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eramage聚合嵌体与铸嵌体用于牙体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牙体修复治疗的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铸嵌体实施修复,观察组选择Ceramage聚合嵌体实施修复,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效果优良率为90%,对照组治疗后效果优良率为73.33%。结论Ceramage聚合嵌体用于牙体修复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牙体修复 Ceramage聚合瓷嵌体 铸瓷嵌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嵌体修复后牙邻牙合面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40颗邻牙合面龋患牙,随机分为嵌体组和对照组,嵌体组采用IPSEmpress全嵌体修复,对照组采用可乐丽树脂充填修复。临床追踪观察1年,评定疗效。结果嵌体组70颗患牙,成功率95.7%,树脂组70颗患牙,成功率82.8%,经x2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嵌体修复是修复后牙邻牙合面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全瓷嵌体 牙修复 牙科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CAD/CAM全嵌体与 Ceramage聚合嵌体修复活髓后牙Ⅱ类洞的临床效果,以为制定更佳的后牙Ⅱ类洞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于 2016年 11至 2017年 11月 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因龋坏、磨耗、折裂的活髓后牙,需制备Ⅱ类洞的患者 80例 (80颗患牙 )。将 80颗患牙随机分为 A组 40例 40颗, B组 40例 40颗。 A组采用 CAD/CAM全嵌体修复, B组采用采用 Ceramage聚合嵌体修复。比较 2组修复后 6个月、 12个月 的效果,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评价体系 (USPHS),评价术后牙敏感、修复体折裂、修复体脱落、边缘着色情况。采用 SPSS20.0软件包对 2种材料嵌体修复 6个月、 12个月的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等级资料进行 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随访 6个月时 ,2组病例术后牙敏感、修复体折裂、修复体脱落、边缘着色等各项结果无显著差异 (P>0.05)。两组 12个月时的术后牙敏感、修复体脱落发生例数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但修复体折裂发生例数 B组显著低于 A组 (P<0.05),边缘着色发生例数 B组显著高于 A组 (P<0.05)。结论: Ceramage聚合材料修复活髓后牙Ⅱ类洞术后抗折裂力高于 CAD/CAM全嵌体 ,但缺点是边缘着色发生率较高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

  • 标签: CAD/CAM全瓷嵌体 Ceramage聚合瓷嵌体 后牙Ⅱ类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牙邻颌面缺损患者应用热压铸嵌体、二氧化锆全嵌体、氧化铝陶瓷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口腔科收治的牙邻颌面缺损患者120例(159颗牙),依据修复方案随机分组,其中采用热压铸嵌体方案治疗50颗,二氧化锆全嵌体方案治疗55颗,氧化铝陶瓷嵌体方案治疗54颗。开展平均12个月的随访,从修复体磨损、修复体颜色、基牙继发龋、边缘密合度、修复体形态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2个月随访发现,三组在基牙继发龋、边缘密合度方面,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压铸嵌体组修复体颜色修复有效率为100%(50/50),高于二氧化锆全嵌体组(74.55%,41/55)及氧化铝陶瓷嵌体组(83.33%,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体形态方面,二氧化锆全嵌体组为100%(55/55),高于热压铸嵌体组(94.00%,47/50)及氧化铝陶瓷嵌体组(94.44%,51/5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体磨损方面,二氧化锆全嵌体组为100%(55/55),高于热压铸嵌体组(78.00%,39/50)及氧化铝陶瓷嵌体组(83.33%,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收治的牙邻颌面缺损患者,采用热压铸嵌体方案、二氧化锆全嵌体方案、氧化铝陶瓷嵌体方案修复治疗,在边缘密合度、基牙继发龋方面效果均较显著;但热压铸嵌体方案在修复体颜色方面更为理想,二氧化锆全嵌体方案在修复体形态、修复体磨损方面效果更为理想。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特征,对不同的全材料做出个性化选择。

  • 标签: 牙邻颌面缺损 热压铸瓷嵌体 二氧化锆全瓷嵌体 氧化铝陶瓷嵌体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树脂嵌体嵌体应用于牙体缺损患者中对边缘微渗漏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50例,共计50颗牙,依据患者修复方式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与试验组25例,参照组修复以树脂嵌体为主,试验组修复以嵌体为主,对两组患者边缘微渗漏等级及边缘微渗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边缘微渗漏I级、0级明显较参照组高,II级较参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I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缘微渗漏值为(0.55±0.03)mm,参照组边缘微渗漏值为(1.39±0.07)mm,试验组较参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树脂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相比,嵌体修复可改善牙齿微渗漏分级,减少边缘微渗漏值,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边缘微渗漏 牙体缺损 瓷嵌体 树脂嵌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铸嵌体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共47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行铸嵌体冠修复,随访1-3年,观察修复体的完整性、咀嚼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等。结果有45颗修复体完整无破损,2颗修复体边角缺损折裂;47颗修复体均使用正常,患者对牙体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铸嵌体冠修复能较好的解决磨牙残冠的固位、功能及美观问题;弥补了金属嵌体冠的不美观,树脂直接充填易脱落等缺陷;对磨牙残冠修复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铸瓷嵌体冠 磨牙残冠
  • 简介:【摘要】目的 比照观察聚合嵌体与铸嵌体在后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修复有效率与患者满意率。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6月纳入的68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展开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其中给予参照组铸嵌体修复,观察组聚合嵌体修复,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其修复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聚合瓷嵌体 铸瓷嵌体 后牙牙体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比照聚合嵌体与铸嵌体在后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修复有效率与患者满意率。方法:研究2019年2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72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用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将聚合嵌体应用在观察组修复治疗中,将铸嵌体应用在对照组修复治疗中,观察和比较组间修复结果、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修复有效率(94.44%)相比对照组的(77.78%)要高(P

  • 标签: 铸瓷嵌体 后牙牙体缺损 铸瓷嵌体
  • 简介:摘要目的CEREC全嵌体与钴铬合金嵌体的修复效果对比。方法选取8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口腔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CEREC3D系统制作全嵌体者共38例,选择钴铬合金修复42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2年复查时,除牙龈健康外,两组在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解剖外形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全嵌体相比于钴铬合金嵌体的修复效果明显要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修复效果 钴铬合金嵌体 CEREC 3 D全瓷嵌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行后牙牙体修复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46例。对比组采用常规直接修复技术,研究组则采用全嵌体修复技术。对比两组患者行牙体修复术后一年对嵌体和修复材料的适应情况以及磨耗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术后适应情况研究组91.30%(42/46)明显高于对比组71.74%(3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全嵌体与全冠在根管治疗术后冠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接收90例接收根管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采取全冠修复治疗)与观察组(45例,采取全嵌体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健康,包括美观度、牙齿固定度、咀嚼功能与辅助发声四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牙齿修复满意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结论:全嵌体在根管治疗术后冠修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口腔健康与美观度,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率,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瓷嵌体 全瓷冠 根管治疗 术后冠修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铸嵌体修复短冠磨牙牙体缺损临床作用 。 方法: 试验对象选自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总计 6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 30例。研究组( n=30), 参照组( n=30)。 参照组常规树脂填充治疗,研究组予以铸嵌体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修复体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形态、颜色、继发龋、磨损折裂以及边缘密合度合格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为( 94.23±3.15)分高于参照组的( 85.46±4.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短冠磨牙牙体缺损予以铸嵌体修复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铸瓷 嵌体修复 短冠磨牙 牙体缺损 临床作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全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复合树脂嵌体,观察组采用全嵌体。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以及修复体情况。结果在经过嵌体后,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颜色匹配、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外形、继发龋、修复体折裂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采用全嵌体修复的效果优越。

  • 标签: 后牙牙体缺损 全瓷嵌体 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嵌体在修复后牙牙体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78例,根据修复方式分为树脂组和嵌体组,树脂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的修复方法,嵌体组采用铸嵌体的修复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修复的成功率和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嵌体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92.11%)显著高于树脂组患者(72.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嵌体组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树脂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全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修复成功率较高,且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瓷嵌体 修复 牙体缺损
  • 简介:目的本次随访研究是按照临床质量标准来判断Cerec嵌体和高嵌体戴入10年后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在1989年到1991年早期临床修复制作的200个Cerec嵌体和高嵌体中187个修复体,随访10年。这些修复体都是使用第一代Cerec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方法制作而成,块是VitaMKI长石。修复体使用酸蚀技术和树脂粘接剂粘接。戴用10年后,按照修正的USPHS标准来判断这些修复体的临床效果。结果分为成功和失败。结果按照Kaplan—Meier分析方法,修复体10年后的临床成功率降为90.4%。在11个患者有15个修复体失败,占总数的8%。失败的病例中,53%,是因为裂、20%是牙折、20%发生龋坏,剩下的7%出现牙髓疾患。有3个表面的修复体最易损坏。结论用VitaMKI长石制作的第一代Cerec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的嵌体和高嵌体修复体10年后的失败率是8%,临床成功率是90.4%,这在临床实践中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作 修复体 CEREC 瓷嵌体 高嵌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全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本院100例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采用一种应用了全嵌体修复技术的修复手术办法,对照组采用使用传统烤瓷牙齿修复技术的修复手术办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手术效果指标和手术的精确度。结果:相比传统修复方法,应用了全嵌体修复技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嵌体修复技术手术治疗磨牙大面积缺损有较大积极作用,适合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标签: 全瓷嵌体 牙修复 牙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嵌体修复牙体缺损后牙体与嵌体的折裂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问题,原因较多,其中嵌体洞型预备是影响牙体和嵌体抗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全嵌体洞型预备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全瓷嵌体 洞型 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后牙牙体缺损患者行以全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 2013年 1月至 2017年 1月我院收治的 5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研究组采用全嵌体修复,对两组修复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 96.00%,对照组修复成功率为 72.00%,研究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颜色匹配优良率为 96.00%,对照组颜色匹配优良率为 68.00%,研究组颜色匹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边缘密合度优良率为 92.00%,对照组边缘密合度优良率为 68.00%,研究组边缘密合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边缘着色优良率为 96.00%,对照组边缘着色优良率为 76.00%,研究组边缘着色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后牙牙体缺损患者行以全嵌体修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瓷嵌体修复 后牙牙体缺损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