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烧伤科(下称笔者单位)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特征,为指导燃气烧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所有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性别、年龄、受伤季节、致伤地点、烧伤严重程度、常见复合伤、并发症、人口口径、教育程度、从事行业,以及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伤前疾病与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另单独分析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中流动人口的年龄、致伤地点、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并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进行对比。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onte Carlo算法)。结果笔者单位7年间共收治1 490例火焰烧伤住院患者,其中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511例,占34.30%。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例数在逐渐增多,但其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χ2=7.087,P>0.05)。511例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下称本组患者)中,男315例、女196例,男女比为1.61∶1.00;中年最多,为270例,占52.84%。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段上的分布均有较大差异(χ2=54.810、27.832,P<0.01)。本组患者中,夏季受伤者最多,为251例,占49.12%;致伤地点以家中为主,共388例,占75.93%。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不同季节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χ2=42.254,P<0.01),在致伤地点上的分布无明显差异(χ2=6.782,P>0.05)。本组患者以中度烧伤为主(237例,占46.38%),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烧伤严重程度的分布趋势大体一致(χ2=19.680,P>0.05);176例(34.44%)伴吸入性损伤,30例(5.87%)伴肺爆震伤;20例(3.91%)发生并发症。44.44%(32/72)的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伴有伤前基础疾病,其死亡或未愈百分比达18.06%(13/72)。本组患者中大部分为常住人口,共358例,占70.06%;以中等教育程度为主,共304例,占59.49%;多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分别为138、90、90例,占27.01%、17.61%、17.61%。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人口口径、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上的分布均有明显差异(χ2=17.496、29.898、88.896,P<0.05或P<0.01)。本组患者中流动人口共153例,以青、中年为主,分别为90、62例,占58.82%、40.52%;主要致伤地点为家中,共97例,占63.40%;普遍为中等教育程度,共101例,占66.01%;主要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分别为71、26、20例,占46.41%、16.99%、13.07%。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相比,流动人口更年轻化,工作场所致伤增多,从事行业更集中(χ2=42.924、9.390、27.819,P<0.01)。结论笔者单位燃气烧伤是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该类烧伤主要发生在夏季、家中,受累患者以男性、中青年、常住人口为主,以中度烧伤居多,常伴吸入性损伤,且患者大多为中等教育程度,多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其中流动人口患者更年轻化、工作场所致伤更多、从事行业更集中。预防燃气烧伤要重点关注对中青年男性、流动人口及退休老人和家庭主妇的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尤其是夏季要做好家中燃气的安检措施;应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 标签: 烧伤 矿物燃料 流行病学研究 流动人口
  • 简介:摘要流行是一门方法学与应用科学相融合的学科,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是其学科使命。本研究从传染病、慢性病、系统流行、实施性研究和健康医疗大数据5个方面介绍流行的新进展。传染病领域的新工程与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令人振奋,同时病原体变异的环境影响因素需得到更多重视。慢性病领域需更加重视老年人群共问题;感染性诱发因素、人体菌群在慢性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系统流行是现代流行的新兴分支与重要补充,对实现精准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性研究是连接医学基础科研与公共卫生实践的桥梁,将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有效落实提供证据支持。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以数字化公共卫生为基础,为流行提供广阔的科研平台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也将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 标签: 流行病学 传染病 慢性病 实施科学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皮肤流行是研究皮肤疾病分布、影响因素、预后及自然病程的主要方法。科学严谨的调查设计和标准化的测量方法有利于提高研究质量和数据的外部真实性。本共识对皮肤流行调查的设计、现场诊断与评估、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的测量进行说明和示例,旨在为开展高质量的皮肤流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皮肤疾病 流行病学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数据收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特点并制定相应的社区预防保健措施。方法: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为研究时段,纳入 200例儿童参与此次研究,对全部儿童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其生活习惯、龋齿发生率。并明确儿童龋齿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存在密切关系,指出造成小儿龋齿的危险因素。结果:小儿 5~7岁时发生龋齿的几率相比于 0~3岁、 3~5岁小儿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 3~5岁小儿发生龋齿的几率高于 0~3岁,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 p< 0.05);儿童龋齿的发病因素与经常食用甜食、酸食、刷牙次数、饭后不漱口等存在直接关系,针对其制定针对性预防保健措施,使小儿和家长重视保护儿童牙齿,将其龋齿发生率。结论:经常食用甜食、酸食、刷牙次数、饭后不漱口等均可导致小儿出现龋齿,进而实施健康宣教和预防保健措施,对龋齿发生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 标签: 小儿 龋齿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社区预防保健措施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本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的流行调查,并分析统计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本社区的成年居民(≥ 18 岁 ) 300 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基础资料调查统计表获取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并统计所有研究对象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分析影响高血压的相关因素。 结果 : 300 例调查对象中患高血压的有 57 例( 19 %),年龄增长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影响高血压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遗传、酗酒及血脂。 结论 :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遗传、酗酒及血脂等有较大的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01例住院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下称笔者单位)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创面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职业、创面类型、年龄、科室分布、痊愈情况、痊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方式、临床转归、各项医疗费用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笔者单位5年间共收治245 037例住院患者,其中801例(3.3‰)为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创面患者,5年间慢性创面患者构成比为2.4‰(106/44 230)~3.9‰(191/49 342)。患者中男527例、女274例;体力劳动、离退休及无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慢性创面的最主要类型是手术后未愈创面,占28.2%(226/801);其次为糖尿性创面,占22.7%(182/801);再次为创伤性创面,占16.5%(132/801)。不同类型慢性创面患者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8.236,P<0.05)。男性患者以手术后未愈创面、糖尿性创面及创伤性创面为主,女性患者以糖尿性创面及手术后未愈创面为主。不同类型慢性创面患者的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41~60岁为手术后未愈创面和创伤性创面高发年龄段,61~80岁为糖尿性创面高发年龄段。骨科收治患者痊愈率最高,其次是综合科。不同科室收治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7.390、107.390,P<0.05)。不同科室收治患者的痊愈情况与痊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7.163、15.510,P>0.05)。手术+药物治疗患者痊愈率较其他治疗方式高。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7.600,P>0.05)。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痊愈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8.067、130.520、130.890,P<0.05)。不同临床转归情况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2.070、5.790,P>0.05)。801例慢性创面患者的总医疗费用大约为4 700万元,其中住院费用最少为1 164元,最多约为116万元,人均住院总费用为50 725元。药品费和材料费占比较高。结论笔者单位收治慢性创面患者中以体力劳动、中老年人群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手术后未愈创面是主要类型,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需加强慢性创面知识宣传,提高防治意识。

  • 标签: 慢性病 住院病人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下称笔者单位)收治的腕部高压电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特点,为腕部高压电烧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0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腕部高压电烧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人群类别、受伤情境、受伤季节、烧伤总面积、患肢腕部电烧伤分型、伤后至首次皮瓣/肌皮瓣移植时间,患肢血管重建及皮瓣/肌皮瓣移植情况,患肢总截肢率、Ⅲ型腕部高压电烧伤截肢率,患者手术次数、皮瓣/肌皮瓣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结局;另对比2008年1月—2013年12月(下称前期)、2014年1月—2019年12月(下称后期)收治患者前述除性别、患肢总截肢率、治疗结局以外统计项目。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笔者单位12年间共收治腕部高压电烧伤住院患者169例,其中男162例、女7例;年龄(35±13)岁,75.15%(127/169)的患者年龄段21~50岁。人群类别构成比中排前3位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工人、农民工和中小学生,分别占48.52%(82/169)、28.99%(49/169)、9.47%(16/169)。受伤情境构成比中排首位的是非电力专业工作中,占47.93%(81/169)。受伤季节多为夏季和秋季,分别占39.05%(66/169)、28.99%(49/169)。患者中65.09%(110/169)烧伤总面积<10%体表总面积。共有216个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肢,其中Ⅲ型25个(11.57%)、Ⅳ型21个(9.72%)。伤后至首次皮瓣/肌皮瓣移植时间为6.00(3.75,8.00)d。45个患肢行血管重建,75个患肢行带蒂轴型皮瓣移植、86个患肢行游离皮瓣/肌皮瓣移植。患肢总截肢率为12.96%(28/216),Ⅲ型腕部高压电烧伤截肢率为28%(7/25)。手术次数为4(3,5)次,皮瓣/肌皮瓣术后感染率为7.18%(13/181),住院时间为39.00(25.00,50.00)d,住院费用为123 553.00(50 656.50,216 003.00)元。与前期比较,后期收治患者伤后至首次皮瓣/肌皮瓣移植时间明显缩短(Z=-4.038,P<0.01),患肢行游离皮瓣/肌皮瓣移植比率明显升高(χ2=13.478,P<0.01),患肢行带蒂轴型皮瓣移植比率明显降低(χ2=10.242,P<0.01),手术次数明显减少(Z=-5.903,P<0.01),皮瓣/肌皮瓣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χ2=4.492,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Z=-2.723,P<0.01),住院费用明显下降(Z=-2.121,P<0.05);前、后期收治患者其余指标相近。结论笔者单位收治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工人、农民工可能是预防腕部高压电烧伤的重点人群,加强对非电力专业工作人员的高压电安全教育管理及对高压电环境周边的警示及保护、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高压电环境尤为重要,特别是夏秋季节。近6年间,笔者单位早期积极行血管重建、游离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可能使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有所获益。

  • 标签: 烧伤,电 住院病人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老年人谵妄的发病率高,且老年人谵妄的类型常以活动减少型为主,临床表现较隐匿,常不易识别而被漏诊。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的不良结局和存活患者的临床转归密切有关,谵妄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可逆转老年患者的负性结局。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老年患者谵妄的筛查、评估、预防和治疗,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和临床转归。

  • 标签: 谵妄 患病率 发病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杭州整形医院急诊面部外伤患儿的流行特征。方法调查分析杭州整形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急诊治疗的9 002例0~15岁面部外伤患儿的资料。统计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后就诊时长、致伤原因、伤口部位、伤口类型、伤口长度、伤口深度、麻醉方式、术后抗瘢痕措施、术后瘢痕评估等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结果本组9 002例患儿中,男5 593例,女3 409例,男女比例约1.64∶1;年龄(4.6±2.9)岁,最小为出生后1个月。将患儿分为5个年龄段:≤1岁、>1岁且≤3岁、>3岁且≤6岁、>6岁且≤12岁、>12岁且≤15岁,其中>1岁且≤3岁的患儿最多,共4 505例(50.00%);从1岁至15岁患儿数量依次呈递减趋势,年龄段越大,男性患儿比例越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23.12,P<0.001)。患儿受伤时间主要集中在9:00-12:00和16:00-21:00,最容易受伤的时间段是19:00-20:00。从全年来看,12月份患儿受伤人数最多,共1 002例(11.13%)。患儿大多于伤后6 h内就诊,共8 846例(98.27%)。主要致伤原因为撞伤(摔伤),共7 786例(86.49%)。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主要是额部,在≤3岁、>3岁且≤6岁、>6岁且≤15岁3组中,额部所占比例依次减小,受伤部位构成比之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401.22,P<0.001)。主要受伤类型为挫裂伤,共8 081例(89.77%)。受伤深度主要为中层(脂肪层、肌肉层),共5 262例(58.45%);其次为深层(软骨层、骨膜层),共3 601例(40.00%)。伤口总长度为(1.9±1.0) cm(0.2~15.0 cm)。麻醉方式主要是局部麻醉,部分采用静脉麻醉或全麻插管麻醉,共8 757例(97.28%)。术后随访7 465例,所有随访患儿应用整形美容技术一期或分期治疗,术后采用一种或联合多种抗瘢痕措施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术后感染8例,主要发生在动物抓咬伤、唇部贯通伤及被牙齿磕伤患儿,瘢痕增生28例,其余患儿均效果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儿童面部外伤有特定的发病规律,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儿童面部外伤后应及时到整形外科就诊,联合多种抗瘢痕治疗措施,将术后瘢痕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标签: 儿童 急诊处理 面部损伤 瘢痕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年杭州手足口(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流行特征,为HFMD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HFMD病例临床资料,同时调查患儿家庭环境和卫生因素以及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隐性感染情况。结果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报告HFMD临床诊断病例14 600例,住院病例1 492例,病例集中于5~7月份。1 492例HFMD住院病例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阳性1 374例,占92.1%,EV阳性例数中266例(19.36%)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 group 71 type, EV-A71),151例(10.99%)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 group 16 type, CV-A16),957例(69.65%)为非EV-A71和CV-A16。调查与75名EV-A71阳性患儿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共108名,其中31份粪便标本EV-A71核酸阳性,占28.7%(31/108)。150例EV阳性的HFMD患儿中生后非母乳喂养54例,占36%(54/150);居住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有83例,占55.3%(83/150);卫生条件差的有87例,占58%(87/150);家庭中成员数量3人以上的有112例,占74.7%(112/150);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有90例,占60%(90/150);有幼托儿童家庭中该幼托儿童近期患病的有36例,占64.3%(36/56),未接受HFMD健康教育115例,占76.7%(115/150)。结论2016年杭州市儿童HFMD感染以非EV-A71和CV-A16的其他型EV为优势血清型,家庭因素与HFMD发病和传播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病原学 儿童
  • 简介:摘 要:手足口在小儿群体中十分常见,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5至7月多发,手足口主要症状是发热,可以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为了控制手足口的传播和流行,根据本地区儿童手足口发病情况,展开小儿手足口流行特征及预防措施探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的患病率及流行特征,为青光眼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8—10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荣昌区、綦江区等地区农村40岁以上人群进行青光眼调查,受检人群为在当地生活10年以上的农村人口。统计每位受检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常规测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采用Van Herick法评估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前置镜检查眼底,重点评估视盘杯盘比(C/D)值,对所有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青光眼标准检查。结果确定调查对象4 680人,实际参与调查4 073人,应答率为87%。最终确诊青光眼患者70例,青光眼患病率为1.72%(70/4 073)。不同性别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χ2=0.042,P=0.837;χ2=2.838,P=0.092),7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青光眼患者视力损伤的比例为68.57%(48/70),致盲比例为47.14%(33/70),不同类型青光眼低视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2.785,P=0.248),致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0.668,P=0.005),继发性青光眼致盲率最高。现场筛查中,眼压、前房深度、C/D的检出率情况显示,C/D异常时青光眼检出率最高,3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3.325,P<0.001)。综合考虑眼压和C/D因素时,青光眼检出率可提高至55.88%。结论重庆农村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1.72%,PACG患病率较以往下降,青光眼致视力损伤比例较高。现场筛查中,眼底视神经的形态检查对青光眼确诊十分重要。

  • 标签: 青光眼 流行病学 患病率 重庆市 农村地区
  • 简介:摘要在一般人群中,尽可能减少受试者负担,且最大限度地正确评估日常膳食营养状态是构建营养流行队列研究的前提条件。本文介绍主要膳食营养评估方法的同时,着重说明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开发的基本内容及其原则,并以天津营养流行队列研究(TCLSIH队列研究)调查为例,简单说明地区性食物频率问卷开发的问题点和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全国版食物频率问卷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标签: 营养流行病学 膳食营养 食物频率问卷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苍梧某中学学生肺结核引发疫情的原因 , 为该学校肺结核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苍梧某学校出现病例所有班级师生进行 肺结核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 X 光片检查 。结果:发生疫情班级为高一年级高一 1 班、高一 2 班。每班 70-80 名学生,教室面积约 45 ㎡,每宿舍 12 名学生,面积约 20 ㎡,学生宿舍卫生状况一般,通风较差。结论:应加强学校对传染病的管理 , 落实晨检和症状监测 , 以及时发现和隔离结核病人 , 预防服药是聚集性肺结核疫情中密切接触者的有效预防手段。

  • 标签: 肺结核 疫情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2017年 -2019年开州区水痘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水痘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 2017年 -2019年开州区报告的水痘病例 517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 -2019年间,水痘报告病例逐年减少;水痘全年均有发病,高峰时间集中在 10月 -12月;发病年龄集中在 0-15岁;男性多于女性( P< 0.05);患病人群以学生所占比例最高( P< 0.05);调查三年均为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开州区 2017年 -2019年间水痘的发病例数逐渐降低,高发人群集中在 0-15岁儿童,疫情多发生在小学校,在今后的水痘防控工作中,应注意加强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加强水痘防控知识宣传,提高民众水痘疫苗接种意识,控制疫情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