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发现的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方法对甘肃省2016年流感样病例中发现并确诊的1例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并使用MEGA 7.0等软件解析该毒株全基因组特征。结果该毒株HA、NA、MP、NP、NS、PA、PB1和PB2各个基因片段与甘肃省2014-2019年外环境中分离获得的H9N2禽流感病毒各基因片段高度相似,且均>90%;其HA基因属于BJ/94-like支系,PB2和MP属于G1/97-like支系,PB1、PA、NS和NP基因属于F/98-like支系,MP和PB2与H7N9、H10N8和H5N6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HA裂解位点呈PSRSSR↓GLF排列,发生H183N和Q226L突变,有7个HA糖基化位点;NA茎部62~64位均缺失ITE 3个氨基酸;M2-31N、NS1-42S、PA-356R和PA-409N突变。结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为偶发感染,但甘肃省外环境中分离的H9N2禽流感病毒具有一系列哺乳动物适应性分子标记,提示人群感染风险较高,需多部门加强监测,共同应对流感大流行。

  • 标签: H9N2禽流感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比对 人感染
  • 简介:摘要:为解决石煤钒矿生产线浸出工艺浸出率低的难题,以七角井钒矿焙烧粉料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加药系统,药剂制度及助浸剂。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合适的浸出条件及药剂添加对石煤钒矿的浸出率有很大的提升,石煤钒矿的浸出率由原来的70%提高至80.7%。说明合理的浸出条件及药剂添加对钒矿浸出有很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现场的生产指标。

  • 标签: 石煤钒矿 浸出条件 浸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甘肃省克山病健康教育效果,为科学制定克山病健康教育干预(简称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选择甘肃省10个克山病病区县(区)作为项目县(区),每个县(区)选择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校4~6年级开展克山病健康教育活动;在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为期6个月的克山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和举办讲座等干预方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目标人群(50岁以下居民和5年级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评价克山病知识知晓率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50岁以下居民分别为450和451,居民克山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5.4%(2 041/4 500)上升到干预后的79.5%(3 583/4 5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 115.9,P < 0.05);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5年级小学生分别为948和906,小学生克山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0.8%(4 818/9 480)上升到干预后的84.2%(7 631/9 06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 343.3,P < 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和居民克山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对克山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克山病 健康教育 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河西地区23个气象站1960~2017年6~7月逐日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数据和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国家气象行业标准,利用小波分析法、线性趋势法分析河西地区气候变化对干热风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8年河西地区的平均气温、最高及最低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有一定差异。其中温度增加幅度最大的区域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相对湿度减少幅度最大;近58年河西地区干热风日数及出现次数呈现出减少趋势。河西地区东部、中部及西部的干热风次数、日数与河西地区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干热风发生日数的小波系数偏高期同气温及潜在蒸散量的偏高期对应,而与相对湿度则表现为负对应,这种情况在21世纪后表现的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干热风发生日数同各个气象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交叉,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干热风日数同潜在蒸发量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气候变化 干热风 影响 河西地区
  • 简介:摘要:危房改造作为一项惠及广大农村群众的民心工程,有效改善了经济困难住户的生活居住条件,保障了广大贫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全国脱贫攻坚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客观问题,严重影响了危房改造工作的开展和成效的发挥。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危房改造的诸多因素,为相关从业人员对实施危房改造的重点环节给出相应的建议,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推进、落实和交流危房改造工作。

  • 标签: 危房改造 建议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2010至2018年职业性尘肺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甘肃省职业性尘肺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3月,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2010至2018年甘肃省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数据和截至2018年12月31日现患病例数据,分析新发病例的分期、病种、时间、企业信息以及现患病例的地区、病种、企业信息等分布情况。结果2010至2018年间甘肃省共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1 269例,其中尘肺病壹期818例(64.46%)、贰期284例(22.38%)、叁期167例(13.16%),矽肺(55.71%,707/1 269)、煤工尘肺(37.67%,478/1 269)和水泥尘肺(3.78%,48/1 269)发病例数位居前3位。尘肺病叁期新发病例主要分布在私有经济类型(58.09%,79/136)、小型(59.88%,97/162)企业。截至2018年12月31日,甘肃省共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现患病例12 211例,其中58.16%(7 102/12 211)为煤工尘肺,28.15%(3 438/12 211)为矽肺,主要分布在白银市(21.63%,2 641/12 211)、兰州市(17.79%,2 172/12 211)和武威市(13.73%,1 676/12 211)。尘肺病现患病例主要分布在国有经济(76.95%,9 396/12 211)、大型(54.23%,6 622/12 211)企业。结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甘肃省主要尘肺病类型,且矽肺新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甘肃省尘肺病主要分布在国有经济类型的大型企业,但私有经济类型的小型企业的尘肺病患者期别高,应重点监管。

  • 标签: 尘肺病 流行病学研究 发病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基于甘肃省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以期可以为促进甘肃省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文本参考。

  • 标签: 甘肃省 肉牛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中国的脱贫攻坚有一个硬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其中农村危房改造就密切关系到“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贫困人口能否按期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底线性任务,完成重点目标群体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将有力助推甘肃省如期高质量实现脱贫。

  • 标签: 甘肃农村 危房改造 “清零”攻坚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年甘肃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与聚集性特征,为甲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8年甘肃省各县(区)甲肝病例报告数据,描述甲肝疫情流行特征,采用SaTScan 9.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3软件实现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1/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EPI)后,年均报告发病率异常高值的7个县(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04-2012年各年龄组发病RR值均低于0~9岁组(P=0.000)。除2015年0~9岁组外,2013-2018年各年龄组发病RR值低于≥60岁组(P=0.000);年均报告发病率的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2004-200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91.95 km,时间为2004-2005年,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陇南市。2009-201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183.26 km,时间为2009-2012年,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和陇南市。结论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流行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0~9岁组儿童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且低于其他年龄组,≥6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应被重点关注。甲肝存在时空聚集性,重点防控区域在甘肃省西南部地区。

  • 标签: 甲型肝炎 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草滩锑矿属夏河—岷县—宕昌—两当断层带的区域构造交汇区。锑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大河坝组第5岩性段长石石英砂岩中,受层位及构造裂隙控制,为隐伏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出,厚度变化较大。锑矿化与辉锑矿、毒砂以及少量黄铁矿关系密切。通过激电测量,发现区内激电异常能反映出各断裂的延伸情况,电阻率分布基本反映了矿区地质体展布,而激电测深剖面能反映锑矿化体(目标体)的延伸情况及埋深,与工程验证的情况基本吻合,找矿效果显著。

  • 标签: [] 锑矿 激电异常 激电测深 大草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2010—2018年度流感监测结果及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19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标本,全省各级流感网络实验室采用Real-time RT-PCR法进行核酸检测,用犬肾细胞(canine kidney cell, MDCK)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结果2010年1月份至2018年12月份共检测ILI标本93 334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13 440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4.40%,阳性标本中乙型流感病毒所占比率最高(37.02%),其次为季节性H3N2型流感病毒(35.25%)、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26.78%)。不同时期优势型别不同。每年12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流感高峰期,其中5~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0.34%),其余年龄组发病率相近,不同年龄组流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153,P<0.001)。男性、女性流感病毒感染无统计学差异。对16 101份ILI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共分离到3 892株流感病毒,其中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最高(37.82%),其次为季节性H3N2型流感病毒(33.04%)、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28.96%)。结论甘肃省流感病毒的流行规律较为明显,呈冬春季单峰流行,要加强对学龄期青少年儿童的流感防控。

  • 标签: 流感样病例 流感病毒 监测 核酸检测 病毒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3、2016、2017年,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每年在甘肃省抽取16~19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市、区)作为项目县,每个项目县抽取3个乡(镇),进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大众健康教育活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校抽取4~6年级学生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每个乡(镇)抽取3个行政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每年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在每个乡(镇)抽取中心小学校5年级1个班的30~50名学生,及学校所在地家庭主妇15~30名,进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5年级小学生与家庭主妇健康教育干预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总的知晓率分别为89.55%(28 164/31 452)、86.61%(14 976/17 292),较干预前[53.40%(16 518/30 933)、51.88%(8 925/17 202)]显著提高(χ2=1 586.16、4 886.16,P均< 0.05);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提高了36.15和34.73个百分点。结论甘肃省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短缺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等薄弱环节,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 标签: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工智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机器使用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扩展逐渐替代了人力。在机器取代人类成为劳动力,甚至在某些领域优于人类的同时,人类社会对机器的依赖,形成了机器逐渐拥有权利的趋势,也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本文就机器目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的生存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必要阐释。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人民广为关注的问题,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多,使得甘肃省会宁县对养老院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通过对会宁县河畔中心敬老院的老人进行现场热环境数据测试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对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结果,调查过程居室平均温度 27.11℃,平均相对湿度 51%,夏季该敬老院老人主要使用自然通风和电扇的方式调节居室温度,改变热舒适性。会宁县河畔中心敬老院居住老人中 81%的老人对居室环境感到较满意或者满意,现场测试得到居室中性温度为 27.27℃,分析得 90%可接受的热舒适温度为 25.61~ 28.97℃,不同楼层同一位置和同一方向测得一层温度满足老年可接受的热舒适性温度,不符合可接受的热舒适性温度要求的比例分别为 4.6%和 9.8%是二层和三层 。提出对养老院建筑设计居室夏季热环境的建议。 

  • 标签: 老人,养老院,热舒适性,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