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掌握乌什县甲型肝炎疫情流行情况,为依法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甲型肝炎 疫情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厂家单克隆抗体检测封闭抗体的结果差异。方法使用BD公司及贝克曼-库尔特(BC)公司的复合CD4/CD8/CD3三色荧光抗体,对30例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封闭抗体(Blockingantibody,BA)检测,用kappa系数评价两种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种抗体的差异及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经McNemar检验,当以BA单项阴性为需要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的标准,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BA双项阴性为需要治疗的标准,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抗体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系数=0.2。结论两种单克隆抗体检测封闭抗体的结果存在差异,实验室应明确使用抗体的厂家,尤其是对同一患者治疗前后检测封闭抗体变化时应使用相同厂家的抗体

  • 标签: 封闭抗体 反复自然流产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 简介:抗体筛查试验(以下简称抗筛)临床常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针对红细胞血型抗原的不规则抗体,而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是导致临床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分类红细胞血型抗体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三类,即天然抗体、免疫性抗体和自身抗体;而按其出现的规律也可分为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和特殊类型抗体三类。

  • 标签: 抗体筛查试验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标法(DIG)在患者术前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实验室确认结果作金标准,比较和观察金标法(DIG)、颗粒凝集法(PA)对于500例患者术前HIV抗体的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DIG检测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PA。结论采用DIG检测HIV抗体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适用于术前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快速、正确筛查,并为手术工作人员在术前作好预防措施提供参考,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金标法 HIV抗体检测 应用效果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性别、血型、输血次数和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对697例输注血小板制剂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697例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74例(10.62%);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性别、血型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输血次数呈正比(P〈0.01),并且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输注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血等免疫因素刺激导致产生血小板抗体,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产生概率越大;血小板抗体阳性会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为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对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应尽量进行配合性输注。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阳性 输血次数 输注无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ITP患者和62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PAIgG、PAIgM)。结果ITP组患者PAIgG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AIgM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是ITP患者诊断、治疗反应的有用指标。

  • 标签: 紫癜 相关抗体 PAIg 血小板 IT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判断和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所接受的350例输血治疗患者来进行研究,并把他们设为实验组,其中女157例,男98例,然后选取我院相同的年月份内接受的95名血型鉴定患者,他们都是没有接受过异体血液,女65例,男3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84%,对照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96%,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输血之前,进行相应的血液不规则抗体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降低不相容性血液的输血反应,对于有过输血历史或曾经接受过血液方面有关的治疗的患者,或者是有过妊娠经历的女士,在对其输血前筛查不规则抗体变得更为重要,能够有效的避免阳性不规则抗体对人身的威胁。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筛查 判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丹阳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为流脑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标本2毫升,用ELISA法进行流脑抗体检测。结果2008年度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3.24%,平均抗体滴度(GMT)118.73,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1.35%,GMT11.81,2011~2012年度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4.86%,GMT113.18。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0.25%,GMT14.47。结论丹阳市近期发生A群流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较低,存在局部爆发或散发流行的可能性,应加强监测和预防。

  • 标签: 流脑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试剂检测艾滋病抗体结果对照分析;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使用的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BioMerieux1公司提供的试剂对HIV抗体进行了80次检测,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检测不同储存时间HIV抗体S/CO值,将所有的数据都与第一个月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两组试剂在第六个月和第十二个月检测结果与第一个月相比较,在HIV抗体的稳定性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两组HIV抗体S/CO值稳定性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cv率与HIV抗体检测方面,两种试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S/CO值方面两种试剂检测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抽查5组两种试剂检测HIV抗体S/CO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检测均匀性与两组试剂HIV抗体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艾滋病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试剂对艾滋病进行筛选排查,具有准确度高,临床稳定性强和灵敏度高等特点。

  • 标签: 艾滋病抗体 分析 试剂 检测
  • 简介:摘要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分析,进一步丰富临床资料。方法通过使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检测方法,深入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结果本文随机挑选了1100例小儿肺炎患儿,其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51.22%。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 结论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ELISA法及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nti-CCP)的结果。方法检测366例血清标本的抗CCP抗体,150例健康体检者标本作为对照组,2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标本,评价两种方法检测抗CCP抗体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法检测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但对于抗CCP抗体低值和特高值阳性结果出现的假阴性难以识别,易导致漏诊。

  • 标签: ELISA法 CMIA法 抗CCP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P-ELISA、RPR和TPPA在老年人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老年人群梅毒发病情况分析。方法对来我院的老年人群患者(≥60岁)同时采用3种梅毒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且分不同年龄阶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率检测结果为RPR法高于TP-ELISA法,TP-ELISA法高于TPPA法,且老年人群中梅毒血清学阳性率偏高,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结论TPPA法目前是梅毒检测的理想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老年人群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异常偏高,临床上要慎重对待老年人梅毒试验阳性结果。

  • 标签: 梅毒抗体 老年人 RPR TP-ELISA TPP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的患者,实施再次疫苗接种,并于第7个月对其抗体检测,如仍未形成抗体,则检测患者乙肝5项、HBV-DNA以及ALT水平。结果20例患者中,连续2次接种乙肝疫苗以后,14例患者在再次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其中,8例抗体-HBS、6例抗体-HBS(±),剩余6例患者乙肝病毒呈阳性(HBV),其中3例为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3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检查的阳性结果与HBV-DNA以及ALT水平升高一致。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主要与免疫应答缓慢、HBV的隐匿性感染以及免疫耐受有关。

  • 标签: 乙肝疫苗 接种 抗体 产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多次输血致血型不合病例报道,寻找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强调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在输血中的重要性。方法应用盐水介质法和聚凝胺介质法以及吸收放射法对血液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检测出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型别,再根据输注相同血型的原则进行输血。结论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严重影响输血安全,作为输血科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工作,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Rh血型 抗-c 抗-E 筛选红细胞 吸收放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技巧,提高一针见血成功率。﹝方法﹞595例婴幼儿静脉采血,总结穿刺技巧。﹝结论﹞有效提高了婴幼儿静脉采血的满意度。

  • 标签: 婴幼儿 静脉采血 穿刺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把多次输注与初次输注患者分为两组做对比。根据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计数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抗体产生的的治疗效果。结果多次输血或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抗体阳性率与输注的次数和数量成正比。结论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多次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方法检测HCV抗体的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提高ELISA方法检测HCV抗体准确性的科学方法。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的2568份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先采用ELISA法测定HCV抗体,对于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HCV-RNA确证试验,对患者基本情况、使用试剂、标本状况、操作过程等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LISA法共计检测出HCV抗体阳性样品78份,阳性率3.04%,HCV-RNA确证试验检测阳性标本数为64份,确证符合率82.05%,在采用ELISA方法检测HIV抗体的整个过程中,包括病人的基本情况、标本的采集、标本的保存、试剂的准备、样品的加入、酶标孔的孵育、酶标孔的洗涤、显色、结果判断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结论要提高ELISA法检测HCV抗体的准确度,必须制定严格的标准操作程序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每次检测都要加入外部质控品,绘制质量控制图。

  • 标签: HCV抗体 ELISA法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用MCT筛查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探讨术前输血检测不规则抗体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达亚美微粒凝胶技术对30298名术前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30298名患者输血前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20例,其中阳性率为0.2%,微粒凝胶法检出率为100%,聚凝胺法为87%,两种方法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必要手段,微柱凝胶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结果稳定,适于临床输血前不规则抗体血清学检测。

  • 标签: 微柱凝胶 不规则抗体 血型 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