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应用新型溶血和传统溶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00例,由于检验试剂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其中对照组的体检人员采用传统溶血检验,实验组则应用新型溶血进行检验,对比各小组体检人员的检验效果和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进行不同思维溶血检验,效果不同,其中检验结果中实验组体检人员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且该血液指标中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及红细胞(RBC)的检测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血红蛋白计数(Hb)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的检验效果优于传统溶血检验方法,应用新型溶血检验方法后,不仅提高了Hb的含量,而且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信赖和推广。

  • 标签: 新型溶血素 传统溶血素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溶血对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5 月 ~2016 年 7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临床检验的 90 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新型溶血)和对照组(传统溶血),观察两组体检者的检验结果,比较各项临床检查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WBC[ ( 3.61±0.22 ) ×10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引起非ABO新生儿溶血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收集2010~2015年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的相关实验样本,采用凝胶卡式抗球蛋白法筛查不规则抗体,Liss-IAT(低离子液间接抗球蛋白法)试管法鉴定不规则抗体;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种类和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311例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实验样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36例,其中28例不规则抗体为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3例为Lewis血型系统,4例为Kidd血型系统,1例为Dieg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中,2例抗-D,占7.1%(2/28);8例抗-E,占28.6%(8/28);11例抗-cE,占39.3%(11/28);2例抗-C,占7.1%(2/28);5例抗-Ce,占17.9%(5/28);36例新生儿溶血病例中,有26例进行了换血治疗。结论不规则抗体易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在检测中应采用敏感的方法,避免漏检。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不规则抗体 换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产妇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来我院进行生产且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286例,选择其中143例孕妇作为实验组,并进行产前血清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对结果阳性的孕妇进行治疗;将剩余的143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但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观察两组孕妇产后婴儿的溶血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中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6.78%与4.2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黄疸出现时间对比中,对照组平均时间(52.18±25.46)h,实验组平均时间(75.24±28.57)h,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发病新生儿总胆红素水平的对比中,对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检测血清不规则抗体,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延长黄疸症状出现时间并降低黄疸程度,推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 标签: 孕产妇 血清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0例建卡孕妇统一筛查不规则抗体作为观察组,500例不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对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观察组不规则抗体出现原因予以分析。结果输血次数≥3次的阳性率高于输血次数<3次;女性有妊娠史者的阳性率高于无妊娠史者;观察组患者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小于对照组18%的不良反应率;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预防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对减少溶血性不良输血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RhD阴性孕妇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情况,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5年江山市人民医院38例RhD阴性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产前检查的RhD阳性孕妇30例为对照组,分别作产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38例RhD阴性孕妇有9例检出有不规则抗体存在,检出率23.7%,其中有妊娠史者阳性率为50.0%(7/14),无妊娠史者阳性率为8.3%(2/24),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观察组中特异性抗体主要以IgG为主,其中抗-D抗体5例(55.6%),抗-E抗体2例(22.2%),抗-M抗体2例(22.2%);对照组检出1例有不规则抗体存在,检出率3.3%,为抗-M抗体。观察组中有4例(2例抗-D、2例抗-M)效价〈16;4例(2例抗-D、2例抗-E)≥16而〈128;1例(抗-D)≥128。对照组1例〈16。结论:定期监测RhD阴性孕妇的血型不规则抗体,对抗体阳性且效价较高者进行必要的产前治疗。加强对尚未生育过的Rh阴性年轻女性的血型知识宣教,是预防HDN的重要措施。

  • 标签: RhD阴性孕妇 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O型血孕妇产前检测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3144例产前检查者,从中抽取1000例O型血孕妇的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均接受产前IgG抗体效价检测,产后对新生儿情况进行了解。结果本组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检测结果431例<164,162例164,123例1128,149例1256,135例1512,上述效价所对应的新生儿溶血发病分别为0例、24例、28例、52例、57例,与IgG抗体效价正常者(P<164)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IgG抗体效价越高,新生儿罹患溶血病的概率越高。对O型血孕妇开展产前IgG抗体效价检测,能够预估新生儿溶血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O型血 孕妇 IgG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产前检测
  • 简介:不规则抗体是指除ABO血型抗体以外的血型抗体。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输血效果,重则危及生命。因此,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配血占据着重要地位。本中心研究室在输血前抗体筛查试验中发现合并抗M抗体、抗Lea抗体以及自身冷抗体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抗M抗体 抗Lea抗体 自身冷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的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使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的结果,观察二者结果的一致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各临床科室就诊的558例ANA阳性患者,ANAs的结果,观察结果的一致程度。结果ANA阳性的患者,ANAs的阳性率为58.96%,ANA的滴度为1320,11000,13200,110000的患者,ANAs的阳性率分别为45.88%,77.72%,83.61%,100%。结论ANA阳性的患者存在ANAs阴性的情况。而且ANAs的阳性率随着ANA滴度的增高而增高。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析新生儿溶血病相关的护理进展。方法在总结新生儿溶血病治疗和护理相关病理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法、总结比较法分析了前人关于新生儿溶血病护理急救的相关文献16篇。结果当前关于新生儿溶血病护理的主要手段有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患儿的临床常规护理、光疗护理、换血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成功率,对于提高患儿的恢复状况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快速抗精子抗体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不孕不育流产患者AsAb与EMAb。结果不孕不育患者AsAb、EMAb检测结果388例不孕不育患者AsAb阳性92例,阳性率23.71%,EMAb阳性50例,阳性率12.9%。结论AsAb、EMAb是引起免疫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 Rh 溶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 2016 年 9 月至 2016 年 10 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 Rh 溶血患儿,观察其临床特征 、 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4 例患儿中有 3 例为第 2 胎第 2 产, 1 例为第 3 胎第 3 产。 3 例黄疸发生时间在生后 24 小时之内, 1 例在 48 小时之内。 4 例患儿均给予了光疗及输血治疗。其中 1 例进行换血治疗,应用白蛋白及丙球各 3 例。 4 例患儿脑干听及头颅 MRI 结果均未见异常,其中 1 例 b 超提示双侧室管膜下出血伴液化。结论:加强对 新生儿 Rh 溶血的认识 ,早期及轻症病例采用光疗加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效果 ;重症患儿,需采用换血治疗 。

  • 标签: 新生儿 Rh 溶血 黄疸 换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精子抗体(AsAb)的血清检测对于女性不孕的诊断意义,将血清标本分为女性不孕患者组和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合微孔板抗原成免疫复合物,再与酶标记物结合,通过酶底物颜色反应检测阳性率。最后发现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与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72/300)和1%(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6,P<0.05);不孕组抗精子抗体和健康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7%(77/300)和1.8%(1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1,P<0.05)。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7.7%(23/300);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0%。因此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与女性不孕密切相关。

  • 标签: 抗精子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不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客家地区新生儿溶血病阳性检出率及血型分布情况,并探讨早期应用溶血三项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住于梅州市人民医院的295例疑似ABO溶血的患儿,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将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95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的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3.7%(11/295),游离试验阳性率为28.5%(84/295),释放试验阳性率为34.9%(103/295)。A型患儿溶血三项试验的阳性率都略高于B型患儿的。日龄不超过3d者各试验阳性率均高于日龄超过3d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客家地区的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率与其他地区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早期(≤3d)应用溶血三项试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ABO溶血 客家 溶血三项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受溶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来我院体检治疗的220例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体验的过程中将其分为溶血组与正常组,每组各有检查血液标本110例,对两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受溶血的影响情况。结果根据检测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溶血组的ALP(碱性磷酸酶)、Glu(血糖)指标比正常组低,而Alb(白蛋白)、UA(血尿酸)、TP(总蛋白)、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CHOL(总胆固醇)、AST(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均高于正常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溶血现象均能影响血液细胞中的AST、ALT、ALP、Glu等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为了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必须防止血液溶血现象产生。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