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原名冯夷。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据《九歌·河伯》描写,河伯是位风流潇洒的花花公子:“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灵何为兮水中。”

  • 标签: 河伯 中国古代神话 《抱朴子》 原名 描写
  • 简介:河伯无论死,生亦难论。河伯的性别,有一个从女到男的演化过程。河伯善恶兼具的两现神形象,单从河水于人有利弊两面不易透解,还须从神话的传说演化中进行探索

  • 标签: 河伯 考索
  • 简介:<正>伟大诗人屈原《九歌·河伯》这首诗清新宛丽,缠绵悱恻,在《九歌》中,别具一格,是研究屈原思想、创作方法的珍贵资料。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文献不足,诗意至今未能得到较为明确具体的解释。游国恩先生就曾痛切地感到,从来释《九歌·河伯》者“皆为模糊影响之谈》,绝无明瞭确切之解。”(《论九歌山川之神》)

  • 标签: 河伯 九歌 屈原 楚辞章句 爱情生活 游国恩
  • 简介:对于“河伯”(又有冯夷、冰夷、无夷等称谓)的认知,一般源于河伯娶妇的故事或者屈原《九歌·河伯》的描述。其实,二者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河伯娶妇”中的“河伯”是一位个性凶残、狡诈、暴戾的形象;而《九歌》中的“河伯”则是一位携女神游,徜徉于昆仑之巅且情意绵绵的恋者形象。不仅如此,由于地域和时代的不同,“河伯”还被塑造为其他的一些独特形象,展现出不同性格特征,这些就为我们全方位的认识“河伯”形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原始材料。因此,基于不同的文化意蕴,“河伯”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具有了不同的期待视野。那么,在文学史中,如何解读河伯形象所蕴含的文化积淀及其形成缘由,则是学界需要深思和关注的问题。

  • 标签: 文化意蕴 河伯 形象 《九歌》 性格特征 原始材料
  • 简介:研究者多认为《九歌》中的《河伯》因祀河而产生。但其是否源于楚人祀河,却历来有争论。考订文献,楚人至少三次至河或涉河,并由楚“以祀代战”之宗教习惯,结合《左传》“楚人祀河”的记载而推定,楚人每至河必祀河神而求佑护,祀河神时必歌舞以娱之,因而产生了《河伯》。而切盼楚国强盛的屈原,对楚庄王为“问鼎中原”而胜晋祀河,与对蓝田大战楚惨败而失去“问鼎中原”能力之事件,同样刻骨铭心,故在整理《九歌》时特意将胜晋祀河产生的《河伯》,与祭祀蓝田大战楚军士亡灵而产生的《国殇》一同收录。

  • 标签: 《河伯》 楚人 祀河
  • 简介:摘要黄河与爱琴海作为古文明孕育的摇篮,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河伯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神系的海神波塞冬作为其相应的守护神,对他们崇拜很早便建立了起来。两者因水域的特色有相似,又因中希文化的不同有差异,笔者将从两神的产生、形象和性格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比较,并体会中西文化的不同魅力。

  • 标签: 河伯 海神 神话传说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