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甲苯为原料,在常压条件经过磺化、卤化、去磺化、氧化和水解数个操作对水杨进行合成,结果表明,制得的水杨产品转化率为41.9%,纯度为98%。与其他实验室制备水杨的方法相比有原料易得、品质较好、操作简单、反应温和等优点,但还存在着单程转化率还较低,过程较多的问题。

  • 标签: 水杨酸,甲苯 ,对甲苯磺酸,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轻中度痤疮患者过程中,采取超分子水杨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讨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医院接收的80例轻中度痤疮患者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其中显效30例(37.5%);有效48例(60%);无效2例(2.5%),临床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针对轻中度痤疮患者采取超分子水杨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分子水杨酸 痤疮 护理
  • 简介:摘 要:溶铁是微晶石墨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剖析微晶石墨粉中溶铁标准试验方法,对检测过程的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确定了影响溶铁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高了该项目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标签: 微晶石墨 酸溶铁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面部玫瑰痤疮患者应用窄谱强脉冲光联合超分子水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面部玫瑰痤疮患者8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给予窄谱强脉冲光联合超分子水杨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较对照组的70.45%显著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国标饮用水无机非金属指标—氨氮的检测项目水杨盐分光光度法中,关键点和难点是次氯酸钠溶液的配制,若次氯酸钠含量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氨氮与水杨-次氯酸盐的显色效果。因此含氯缓冲溶液的精确配制是成功检测得准确结果的关键。本文就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氨氮检测进行关键点的剖析与探究,对标准进一步创新与补充,为生活饮用水日常检测氨氮含量提供参考数据。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检测 标准 氨氮
  • 简介:摘要:在国标饮用水无机非金属指标—氨氮的检测项目水杨盐分光光度法中,关键点和难点是次氯酸钠溶液的配制,若次氯酸钠含量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氨氮与水杨-次氯酸盐的显色效果。因此含氯缓冲溶液的精确配制是成功检测得准确结果的关键。本文就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氨氮检测进行关键点的剖析与探究,对标准进一步创新与补充,为生活饮用水日常检测氨氮含量提供参考数据。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检测 标准 氨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磺基水杨处理样品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纤维蛋白原中蔗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未经或经磺基水杨处理的蔗糖对照品溶液色谱图,确认磺基水杨处理对蔗糖水解的影响。蔗糖对照品溶液和人纤维蛋白原样品分别经磺基水杨处理2、3、4、5 h,研究处理时间对蔗糖水解的影响。用未经和经磺基水杨处理的蔗糖对照品溶液分别建立标准曲线,计算3批人纤维蛋白原中蔗糖含量,并与理论添加量比较,评价磺基水杨处理对人纤维蛋白原中蔗糖含量检测的影响。结果经磺基水杨处理的蔗糖对照品溶液色谱图比未经磺基水杨处理的增加2个水解峰,其中1个为葡萄糖峰;蔗糖对照品溶液和人纤维蛋白原样品经磺基水杨处理2、3、4、5 h,水解峰面积逐步增加;用未经和经磺基水杨处理的蔗糖对照品溶液分别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3批人纤维蛋白原中蔗糖含量,计算结果与理论添加量的比例分别为93.1%±1.7%和97.7%±1.8%,单因素方差分析的F值为10.78,P值为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蔗糖经磺基水杨处理会发生水解,且处理时间延长,水解程度增加。蔗糖对照品溶液经磺基水杨处理后建立的标准曲线更适合人纤维蛋白原中蔗糖含量检测。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蔗糖 磺基水杨酸 色谱法,高压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将这两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平均糖化白蛋白水平、平均游离脂肪水平和平均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比较,来探讨和分析游离脂肪检测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法指导本次研究,选取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之间,选取对象为同一时间段内我院收录并进行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再选去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通过将这两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平均糖化白蛋白水平、平均游离脂肪水平和平均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比较,来探讨和分析游离脂肪检测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健康组体检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平均糖化白蛋白水平、平均游离脂肪水平和平均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比观察组患者更低,组间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可得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实施游离脂肪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游离脂肪酸检测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期住院最为常见的疾病。高水平血清游离胆红素有着明显的神经毒性,最终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游离胆红素研究的不断深入,检测游离胆红素的方法亦进一步丰富。本文拟在简述胆红素生理及毒性机制、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表现的基础上,对现有检测血清游离胆红素的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儿 胆红素脑损伤 游离胆红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大数据创新管理游离药物研发的具体应用。方法 通过大数据系统挖掘资源,收集加工、清洗、筛选研发信息,整合集成研发数据,确定突击点,组建研发团队,更新研发数据库;应用大数据科学管理研发成功游离植物甾醇,扩展到君臣佐使配伍的抗新冠病毒西药和其它游离药物研发;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普通数据外包合作、资源共享。结果 游离药物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增强疗效,尤其是黏膜皮肤直接给药,用药只有口服剂量0.1~10%。结论 大数据主导药物研发,能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成本。

  • 标签: 大数据 研发管理 游离药物 植物甾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2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针对患者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观察患者所获取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62例患者中60例患者组织瓣成活,总成活率是96.8%。在这其中,腓骨复合组织瓣的成活率是96.2%,前臂皮瓣的成活率是96.8%,股外侧皮瓣的成活率是100.0%。结论 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前臂皮瓣可以作为首要选择方案,股前外侧皮瓣仅仅在患者出现大面积缺损都情况下予以应用,针对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可以应用腓骨复合组织瓣予以修复。手术操作后一周对皮瓣加以监测,及时观察患者血管相关危象,同时进行手术探查,是确保游离组织瓣获取更高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我科采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清创后皮肤缺损面积1.6 cm×2.8 cm~2.6 cm×4.5 cm,入院后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足底内侧动脉走行情况,3~5 d后行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拇指缺损+供区取皮植皮术。术后随访观察拇指的外观、皮瓣挛缩情况、两点分辨觉及活动情况。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存活,有2例术后出现静脉栓塞,有1例术后第一天出现动脉危象,2例术前发现血管变异。随访8~16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外观满意,耐磨性良好,供区植皮创面均Ⅰ期愈合,拇指末节指间关节活动尚可,皮瓣两点分辨觉5.5~8.6 mm,平均6.6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适用标准评定:优11例,良5例。结论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拇指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指损伤 治疗结果 足底内侧皮瓣 血管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臂热压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臂热压伤5例。术后根据肌腱损伤情况确定制动时间及功能锻炼时间。结果术后5例皮瓣均存活。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无明显臃肿,植皮区无破溃。结论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臂热压伤术后临床疗效满意,供区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前臂 热压伤 旋股外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皮瓣移植在整形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整形外科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比1的配比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皮肤恢复速度及恢复评分。结果: 实验组治疗1个月(t=5.2436,P=0.0212)、3个月(t=3.4789,P=0.0025)、6个月(t=4.2036,P=0.0057)恢复速度均优,P<0.05。实验组厚度(t=3.2546,P=0.0298)、色泽(t=3.2068,P=0.0314)、柔软度(t=5.1247,P=0.0046)、血管分布(t=4.4569,P=0.0002)均高,P<0.05。结论:游离皮瓣移植可提高整形外科患者植皮存活率,促进皮肤快速恢复,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烧伤整形 脱细胞异体真皮 自体薄皮片 复合移植 植皮存活率 皮肤恢复
  • 简介:摘要单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是目前胃癌研究的热点,其预后较差。腹腔游离癌细胞可能是在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显示,胃癌T分期、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组织学低分化、革囊胃、食管胃结合部癌以及手术操作等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目前,腹腔游离癌细胞的获取主要通过诊断性腹腔镜联合腹腔灌洗,细胞病理学检测被认为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其治疗策略国内外目前尚不完全一致,包括术前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化疗、腹腔内局部治疗等,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现阶段我国多采用手术后化疗的治疗策略,最佳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胃肿瘤 单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 机制 检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游离皮瓣移植应用于整形外科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6例整形外科患者,对所有患者性游离皮瓣移植术,对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病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行游离皮瓣移植手术,43例显效,11例有效,共成功治疗54例,占比96.43%;56例患者中,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占比为7.14%;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证明疼痛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应用于整形外科中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皮肤功能的有效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应在临床上加强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整形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fre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FPTF)和游离前臂桡侧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在修复头颈部缺损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7例使用FPTF(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4~69岁)和24例应用RFFF(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22~69岁)进行头颈部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皮瓣大小、血管蒂长度、受区血管匹配程度、制备时间、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受区并发症和供区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主观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肿瘤T分期和原发部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8和0.05)。在皮瓣特征方面,FPTF的皮瓣面积与RF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7±29.84)cm2比(41.13±11.08)cm2,t=-1.472,P=0.14],FPTF的血管蒂比RFFF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5±2.48)cm比(8.50±1.69)cm,t=-4.071,P<0.01]。FPTF组有4例患者的供区可直接缝合,而RFFF组24例患者均行供区皮肤移植。2组皮瓣的受区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更倾向于面动脉(RFFF为21/24,FPTF为27/27);受区静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FF组更倾向于颈外静脉(RFFF为14/24,FPTF为4/32),FPTF组更倾向于面后静脉(RFFF为9/24,FPTF为27/32)。在并发症方面,RFFF组出现10例受区并发症,3例供区并发症;FPTF组出现3例均为供区并发症。在术后12个月患者对供区的主观评价上,FPTF优于RFFF(χ²=22.241,P<0.01)。结论FPTF是头颈部重建中RFFF的重要补充和另一种选择,在美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其优势。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桡侧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和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39.76±8.88)岁,年龄范围为21~56岁。根据选择皮瓣的不同分为尺动脉组(n=6)和桡动脉组(n=10)。分别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和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密切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和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统计受区并发症情况,对术后手部功能、感觉功能及手部外观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的创面均修复成功,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厚度较厚,部分患者存在汗毛生长。尺动脉组中,1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远端皮瓣青紫现象,术后3 d恢复正常。桡动脉组供区静态两点辨别觉(S-2PD)方法[(9.09±0.38)mm]及受区S-2PD[(8.77±0.39)mm]、客观外观评分[(92.42±2.90)分]和主观外观评分[(86.45±1.11)分]均优于尺动脉组[(7.78±0.43)mm、(7.05±0.61)mm、(84.30±1.14)分、(82.06±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和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均可用于修复手部软组织损伤,其中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 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 皮瓣 游离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国内粘胶纤维厂的设计基本上没有提到浴脱气的工艺要求。随着粘胶纤维企业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和建设规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高性能新设备的采用,特别是随着纺丝速度的提高以及长纤维连续纺丝管成型技术和短纤维大组合喷嘴技术的应用,浴脱气技术逐渐应用于新建企业的设计中。同时,在站设计中减少了综合排放和局部排放,从而减少了源耗和基础设施投资。

  • 标签: 酸浴 脱气装置 工艺流程 粘胶短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