部门均有锐器伤发生;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科室是骨科、手术室、普外科;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地点是手术室、普通病房、治疗室。共有126名年龄≤25岁的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从职业分布来看,在发生锐器伤的人群中,护士、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占前3位。90%的锐器伤存在感染的风险。医生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为缝合针(51.5%)和手术室(60.9%),89.8%的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多为中度损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是头皮钢针(56.3%)和普通病房(61.9%),主要发生环节是为患者拔除针头(38.9%),以轻度损伤为主。发生损伤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佩戴手套。发生锐器伤人群一半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针刺伤预防的培训。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低年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锐器伤发生和防护存在差异,对不同群体应针对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

  • 标签: 锐器伤 血源性职业暴露 流行病学特点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的原因与特点做出探究。方法搜集我省在2010年到2016年间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使用描述性的分析方法对事件做分析。结果从2010年到2016年,我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310起,传染病的事件发生率为95.2%(295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为2.9%(9起),波及到人数共计520000人次,发病数共计10800例,并无死亡。事件高发期集中在3~5月(春季)和11~12月(冬季)。结论2010年到2016年间我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发生在乡镇小学。因此,应引起教育、卫生部门的重视,积极落实有效的防控举措。

  • 标签: 学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 传染病 食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扩张患者,根据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治护方法。结果120例患者共计58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占比48.33%;≥60岁者发病率79.31%明显高于≤59岁年龄群体(P<0.05);初诊COPD31例与初诊支气管扩张27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多发于高龄群体,临床症状复杂,需结合多种检测方式明确诊断结果,对症治疗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扩张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了解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为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首次分离自HIV患者的新生隐球菌34株,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种鉴定,ATBFungus3测定新生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利用PCR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确定变种和交配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34株新生隐球菌绝大部分分离自中年男性,且主要来自脑脊液(73.5%)标本;初次脑脊液压力平均为(27.26±11.52)mmH2O,CD4细胞计数中位数28cells/μL(3~163cells/μL),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32(2~110)×10^6/L,蛋白质定量中位数为362mg/L(160~2730m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2.28mmol/L(1.50~5.98mmol/L);所有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均敏感,且所有菌株均为Aα、VNⅠ型;MLST分析共检出3种ST型,ST5(n=32)、ST32(n=1)和ST186(n=1)。结论近两年本地区HIV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主要以中年男性多见,常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不强,ST5是其感染的主要克隆系。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HIV 流行病学 多序列位点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