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根部囊肿的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通过手术确认的30例舌根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舌根部囊肿患者首次手术均为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共随访7.5~45.0(25.4)个月,25例未复发,2例失访,2例复发1次,1例复发2次,复发率为10.7%(3/28)。2例复发1次的患者,末次手术均行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术,1例复发2次患者末次手术行Sistrunk手术;3例复发患者均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28例患者术后均无咽瘘、声嘶。结论舌根部囊肿,尤其是首发患者且年龄较小,可首选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复发的舌根部囊肿可再次行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多次复发患者可考虑Sistrunk手术。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低温等离子手术 Sistrunk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iR-520b在细胞(T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SCC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SCC组织及细胞系中miR-520b的表达;沉默或过表达TSCC细胞株SCC-9和UM1中miR-520b的表达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表达;Transwell小室验证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改变;TOP/FO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检测miR-520b表达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生物信息学、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520b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潜在靶基因Dickkopf 1(DKK1)。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与正常相邻组织(2.59±1.43)相比,miR-520b相对表达量在TSCC组织中显著上调(5.28 ± 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6.04,P = 0.0005),并且与患者中更具侵袭性的TSCC表型正相关(5.81 ± 0.74 vs. 3.08 ± 0.89,t = 12.11,P = 0.0011);过表达miR-520b促进TSCC细胞侵袭转移(SCC-9:110.8 ± 17.8 vs. 74.7 ± 9.8,tSCC-9 = 32.58,PSCC-9 = 0.0011;UM1:178.8 ± 39.7 vs. 90.3 ± 22.5,tUM1 = 99.67,PUM1 = 0.0002),低表达则相反(SCC-9:74.7 ± 9.8 vs. 30.9 ± 7.8,tSCC-9 = -31.47,PSCC-9 = 0.0024;UM1:90.3 ± 22.5 vs. 35.7 ± 10.6,tUM1 = -37.89,PUM1 = 0.0019);此外,过表达miR-520b可靶向抑制DKK1,进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TS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结论MiR-520b在TSCC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DKK1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TSCC侵袭转移。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肿瘤侵润 MiR-520b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DKK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平足蛋白(PDPN)在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67例细胞及相应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及旁组织中LSD1、PDPN的表达情况,并长期随访患者,分析LSD1和PDPN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LSD1和PDPN在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89,P<0.001;Z=5.781,P<0.001)。LSD1和PDPN的表达强度在不同临床分期(χ2=11.487,P=0.001;χ2=8.111,P=0.004)、淋巴结转移(χ2=4.772,P=0.029;χ2=6.206,P=0.013)、肿瘤大小(χ2=5.985,P=0.014;χ2=4.247,P=0.039)患者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SD1的表达强度在不同分化程度患者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0,P=0.010)。单因素分析中,LSD1表达强度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呈负相关(χ2=18.930,P<0.001;χ2=16.257,P<0.001),PDPN表达强度与患者PFS及OS呈负相关(χ2=31.720,P<0.001;χ2=18.390,P<0.001),肿瘤大小与患者PFS和OS呈负相关(χ2=5.326,P=0.021;χ2=8.843,P=0.003);术后放疗、临床分期分别与患者的OS呈正、负相关(χ2=4.197,P=0.040;χ2=6.355,P=0.012)。多因素分析中,LSD1是患者PFS和OS的的独立危险因素(HR=5.743,95%CI为1.012~32.579,P=0.048;HR=17.759,95%CI为2.303~136.916,P=0.006),PDPN是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380,95%CI为1.258~15.254,P=0.020),术后放疗是患者PFS及OS的保护因素(HR=0.374,95%CI为0.157~0.895,P=0.027;HR=0.218,95%CI为0.091~0.521,P=0.001),临床分期是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37,95%CI为1.107~6.280,P=0.029)。在细胞组织中,LSD1与PDP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55,P<0.001)。结论LSD1和PDPN在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旁组织;LSD1是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DPN是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分期是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疗是患者PFS和OS的保护性因素。LSD1和PDPN在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可作为细胞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 标签: 舌肿瘤 预后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平足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盂鳞细胞的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9年9月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28例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盂鳞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9例。中位年龄56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18例,腰背痛11例,腹部包块1例。28例均行CT或MRI检查,发现肾盂或肾占位26例,肾内大量积液2例。2例行PET-CT检查,发现骨转移1例。术前诊断为肾盂肿瘤13例,肾肿瘤13例,肾脓肿2例。合并肾结石或肾盂结石19例。28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术13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12例,姑息性切除术1例,脓肾切除术2例。术中发现肿大淋巴结9例,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平均直径8.5 cm;高分化9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8例;pT2期1例,pT3期15例,pT4期12例;淋巴结转移9例;合并肾静脉栓5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共同特征为CK5(+),34βE12(+),p63(+),CK20(-),GATA3(-)。术后12例行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1~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15例死亡,均死于肿瘤进展。结论肾盂鳞细胞是一种罕见且高度恶性的肿瘤,与长期肾结石、尿路积水、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诊断基于术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K5、34βE12和p63(+)有助于鳞细胞的诊断。本病确诊时常处于进展期,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但是复发和转移风险高,预后极差。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肾盂 病理学,临床 预后
  • 简介:摘要女性,55岁,主因呼吸不畅5 d入院。入院后CT检查提示甲状腺肿瘤,肿瘤与气管分界不清,穿刺活检提示甲状腺癌,初步诊断为侵袭性甲状腺癌。全麻术中见:右甲状腺及峡部肿物大小约3 cm×2 cm,实性,质硬,包膜不完整,侵犯2~5气管环间的右侧壁,肿物后壁至气管膜部,右侧喉返神经及下甲状旁腺受侵。术后病理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状合并气管鳞细胞。术后行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随访疗效评价为病情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基底细胞(基)和鳞细胞(鳞癌)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分析影响术后美容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行手术扩大切除并一期美容修复的90例面部基底细胞和鳞细胞患者,男46例,女44例,年龄19~97(64.5±15.3)岁。探讨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范围、修复方式等。由其他医师和患者分别对出院时的美容效果(包括对称性、器官牵拉变形、局部平整度、色泽、质地)进行评分。结果局部皮瓣是基底细胞修复常用方法,其次为游离植皮、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是鳞细胞修复常用方法,其次是局部皮瓣,直接缝合、游离皮瓣。70%患者(基患者40例、鳞癌患者23例)修复后美容效果评价为优,20%(基患者15例,鳞癌患者3例)为良,10%(基患者4例,鳞癌患者5例)为差,两组肿瘤的美容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缝合的美容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修复方式。结论面部基底细胞和鳞细胞通过扩大切除和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均可达到较好的肿瘤学和美容效果。

  • 标签: 癌,基底细胞 癌,鳞状细胞 修复外科手术 美容技术 皮瓣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999至2019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9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细胞(PSCCT)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9例PSCCT患者,占同期原发性甲状腺癌的0.23%(9/3 920)。男7例,女2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7.1岁。共10个肿块,8例患者肿块位于甲状腺单侧叶,其中3例延伸至峡部,1例患者甲状腺双叶各1个瘤灶。总结PSCCT声像图特点如下:(1)肿块较大,多>2.0 cm(9/10);(2)均为不同程度低回声,低回声内混杂多种形态高回声、极低回声区及不规则竖条纹衰减带,伴钙化2例;(3)形态不规则,4个呈分叶状,3个纵横比>1;(4)边界模糊不清或部分边界不清晰(6/10);(5)后方回声可增强、衰减或无变化;(6)肿块内部均可见形态紊乱的动脉血流;(7)颈部淋巴结受累(4/9)。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鳞状细胞 超声检查
  • 作者: 邢洁 李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 消化疾病癌前病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 100050
  • 简介:摘要我国是食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病理类型上我国以鳞癌为主。提高早诊早治意识,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筛查,规范早期食管鳞细胞前病变诊断与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进行高效随访,对提高食管鳞细胞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其病死率至关重要。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早期诊断 癌前病变 筛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神经内分泌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NECs)和鳞细胞(SCCs)的CT鉴别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2例食管神经内分泌,作为对照组采用1:1匹配抽样纳入22例食管鳞癌;回顾性分析两种肿瘤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评估CT表现的各种分类和连续性变量;连续性变量的CT特征采用ROC曲线分析,最终确定转移性淋巴结大小的最佳界限值。用Kappa检验分类变量两观察者--致性;用ICC检验连续性变量两观察者--致性。结果:食管神经内分泌与鳞癌在临床症状(吞咽困难)、瘤周食管内壁界面形态、增强模式、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大小、肝转移瘤增强模式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食管神经内分泌癌 鳞状细胞癌 CT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宫颈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鳞细胞占全部宫颈的80%~85%,其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转移方式可通过直接蔓延或淋巴转移,但宫颈鳞细胞转移至卵巢极为少见,诊治也较困难,目前国内外已发表的个案报道均为术前按宫颈标准治疗,术后通过病理结果进一步确诊为卵巢转移。本例患者术前通过临床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均无法确诊原发灶,为术后确诊宫颈鳞细胞转移卵巢,诊治过程困难。

  • 标签: 宫颈肿瘤 卵巢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皮肤鳞细胞(CSCC)是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CSCC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使得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渐增多。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组序列,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等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其可逆、稳定的遗传特征将为CSCC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皮肤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DNA甲基化 组蛋白密码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肾盂鳞细胞(SCC)发病率低,由于其临床表现和传统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诊断十分困难。本文报告1例既往有双肾结石多次手术史的患者,因右肾输尿管结石、左肾复杂性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等先后两次入院。其间共行6次手术,其中第1次住院19 d,分别行右输尿管镜取石术和右肾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20 d后第2次入院,共进行4次左肾PCNL,住院27 d。两次住院期间,3次尿路增强CT检查均未报告肿瘤。患者第4次行左肾PCNL后仍持续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临床考虑左肾盂肿瘤,与患者沟通后建议切除左肾。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盂SCC。左肾切除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术后10 d出院,术后3个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肾盂 肾造口术,经皮
  • 简介:摘要表皮囊肿为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恶变报道较少。报道1例表皮囊肿并发鳞细胞患者诊治经过,以提高对表皮囊肿恶变的认识。

  • 标签: 表皮囊肿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甲状腺鳞细胞(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SC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PSCCT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患者均为单发病灶。92.3%(12/13)病灶呈实质性低回声;69.2%(9/13)病灶最大径≥5 cm,并累及甲状腺的一侧叶;76.9%(10/13)病灶形态不规则;69.2%(9/13)病灶边界不清晰;61.5%(8/13)病灶突破甲状腺包膜,呈浸润性生长;钙化少见,多为粗大钙化,23.1%(3/13)病灶内部见条状钙化,7.7%(1/13)病灶内部见蛋壳样钙化;15.4%(2/13)病灶内Adler血流分级为1级;53.8%(7/13)病灶内Adler血流分级为2级;30.8%(4/13)病灶内Adler血流分级为3级;69.2%(9/13)病灶内测及高阻力指数血流频谱;53.8%(7/13)病灶伴颈部转移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超声特点为低回声,淋巴门结构消失,内部可伴有少许囊性变。结论PSCC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识别其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提高PSCCT的超声诊断水平。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甲状腺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头颈部鳞细胞(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SCCHN)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异质性。吸烟、酗酒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SCCHN的高风险因素。尽管放化疗和手术切除可将SCCHN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40%~50%,但近30年来进展不明显。SCCHN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揭示SCCHN致病机制和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就SCCHN分子机制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鳞状细胞 基因组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利用传统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对食管鳞细胞(ESCC)进行分型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存在较大局限性,建立ESCC的分子分型是精准治疗/个性化治疗的必然要求。目前ESCC的分子分型尚未形成共识,也未在临床广泛应用。从蛋白质水平、基因多态性、DNA甲基化到非编码RNA等层面的分子标志物与ESCC的发生发展、治疗应答、预后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望基于这些分子标志物建立ESCC的分子分型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分子分类 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