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沙门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中毒性疾病。沙门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具有高致病性。它是引起食物中毒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伤寒沙门、霍乱沙门沙门肠炎等。沙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加工、卫生条件差和贮藏期间温度控制不当。每年有许多关于沙门食物中毒的报道。本文就对沙门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安全防控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沙门菌食物中毒 特点 安全防控
  • 简介:2006年6月本区发生2起食用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起为6月初某单位13人在一家餐厅集体聚餐,另一起为6月中旬一家公司因同事生日食用上海某食品公司生产销售的慕司蛋糕。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食物中毒 肠炎沙门菌 中毒调查 污染食品 食用
  • 简介:2003年4月4日,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发生一起10人食用烤鹅食物中毒事故。根据临床表现、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鼠伤寒沙门引起的细菌型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饮食安全 卫生监督
  • 简介:2003年9月10日一旅游团32人在大连市中山区某饭店集体用餐造成28人食物中毒,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由沙门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实验室检验 流行病学
  • 简介:2011年9月5日,长丰县杜集乡新街村刁XX家举办宴席,引起食物中毒。经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测,确定是因煮鸡蛋受到沙门污染而引起,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 简介:2004年5月6日中午,达拉特旗白泥井镇王正壕村农民李厚在自家院内为父举办葬宴,共宴请173人共同聚餐。从6日下午5时起,逐渐出现一批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头痛、全身乏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至8日20时共有98人发病,发病率为56.6%,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为一起沙门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家庭聚餐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食品卫生 卫生监督
  • 简介:2004年4月5日晚到7日下午,某公司95名职工因腹痛、腹泻、多伴发热,陆续到医院就诊,北京市顺义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为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及时控制疫情蔓延,在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和发病现场,与区卫生监督所密切配合展开调查,患者经医院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伦敦沙门氏菌 胃肠炎 卫生调查 食物中毒
  • 简介:目的查明1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因素,提出预防建议。方法通过查阅医生日志和员工缺勤登记表等进行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问卷对员工进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病例肛拭子、粪便和食堂留样食品进行检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寻找可疑中毒餐次和可疑食物。结果2013年6月10日12时起,东莞市某公司36名员工陆续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末例病例出现在6月11日22时,流行曲线只出现一个高峰(11日5—8时);36例病例均为公司的生产员工;男15例,女21例,男女比为1:1.4,年龄在22~38岁之间;共采集14例病例的肛拭子和3例病例的粪便,其中13例病例的肛拭子检出肠炎沙门,5份6月10日早餐的留样食品及3例病例的粪便均未检出肠炎沙门茵;可疑餐次及食物分析结果显示,6月10日早餐的蛋炒饭为危险食物(OR=16.08,P〈0.01)。结论该事件为1起由肠炎沙门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可能是食物存放不当,及厨师加工不当,造成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 标签: 沙门菌肠炎 食物中毒
  • 简介:目的查明1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查看医院就诊记录、公司医务室日志以及员工缺勤登记表进行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问卷对员工饮食情况进行调查,追溯调查可疑食物贮存和制作的详细过程,找出可能的污染环节。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食品原料、环境样本等进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寻找可能危险因素。结果2011年7月15日14时起,广州市番禺区某公司有43名员工陆续出现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末例病例发生于2011年7月16日13时。夜班员工罹患率为11.47%(43/375),878名日班员工无发病。木制品车间和涂装车间夜班员工罹患率分别为13.67%(19/139)和13.07%(23/176),明显高于其他车间1.67%(1/60)(P〈0.05)。流行曲线呈点源暴露曲线特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7月15日早餐是危险餐次(OR=∞,OR95%CI=10.58~∞),其中鸡蛋炒米粉是危险食物(OR=∞,OR95%CI=11.64~∞)。从13例病例的粪便、肛拭子中检出同一血清型的肠炎沙门。引起污染的原因很可能为盛装备餐待售鸡蛋炒米粉的钢盆中,有1个曾经盛装过生鸡蛋浆而未清洗。结论该起事件为1起由肠炎沙门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是厨师操作不当,造成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 标签: 肠炎沙门菌 食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沙门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找寻预防的方法。方法对2015年所发生的一起沙门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次的所采集的六份标本当中,三份有沙门从中分离出。通过对沙门的抗原表来检测就,结果显示为肠炎沙门。剩余三份的标本未有肠道性致病菌存在。结论根据此次实验的鉴定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表现,兼遵循WS/T13-1996沙门中毒的诊断标可以认定此次的食物中毒为肠炎沙门所导致的细菌性中毒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原因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沙门中毒的途径和原因,为制定和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S/T13-1996《沙门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4789-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该起中毒沙门所致。结论需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和宣传,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 简介:目的:采用三种方法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微生物检测,确定其致病因子并比较鉴定结果。方法:采用国标法,简化国标法,miniVIDAS与VITEK2联用法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测。结论:此次食物中毒原因为沙门感染引起,采用miniVIDAS与VITEK2联用法可以提高食品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跟效率。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MINI VIDAS VITEK 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炎沙门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本县因进食肠炎沙门污染食物中毒的患者,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经病原学检验可以发现BS培养基中与沙门属特点相符的中等菌落。结论病原学检验能够直接检出肠炎沙门,能够诊断出患者是否因肠炎沙门而出现食物中毒情况。

  • 标签: 肠炎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沙门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检测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做同源性分析。方法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了病人粪便便(或肛拭子)、可疑食物共26份样本,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2010》进行病原检测,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结果从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中分离出的10株沙门和可疑食物中分离出的菌株PFGE图谱一致,具有同源性。结论在病人大便(或肛拭子)和可疑食物中均分离出沙门且PFGE图谱一致具有同源性,确认是一起沙门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显示PFGE技术对于食物中毒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7月我县境内发生的一起由沙门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资料。结果该例食物中毒中剩余食物沙门检出率为46.7%;病人呕吐物和腹泻物沙门检出率为l00%;餐饮具沙门检出率为33.3%;厨房用具沙门检出率为55.6%;冷藏间储藏熟食品沙门检出率为27.3%。结论沙门氏茵是引起细茵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茵之一,全年都有可能发生,夏秋季节尤多,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

  • 标签: 沙门菌 食物中毒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方法采集引起食物中毒的相关样品共3份,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进行目的的分离检测;并对各分离株进行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分型。结果在2份病人粪便,1份剩余食物牛肉中检出韦太夫雷登沙门,各分离株的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分型基本一致。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分析证实,这是一起因食用被韦太夫雷登沙门污染的牛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标签: 韦太夫雷登 沙门菌 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