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郪江位于四川三台、中江二县的交界处,今为三台县安居区郪江乡政府所在地。郪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曾为蜀王朝治下的郪国的首邑,因而传下了“郪”这样一个古老的地名。从汉代到南朝前期,除去西晋一段不长的时间外,这里都是郪县治所,所以才在今郪江场周围留下了大量汉代崖墓等遗存。

  • 标签: 崖墓 郪江 汉代建筑 耳室 壁柱 天花
  • 简介:岷江中游地区是汉代四川最发达的地区,遗留下来的汉代遗存极多,尤其以崖墓引人注目.崖墓葬是汉晋时期四川颇具特色的一种葬制,崖墓本身是模仿地面居宅的,因此每一座崖墓都是一座建筑,其形制结构复杂,布局、结构、装饰不乏精美的作品.本文从崖墓的结构、雕刻、附属设施等各方面考察其建筑特点及形象,同时也涉及到对明器建筑的论述,从而看出当时岷江中游地区建筑形制概貌.

  • 标签: 乐山崖墓 汉代 岷江中游 建筑形制
  • 简介:近20年来,泸州市先后发现800余座崖墓,并对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和石器;葬具有独木棺、石棺、崖棺、砖石棺、陶棺等。石棺上丰富的石刻绘画题材,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 标签: 泸州 崖墓 分布 葬具 葬品 画像石棺
  • 简介:崖墓(此文所指系东汉崖墓)是凿崖为穴,人死葬尸穴内的一种葬制。因葬时已久,墓穴多裸露,墓内尸体无存。乡人认为古时“蛮夷”所居,传呼为“蛮洞子”,误。四川崖墓甚多,川南尤为突出,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宜宾地区裸露的约2000余,集中分布所属10县、市,形成许多崖墓群。认真进行探讨,对研究川南民族史及宜宾开发史实有助益。

  • 标签: 葬制 民族史 陶模型 宜宾地区 大石墓 石室墓
  • 简介:贵溪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信江中游。东连弋阳、铅山县,西接鹰潭市及余江、金溪县,南界资溪县,北邻万年县,东面与福建省光泽县毗连。总面积2,480平方公里。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城乡人口为440,240人,汉族居多,有畲、回、蒙古、藏、苗、壮、朝鲜、满、侗、土家、傈僳,俄罗斯族等。雄石镇为县人民政府驻地。贵溪古属扬州。春秋战国先后曾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汉属余汗县地,隋为余干、弋阳二县地。唐永泰元年(765)割弋阳、余干二县地置贵溪县,为信州所辖。芦溪绕城萦环如带,以溪为贵;西南五里之白芒州盛产郁金香草,溪以产贵,故名贵溪。

  • 标签: 弋阳 贵溪 雄石镇 福建省光泽县 九江郡 资溪县
  • 简介:1998年6月20日,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前进村两座古墓被盗,当地派出所挡获了一批文物。21日,经市、区文物部门的实地调查,发现该处是成都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崖墓群,初步统计已能判断出的崖墓达30余座。这一情况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6月25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派员与区文管所组成联合发掘小组,对业已被盗的两座墓进行抢救性的清理发掘工作,编号为98CQMI和M2。至7月22日,发掘工作结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 标签: 崖墓 发掘工作 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 古墓 发现
  • 简介:四川中江塔梁子崖墓群中的壁画与榜题文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根据有关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对其壁画榜题中的有关内容作了考释。

  • 标签: 中江塔梁子 崖墓 壁画 榜题
  • 简介:2013年3月,在云南盐津县盐井镇墨石沟修建污水处理厂过程中发现一座东汉崖墓,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该墓为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和后室组成,后室带有壁龛,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铁器和数量较多的五铢钱。该墓的清理为云南东北地区崖墓考古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云南盐津县 墨石沟 崖墓 东汉
  • 简介:结合汉代文学浓厚的人文精神及浪漫与理性精神,总结汉代文学的风格特征,可归之为:质实古朴,雄浑闳丽.它与先泰既尚文又张扬的多元风格不同,与楚安慷慨使气的风格不同,也与江左六朝巧妆绘饰的柔弱文风不同.楚骚精神在汉代文化环境中必然发生变异,"楚汉浪漫精神"不能涵盖概括汉代文学的风格特征.

  • 标签: 汉代 文学精神 风格特征
  • 简介:“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即事物和现象),是区别该民族与他民族、这个社会群体与那个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民俗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我国学者把一般的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游艺民俗和信仰民俗四类。信仰民俗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种观念、意识、主张的极度信服与尊重,并以此作为自己思维和行为的准则”的习俗,即对某种“事象”的崇拜习俗。民俗具有传承性,同时又有变异姓,信仰民俗也不例外。但无论其怎样变化,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

  • 标签: 社会民俗 习俗 国学 画像 汉代 民族
  • 简介:<正>1988年8月,驻内江市关升店的电建三公司子弟校初一学生吴永江来函声称,在一崖洞中发现一具石棺,上面刻有画像。内江市文管所闻讯后作了调查,并及时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工作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该墓为一崖墓。位于内江市以西14公里处的白马镇司马村关升店。东距关升店约300米,西南距白马镇1公里,北面是四川省电建三公司住地,南临内(内江)宜(宜宾)公路,距沱江仅30米。这里属浅丘地带,墓葬对面为河坝,地势较为开阔,山青水秀,水、陆交通极为方便。自西汉以来就

  • 标签: 内江市 石棺 崖墓 画像石 东汉 工作情况
  • 简介:自贡市沿滩区2007年发现一处崖墓群,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清理发掘工作,出土的器物有陶俑、陶器、五铢、货泉等,属于东汉至南朝时期的墓葬,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

  • 标签: 自贡 崖墓 陶俑 陶器 五铢
  • 简介:《史记·平准书》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盐铁丞孔仅、东郭咸阳建议:“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这一建议得到批准。“使仅、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如淳注:“盆者,煮盐盆。”据此可知,汉代官府铸造铁制的煮盐盆,提供给企业家,称为官器,私铸的要受钳左脚的刑罚,并没收私铸的铁器。

  • 标签: 咸阳 铁器 器物 汉代 汉武帝 史记
  • 简介:先秦两汉时期的赵国前后存世600余年、立都邯郸500余年。仅汉代赵国就历时400余年,是研究赵文化作为地方封国历史的重要阶段。然而,这一阶段跨度日久、史料遗阙、王位更迭、废立频仍,结合古代典籍文献与现代学者研究从而较为细致地梳理、编次、考订和补阙,进而更好地展现汉代赵国的历史面貌,为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汉代赵国做出有益的探索。

  • 标签: 汉代赵国 历史编年
  • 简介:我国的城墙从原始聚落时代的壕沟发展而来,目前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城墙出现在大溪文化一期。至汉代,继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春秋战国时代两次筑城高峰之后,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三次筑城高峰,筑城活动十分活跃,城墙的修筑规模亦不断扩大,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城墙防御体系,为以后各代城墙防御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汉代 城墙 防御体系
  • 简介:自汉文帝废除挟书禁令,武帝又建藏书之策,宫室内禁藏书以“秘”“中”“内”诸名统之,政治权威和典藏制度赋予典籍神圣性和珍秘性,也构建了汉代的典籍观念。民间兴起的方术、谶纬、道经诸多文献受其影响,亦多以“内”“中”“秘”“灵”“神”等为名,强调其天启神授的特徵。这一中古时期的文献文化现象,体现了先秦诸子以“经”的概念建构典籍权威的理性途径,向凭藉政治权威与宗教、术数权威转变。

  • 标签: 中秘书 谶纬 道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所有可移动的历史文物中,家具恐怕是最大的一个门类。因其在历史上既有实用性,又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时人的诸多审美内涵,因而有很高的历史文物及艺术价值,在现代的文物收藏大潮中也备受世人关注。我国古代家具的产生是与社会的文明化进程同步进行的。先秦两汉是汉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传统家具孕育形成的重要阶段,汉代家具在我国家具史、建筑史、艺术史等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安徽的考古工作者在一座西汉墓中发现了一套完整的铁质木工工具,包括长方形石磨一件,及铲、斧、扁铲、凹凿、方凿、尖凿、锉、刨刀、粗细齿锯、花凿等十余件,这可能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木工工具①。它的发现为我国早期木作技术的形成及工艺水平的研究提供和补充了可靠的资料。由于受家具材质及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抑或笔者闭塞,到目前尚未发现有传世的汉代家具资料。目前所见的汉代家具实物几乎全部出自墓葬,其中多为石器、铜器、漆木器及砖刻、石刻画像和壁画材料,涉及居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分别从家具的使用功能予以叙述。坐具 席是汉代最普通的坐具,上至公卿权贵,下至寻常百姓都离不开席。“席地而坐”在今天已成为一...

  • 标签: 家具漫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14
  • 简介:吴景超先生在分析汉代女子再嫁情形时曾经写道,《汉书·朱买臣传》说,刘秀于是对公主说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20
  • 简介:吴景超先生在分析汉代女子再嫁情形时曾经写道,《汉书·朱买臣传》说,刘秀于是对公主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