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商代史是目前在史学研究中既有出土实物相证又有传世文献记载的王朝史,其文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了相对成体制的政治制度。其职官的设置也体现出对后世职官制度的影响的深远性。本文即选取其中一个小的切入点,着重对商代王室职官名、职官职能以及有关其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得出关于我国古代职官制度发展的起点以及脉络的个人的见解。职官制度的形成,对体制统治皆有深刻的作用。

  • 标签: 甲骨文 金文 商代 职官 王室 政治体制
  • 简介:殷墟卜辞出现的“鬼日”之“鬼”有几种不同形态,但无确实的类组差异异体写法之证据,只是在“鬼曰”中都通用为“鬼”。而偏旁从“人”或从“女”的区别,可能分别是男鬼和女鬼的专用字。《合集》22480的残辞,可补足为“不遭鬼曰”,目前的几种工具书释文都有所缺失。“鬼日”可读为“归日”,训“返曰”“藏曰”,对於商人来说是不利於出行或征伐的天气。焚公荡铭文的国字,可与甲骨文瑰字认同,读为“诡”,训“违”。铭文“无困心”即“无违心”,可与《左传》文本对读,就是“没有贰心”的意思。

  • 标签: 鬼日 类组差异 《合集》22480 焚公盨
  • 简介:殷人用龟与用骨,多将卜辞契刻在正面,因此在甲骨学研究领域,对正面卜辞的研究历来都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而甲骨背面多施以钻凿,又有刮磨的痕迹,背面卜辞或多为前辞、占辞、验辞,或残泐不清,所以常常被忽视。事实上,这些在正面看不到的前辞、占辞、验辞等,往往可以提供大量重要的信息,如占卜的时间、贞人、事件的发生过程与结果以及其它相关因素。这些重要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辞意,全面把握整版卜辞之间的关系,进而系联相关的同文、成套卜辞并合理地类比、排谱等。本文在全面整理卜骨背面材料的过程中,特别留意背面卜辞反映的相关信息,并利用正面与背面卜辞的残字以及正面与背面卜辞对比等信息,缀合卜骨六组,同时利用这六组缀合,说明背面卜辞对正面卜辞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希望引起学界对背面卜辞的重视。

  • 标签: 卜骨 背面卜辞 缀合
  • 简介:一号和二号基址位于洹北商城的"内城"中心。其形制布局与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宗庙基址基本相同,都有多房间的主体建筑"大室",而且还有程度不同的祭祀遗存。因此,一号和二号基址的性质不是宫殿而是宗庙。本文进一步证明一号基址有9个房间的主体建筑"大室"内所奉祀的神主,应是自大乙(成汤)至祖丁的九位直系先王,即武丁卜辞的"九示"。二号基址有4个房间的主体建筑的"大室"内所奉祀的神主应是阳甲、盘庚、小辛、小乙等武丁的"四父",也称"四示"的宗庙。根据一号基址"大室"东西两侧通道对一号基址的打破关系,证明一号宗庙是盘庚时期始建的,二号宗庙是武丁时期续建的。洹北商城即"盘庚迁殷"的都城"殷",年代下限为武丁早期。证明盘庚和武丁时代不仅没有始祖居中、昭穆分列左右的昭穆制度,也没有五庙、六庙。

  • 标签: 洹北商城 宗庙 武丁卜辞 九示 四父 盘庚迁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