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激光诱导转移技术是一种新型制造技术,在集成电路加工与修复、微型光电子期间制备、微生物制作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首先概述了激光诱导转移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之后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同时指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及其成果。然后,对激光诱导转移技术的发展进行总结,并在最后对其未来应用领域进行展望,本文认为激光诱导转移技术未来应用将集中在微型加工、构造纳米结构和微生物制造领域。

  • 标签: 激光诱导正向转移技术 激光微型加工技术
  • 简介: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岩屑样品变得细碎,传统的岩屑描述与分析越来越困难,因而探索元素分析技术并应用于钻井过程中岩屑或其他样品的检测分析,在石油勘探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分析元素,具有检测元素全、可分析各种形态样品、能实时在线检测等优点,其应用正逐渐在各行业展开.在分析LIBS技术工作原理和优势的基础上,介绍采用LIBS技术的元素分析仪的优化工作参数和元素含量标定方法.利用该技术针对固体样品进行分析,可通过定量检测岩石矿物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含量实现岩性的精确辨别,而针对液体样品进行相应分析,可实现以液体为分析对象的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LIBS技术可以在石油勘探领域推广应用.

  • 标签: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元素分析 矿物识别 液体分析 LIBS 石油勘探
  • 简介: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硅衬底上镀一层2.5μm厚的含氢非晶硅薄膜,用氩离子激光器的488nm谱线作激发光线,对a-Si-H薄膜进行辐照,使a-Si-H晶化。其拉曼散射谱和电子衍射谱的结果表明,经激光辐照后,在a-Si-H薄膜中形成纳米硅粒。

  • 标签: 薄膜 激光 纳米硅
  • 简介:摘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和激光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元素分析方法。自LIBS问世以来,就被公认为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技术。LIBS实验方法简单,在微小区域分析可弥补传统元素分析方法的不足,除了用于传统的实验室分析外,LIBS还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可手持、便携式的元素分析技术。由于无需复杂的前处理过程,LIBS技术简便、快速,非常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快速、现场或在线检测,正在为分析领域带来众多的创新应用。

  • 标签: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元素分析 定性 定量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铜矿石元素分析中的应用,得出矿石中钙、镁、铜、铁、碳、钠、硅、铝等元素含量。同时结合运用玻尔兹曼法,基于原子谱线计算得到矿石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及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基于实验结果,该方法可以满足实验要求,如普及运用的话,还需做专业论证。

  • 标签: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等离子体,铜矿石
  • 简介:沉积岩颜色在研究沉积环境、帮助地质技术人员提高勘探开发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岩屑录井的传统方法是依靠现场地质技术人员对岩屑样品的颜色直接进行识别,因而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识别岩性技术是录井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LIBS可以同时检测样品中同一元素不同化合价状态下的含量信息,为利用该技术自动识别岩石样品颜色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证实LIBS自动识别颜色的可行性,开展了相关实验分析,以两种已知颜色(紫红色、灰色)的泥岩岩心样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颜色与特性元素Fe、Mn特征波长之间存在的规律性,并利用未知颜色的岩屑样品进行了验证。

  • 标签: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岩石 颜色 特性元素 自动识别 实验分析
  • 简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是一种利用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定量测定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技术。随着激光技术、光谱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仪器的发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已经成为光谱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发展、装置和原理,分析了该项技术在农产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 标签: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农产品检测 元素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这种方法对油漆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能有效地增强元素的特征谱,并能有效地检测出较低的元素。油漆是一种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的物质,在近几年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特别是油漆中的重金属含量日益增加。

  • 标签: 激光诱导 光谱检测 油漆重金属含量
  • 简介:MOCVD是一种生长或外延薄膜的技术。将光引入外延过程,利用光的量子性,使反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得到促进,进而发展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制备技术,即光诱导MOCVD技术。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光源的分类和选择及该技术的实践应用,介绍了反应室结构的开发设计及光源的新进展。

  • 标签: 光诱导 MOCVD 光源
  • 简介:摘要目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分析方法。已有大量文献报道,LIBS技术在临床实验诊断学领域中关于病原体的鉴定、恶性肿瘤的诊断、龋病的识别、甲真菌病分析、有毒有害元素检测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并得到满意结果。远程-LIBS技术为探测有重大防控意义的病原体提供可行性。LIBS技术还可以为未来的体内诊断提供可能性。

  • 标签: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临床实验诊断 病原体 恶性肿瘤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技术逐渐发展产生了飞秒激光,而在飞秒激光出现之后促进了材料、激光直接的相互作用,使得飞秒激光诱导金属表面出现新的周期性结构,这中结构的潜在应用价值非常重要,因此急需加大对其研究。本文主要研究飞秒激光的主要特点和具体应用,飞秒激光诱导金属表面的周期性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产生的现象。

  • 标签: 周期性结构 金属表面 飞秒激光
  • 简介:据KotagiriN2018年1月18日[NatCommun,2018,9(1):275-275.]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光诱导的纳米颗粒或能有效治疗转移性癌症;发射光作为传统癌症成像技术的一部分,其能够有效定位转移性肿瘤,并且诱导光敏性药物发挥作用,当这样的药物被包裹到纳米颗粒中时其就能"点燃"癌细胞,同时光敏药物就会产生毒性自由基来杀灭肿瘤细胞,这种新型技术或能有效治疗患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小鼠。

  • 标签: 转移性肿瘤 有效治疗 纳米颗粒 光诱导 癌症 科学家
  • 简介:应用激光激发荧光谱实验对经热处理后及高压条件下的氮碳薄膜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分析,实验显示,热处理效应和高压效应均导致薄膜荧光效率降低,前者表现为不可恢复,后者为可恢复即卸压后荧光效率的恢复,表明导致荧光光谱效率降低的微观机制不同,为氮碳薄膜荧光模型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 标签: 氮碳薄膜 激光诱导 荧光效率 热退火
  • 简介:建立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breakdownspectroscopy,LIBS)结合自由定标法快速定量分析皮革中重金属元素Pb和Cr的方法.采用由调Q脉冲Nd:YAG激光器、中阶梯光栅光谱仪、ICCD检测器和旋转样品台等组成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系统,采集了3类皮革样品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选取Pb和Cr的特征谱线,优化激光能量、延时时间和焦深参数,结合自由定标法建立了样品中Pb和Cr的玻尔兹曼曲线,计算获得3类皮革样品中Pb和Cr的含量.Pb含量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在3.22%~7.66%之间,Cr含量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在12.19%~14.00%之间.t检验表明,两种元素测量值与实际值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皮革 自由定标法 同时定量分析 玻尔兹曼平面
  • 简介:通过对三结太阳电池进行激光辐照实验,研究了激光辐照引起三结砷化镓(GaAs)太阳电池量子效率谱的变化情况。在功率密度为11.1W·cm~(-2),波长为808nm的激光辐照后,发现顶电池量子效率在吸收波段内降为0,而在吸收波段外出现了量子效率约为10%的异常响应。测量辐照后样品AM0光辐照下的I-V曲线发现,短路电流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加。根据量子效率测量原理分析认为,激光诱导的顶电池(限流层)限流失效是导致其吸收波段外量子效率异常增加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激光辐照效应 三结GaAs太阳电池 量子效率谱
  • 简介:目的:激光诱导火花点火(简称激光点火)是取代传统的靠近缸壁的单点电火花点火以实现稀薄燃烧、提高热效率和改善排放的新型点火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种点火方式在定容弹中的点火及燃烧过程的压力上升率、最大爆发压力及放热率为激光点火技术在内燃机中的应用提供设计过程的参考依据。创新点:1.同时进行两种点火方式的试验,保证对比研究的准确性;2.激光点火采用532nm和1064nm波长的两种激光进行对比;3.直接采用汽油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记录不同当量比的汽油空气混合气在定容燃烧弹内激光点火(532nm和1064nm波长)及电火花点火的燃烧过程压力变化:1.对比分析三种点火情况的压力上升率和最大爆发压力;2.通过公式计算,对比分析三种点火情况的放热率。结论:1.532n/n与1064nm波长激光点火的压力上升率和最大爆发压力都在当量比为1.8时出现最大值,其中532nm波长激光为39.4MPa/μs和0.68MPa,1064砌波长激光为38.8MPa/las和0.67MPa:而电火花点火的压力上升率和最大爆发压力则在当量比为1.6时出现最大值,分别为38.1MPa/μs和0.67MPa;2.激光点火的稀燃极限相对电火花点火对应的当量比更小;3.三种点火类型的放热率规律与压力上升率变化规律一致。

  • 标签: 激光点火 电火花点火 压力上升率 最大爆发压力 放热率
  • 简介:在液相环境中,利用纳秒(ns)脉冲激光器轰击消融铬掺杂ZnSe(Cr^2+:ZnSe)微米颗粒,制备出Cr^2+:ZnSe纳米粒子,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显示,制备所得的粒子为平均尺寸为50nm的ZnSe闪锌矿结构纳米粒子。基于Cr^2+:ZnSe纳米粒子,观察到中心波长为2180nm、阈值为0.4mJ/pulse的随机激光效应。相比于Cr^2+:ZnSe晶体激光器,纳米粒子随机激光的中心波长发生了约170nm的蓝移,Cr^2+:ZnSe纳米粒子的光致发光寿命也比Cr^2+:ZnSe晶体要短。

  • 标签: Cr^2+:ZnSe 随机激光 纳米材料 中红外激光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铝合金进行多元素同时定量分析的研究。通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可以实现对铝合金中多种元素的快速、准确分析,为材料表征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LIBS技术在铝合金分析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该技术提供了基础。

  • 标签:
  • 简介:目的使用特制的频闪调光器进行持续频闪光刺激,建立一种光觉异常性豚鼠近视模型,观察豚鼠在频闪光刺激后眼球产生的异常改变。方法24只2周龄普通级豚鼠随机分为3组(n=8),Ⅰ组予0.5Hz频率等时交替频闪,频闪亮度0~600lx;Ⅱ组为无频闪等亮度光照组;Ⅲ组为开放环境正常光照组。光照时间6∶00~18∶00。每2周记录屈光度、眼轴长度及曲率半径,12周时眼底拍照后取出眼球,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眼球后极部改变。结果光照前各组间生物学测量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时间延长,Ⅰ组与Ⅱ、Ⅲ组相比近视屈光度明显增加、眼轴延长,12周时3组间近视屈光度及眼轴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与Ⅱ组相比眼球发生(-5.4±1.5)D的近视,眼轴增加(0.74±0.18)mm。Ⅰ组与Ⅲ组相比眼球发生(-6.6±1.5)D的近视,眼轴增加(0.86±0.24)mm。Ⅰ组眼底普遍出现豹纹状改变,视网膜感觉细胞层外段排列紊乱且有大量脱落节盘。结论通过改变正常光觉环境,频闪光能刺激豚鼠眼球产生过度发育并诱导轴性近视形成。这种光觉的异常最终影响了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正常发育。

  • 标签: 频闪 近视 动物模型 豚鼠 视网膜
  • 简介:现有的二冲程缸内可视化方法是安置内窥镜方式,存在着观测视角小,喷雾时光线暗、不能清楚地观察喷雾和燃烧过程等缺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二冲程直喷发动机的可视化装置,本装置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法(PLIF)对发动机燃烧室进行观察。依据模型对发动机的气缸盖、气缸、活塞、工作系统进行了设计,将气缸盖的排气口改装成直喷喷油嘴,排气口开在气缸壁上,更改进气门凸轮机构使之配合二冲程排气口,活塞加长且开有镂空长槽,安置45°反光镜。可视化工作系统包括光学发动机、喷油系统、控制系统、拍照系统、激光器。加工安装形成发动机可视化装置,然后对燃料的喷雾燃烧进行观察。

  • 标签: 二冲程 可视化 激光诱导荧光法 直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