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掌握布鲁氏菌病在激江县的流行情况,为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定点选择1个与2009年首发病例临近的乡镇作为监测点,每年随机选择与家畜密切接触者100人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后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筛检,阳性者进行布鲁氏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2009年全县报告发生布病2例,病例均为阳宗镇桃李村委会的村民。2009--2011年共监测262人,检出布鲁氏菌阳性3例,总感染率为1.15%。其中2009年监测62人,检出布鲁氏菌阳性3例,感染率为4.84%;2010、2011年分别监测100人,均无检出阳性感染者。结论3年监测结果显示,激江县已存在布鲁氏菌病,今后应扩大监测范围。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结核病监测是DOTS策略五大要素之一,通过监测,掌握结核病的疫情变化,考核现行的防治措施效果和存在问题,使结核病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快结核病控制步伐。2006年10月起义乌市在实施以往的CIDA—WHO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基础上又启动了全球基金第五轮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现对2006年义乌市结核病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制定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疫情监测结果 结核病管理 义乌市 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 结核病防治 DOTS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2017-2018年流感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7-2018年流感疫情标本,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使用EXCEL 2010和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2017—2018年共采集流感疫情标本4 298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1.14 %。2017年和2018年均呈现双峰流行的特点,其中2017年流行高峰出现在5—8月和10月—次年1月,2018年流行高峰较2017年提前1至2个月,出现在3—6月和10—次年2月。2017年疫情流行株为甲型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2018年疫情流行株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0~19岁年龄组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病原,20~29岁年龄组A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幼儿园中A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小学和初高中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不同年龄组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结论广州市2017—2018年流感疫情呈双峰流行,高峰期出现在4—7月和10—12月,不同流感型别交替流行,不同年龄组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流感 疫情 流行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安徽省2006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渊查结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按《全圉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开展监测工作,统计与分析各项调查指标。结果全省12个临测点人群感染率为0.95%,牛的粪检阳性率11.2%,活螺密度1.64只/0.11m^2,阳性螺密度0.0026只/0.11m^2。结论大多数监测点人群感染率较2005年明显下降,但控制家畜感染与控制螺情仍是当前防治工作难点。

  • 标签: 安徽省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江西省2006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疫情嗌测结果,了解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技术要求,实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统计与分析2006年监测数据。结果全省12个监测点人群粪检总阳性率为2.79%,水牛和黄牛的阳性率分别为6.20%和1.50%,平均活螺密度为0.7638只/0.11m^2,平均阳性螺密度为0.0024只/0.11m^2。结论监测点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渔民、农民和商业服务人员的感染率仍然较高,急感防控措施亟待加强。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湖北省2007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45%,耕牛感染率为5.16%,活螺平均密度为0.44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8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178%。结论2007年耕牛感染率仍然较高,是整个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还需加强针对耕牛的各项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 简介:目的通过对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数据分析,了解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在湖南省16个国家级监测点进行基线资料收集,螺情调查,人群采用血检过筛后阳性者用Kato—Katz法检查的方法进行病情调查,家畜采取孵化法进行病情调查。结果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3.19%,男性4.53%,女性1.79%。不同年龄组感染率以40-49岁组较高。为4.47%。职业以渔船民感染率最高,为4.76%。结论监测点居民及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整体上维持在较低水平。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8年来罗甸县HIV/AIDS感染情况,分析流行因素,为今后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HIV初筛试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筛选,采用确认试验为蛋白免疫印迹法确定HIV阳性者。结果2004年1月我县发现首例艾滋病,至2012年12月共确认共确认HIV/AIDS病例35例。结论防控的关键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通过干预和减少高危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交换针具等,达到减少和预防控制HIV感染的目的。

  • 标签: 艾滋感染者 传播途径
  • 简介:目的分析2007年安徽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调查结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统计与分析各项调查指标。结果全省12个监测点居民与家畜的感染率分别为0.45%和3.27%,活螺密度0.81只/0.11m2,阳性螺密度0.0007只/0.11m2,各项疫情指标较前两年有所下降。结论监测点人群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但三类监测村家畜感染状况有所回升,因此仍要重视控制家畜感染和控制螺情,防止疫情反弹。

  • 标签: 疫情 监测 血吸虫病 安徽省
  • 简介:目的防止非洲血吸虫病疫情传人我市造成流行.方法选择贺家山原种场为观察点,对沟渠、河塘等进行非洲血吸虫中间宿主螺情调查,对来自非洲的留学人员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贺家山原种场无非洲血吸虫中间宿主螺类,留学人员均来自非洲血吸虫病流行区,17.99%有患病史和治疗史,尿检与粪检未发现阳性.结论贺家山原种场暂时没有流行非洲血吸虫病流行的条件,但有输入的可能,因此应积极进行输入性疫情监测.

  • 标签: 非洲血吸虫病 埃及血吸虫病 曼氏血吸虫病 水泡螺 双脐螺 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合肥市2004-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寻找疫情变化规律,为“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6年合肥市各流行县(市)年报、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6年钉螺面积显著下降,2014-2016年连续3年没有查出钉螺,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降至历史最低点,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均得到有效救治,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病例.结论通过加大螺情监测和反复药物灭螺,加大对流动人口查治病和健康教育,全市疫情持续下降.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合肥市
  • 简介:目的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点2006年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临测方案》在四川的9个同家级监测点,开展了2006年监测工作。结果9个点的钉螺面积在3770~86630m^2,钉螺密度在0.01~3.26只/0.11m^2,平均钉螺密度0.33只/0.11m^2;仅在东坡点发现感染钉螺1只。东坡点末查出病人,其他各点感染率在0.16%-1.49%,全省平均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91%,家畜平均感染率为1.91%。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但应加强巩固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 标签: 血吸虫病 监测 四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庆市南川区2013~2017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结果,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南川区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34起,累计报告病例595例,疫情数和病例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疫情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学校和幼托机构是高危场所,病毒分型以季节性B型占比较高。结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形势严峻,冬春季是高发季节,应重点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流感防控工作。

  • 标签: 流感 流行病学 病毒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兴镇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大兴镇级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情况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20年大兴镇级医疗机构共采样641件,监测合格率为96.72%,其中室内空气监测件数46件,监测合格率为95.65%,物体表面监测件数为264件,监测合格率为99.24%,医务人员手监测数量为170件,监测合格率为90.00%,使用中消毒液监测件数为145件,监测合格率为100.00%,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件数为6件,监测合格率为100.00%,紫外线灯的监测件数为10件,监测合格率为100.00%。其中,监测合格率最高的项目为使用中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器以及紫外线灯,监测合格率最低的为医务人员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兴镇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杀菌工作总体质量较好,但在医务人员手卫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提升手卫生的监测合格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掌握汕头市国家疾病监测点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1990~2000年按对汕头市疾病监测点内三个级别共5家医院进行检查.结果1990~200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4.01%(57/1420),其中1995~2000年的平均漏报率(2.20%)比1990~1994年的漏报率(7.73%)明显下降,主要漏报的疾病为梅毒(12.50%)、淋病(11.63%)、麻疹(11.11%)、肺结核(10.42%).丙类传染病年均漏报率高达21.01%(58/276),主要漏报的疾病为风疹(40.00%)、急性结膜炎(30.00%)、感染性腹泻病(20.83%)、流行性腮腺炎(17.24%).11年间疫情报告管理质量综合平均得分为90.18分.结论监测点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水平逐步提高,但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汕头市 医院 疫情报告 传染病管理 疾病监测点 漏报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集的淋球菌耐药性,为淋病防治提供策略。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临床分离培养的100株淋球菌,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析淋球菌耐药性,判定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highly tetracycline resistant Neisseria gonorrhoeae,TRNG),同时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筛查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enicillinase producing Neisseria gonorrhoeae,PPNG)。结果PPNG阳性率为46%(46/100),TRNG阳性率为35%(35/100)。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耐药率分别是95%(95/100)、88%(88/100)、97%(97/100)、16%(16/100);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未见耐药菌株,低敏率分别为11%(11/100)和4%(4/100);大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和低敏菌株。结论广州市淋球菌临床分离株普遍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耐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仍是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淋球菌耐药监测应定期进行。

  • 标签: 淋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抗生素耐药性 PPNG TRNG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我县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监测方法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进行。监测结果我县鼠疫宿主动物有2目2科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小家鼠、黑毛鼠、为常见鼠种,蚤类有3种,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为7.69%,鼠体染蚤率为30.92%,总蚤指数为0.94;宿主动物的血清学、病原学均未检出阳性。结论通过监测未发现鼠疫,我县鼠疫处于“静息期”。

  • 标签: 鼠疫 监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的57例使用地高辛的临床病例中,其血药浓度>2.0ng/ml的有5例(8.8%),血药浓度0.8~2.0ng/ml的有21例(36.8%),血药浓度<0.8ng/ml的有31例(54.4%)。结论及时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防治蜚蠊危害,预防疾病迎接北京奥运会,掌握北京市崇文区蜚蠊种群密度及变化规律,以制定防治措施及评价灭蜚蠊效果。方法我们对2004年常规蟑螂密度监测方法和2005年专项蟑螂密度这两种监测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监测的粘蟑纸的投放数量要远远低于专项监测,相应的专项监测捕到的蟑螂数量亦远多于常规监测。2005年专项监测的蟑螂密度有两个高峰,分别是3月和9月。2004年常规监测显示崇文区蟑螂密度只有一个高峰,出现在7月份,其余月份与2005年专项比则呈现小范围波动状态。2005专项监测的中小餐饮蟑螂密度7~10月有个较为稳定的高峰平台,2004常规监测蟑螂密度则在5月,7月出现2个高峰。2005专项监测的宾馆蟑螂密度在3月和9月出现了两个高峰,其余时间密度接近于0。2004常规监测的宾馆蟑螂密度仅在3月、7月监测到蟑螂,而成为全年的2个高峰,其余7个月蟑螂密度均为0。结论2005专项监测更能反映我区的蟑螂密度季节变化情况。2005专项监测显示6~9月是我区蟑螂活动高峰期,在每年4~5月开展灭蟑活动,可有效降低当年的蟑螂密度。

  • 标签: 蟑螂 常规蟑螂密度监测 专项蟑螂密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站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以便有效控制血液污染。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方法,连续5年对玉溪市中心血站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进行化学和生物监测结果2011~2015年共采样监测样品1715份,灭菌效果总合格率为99.65%。3M指示胶带全部达到变色标准。2例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均。生物指示剂有4例培养有细菌生长。结论玉溪市中心血站压力蒸汽灭菌质量总体较好,但针对不足需要常抓不懈,完善灭菌操作规范,切实有效做好监督工作。

  • 标签: 灭菌效果 监测 化学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