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中使用复苏囊面罩加压给进行通气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复苏囊面罩加压给组(42例)和气管内插管给组(48例),均使用带储袋的气囊连接高流量(10L/min)中心供系统,并分别连接于面罩加压手法控制给和气管插管给,并在心肺复苏开始及复苏后2min、5min、10min分别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复苏开始及复苏后2min、5min和10min的动脉血PaO2均明显提高,PaO2明显下降,两组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抢救心跳骤停患者早期,可以使用带储袋的复苏囊面罩加压给代替气管内插管给快速建立通气支持治疗。

  • 标签: 复苏囊面罩 加压给氧 心肺复苏
  • 简介:在我国,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窒息发生率较高。近年高血症对新生儿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产房复苏中如何合理用的观点亦发生了巨大改变。目前多数研究资料及相关指南仅局限于足月儿产房复苏中如何合理用,将足月儿研究的结论应用于早产儿并不适合。早产儿产房复苏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对提高窒息早产儿存活率和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有极大帮助。将早产儿窒息复苏治疗中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及时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 标签: 婴儿 早产 窒息 复苏术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气复苏复苏在新生儿窒息治疗效果。方法:于2021年3月-2023年1月时间段内,选择112例我院接收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进行空气复苏,成功55例,成功率为98.21%,另外1例转为纯氧复苏治疗。对照组纯氧复苏治疗全部成功。两组患儿的脐动脉血气指标结果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儿分娩5min时的心率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的首次呼吸时间与首次啼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采用空气复苏治疗法,可增强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空气复苏 氧复苏 新生儿 窒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复苏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后用高压治疗的时机和疗程。方法 用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2例心肺复苏成功后脑复苏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41例。参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21天内开始高压治疗,比较两组第1、2、3疗程结束时的格拉斯评分。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第1、2、3疗程结束时的格拉斯评分比观察组低,显示差异(P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心肺复苏 脑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膜肺合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该类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收住本院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心肺复苏的60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探讨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COX回归分析明确引起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ECPR患者60例,其中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16(26.7%)例,院内心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44(73.3%)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病死率(14/16,87.5%)较院内(25/44,56.89%)患者高(P<0.05),死亡组患者复苏至上机完成的时间(105.4±105.1)min较存活组(53.0±28.5)min更长(P<0.05),相比较于与存活组,死亡组的患者ECPR前肌钙蛋白和谷草转氨酶更高,pH和血乳酸更低(P<0.05)。6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2 d,院外心搏骤停,体外膜肺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上机前高SOFA评分,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ECMO支持期间发生肺部感染以及长ECMO支持时间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ECPR实施管理过程中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院外心搏骤停,ECMO上机前高SOFA评分,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从心肺复苏至ECMO转流时间较长,ECMO支持期间发生肺部感染以及长ECMO支持时间。

  • 标签: 心肺复苏 体外膜肺氧合 心搏骤停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膜肺合心肺复苏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选取我院近一年内的患者,其中时间约为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患者数量为41例。结果:本次研究41例患者中共有失败患者18例,失败率为43.90%。结果表明在失败组院外心脏骤停点、心脏骤停持续时间以及常规复苏至体外膜肺合创建完成时间均高于成功组,P(

  • 标签: 心脏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肺复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注高液对心跳停搏患者的作用,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跳停搏患者46例,分为高液组和常规组,每组其他抢救措施相同,高液组输入高液。观察记录复苏过程中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脑复苏率、血气分析和SpO2恢复平均时间、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高液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脑复苏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及SpO2恢复平均时间高液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高液组治疗后高、低切粘度与复苏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洼高渡对心跳停搏患者的复苏有一定作用.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氧气 高氧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复苏治疗新生儿窒息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到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试验组(n=45),对照组予以21%的进行复苏治疗,试验组予以40%的进行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复苏成功率、病死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心功能损害发生率,PO2、PC02、复苏5min的Apgar评分情况及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出生5min的心率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病死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心功能损害发生率,PO2、PC02、复苏5min的Apgar评分情况及NBNA评分、出生5min的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1%与40%的浓度复苏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不同氧浓度 复苏治疗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HBO)治疗时机和疗程对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脑复苏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接诊的89例CPR术后行脑复苏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常规药物治疗,并于不同介入时机予以HBO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3个疗程的HBO治疗。收集患者HBO治疗不同介入时机(CPR成功后<12 h、12~72 h、4~7 d和8~21 d)、不同疗程(1、2和3个疗程)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HBO治疗介入时机或疗程对GCS评分和aEEG评分是否存在影响,然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一步验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得结论,评估HBO疗程或介入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共入选89例患者,CPR成功后<12 h、12~72 h、4~7 d和8~21 d开始HBO治疗的患者分别有8、20、33及28例。① GCS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使用格林豪斯-盖斯勒校正法)显示,HBO治疗疗程对GCS评分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F= 71.735,P=0.000)。HBO治疗疗程与介入时机的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5,P=0.817)。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HBO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GCS评分均数分别为3.56、4.80、5.55和6.49分,两两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aEEG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使用格林豪斯-盖斯勒校正法)显示,HBO治疗疗程对aEEG评分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F=96.965,P=0.000)。HBO治疗疗程与介入时机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35,P=0.112)。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HBO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aEEG评分均数分别为1.71、2.21、2.52和3.03分,两两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BO治疗对CPR成功后患者脑复苏的疗效明显,HBO疗程越长,脑复苏效果越显著。CPR成功后21 d内,HBO治疗介入时机对患者脑复苏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高压氧 脑复苏 介入时机 疗程 振幅整合脑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高压在心脑复苏的早期应用,主要是使已恢复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治疗效果,挽救生命。方法:采用空气加压舱加压,戴面罩吸纯氧,治疗压力为2.5ATA,稳压吸纯氧30分钟,改吸舱内空气10分钟,再吸纯氧30分钟,减压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高压是治疗心脑复苏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结论:心脑复苏的患者应用高压治疗可以改善脑缺氧,甚至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为心脑复苏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高压氧 复苏术 脑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高压,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及预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行高压疗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脑损伤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适宜的吸氧浓度及对中毒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2013年12月实施心肺复苏后在疗过程中发生中毒的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发生的中毒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及压、浓度等调整措施,经治疗后,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得以缓解,患者全部转危为安。结论对心肺复苏后需要进行疗的患者,在进行疗前,需要对给时间、给压力、氧气浓度等进行控制;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确保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适宜 吸氧浓度 氧中毒 给氧时间 给氧压力
  • 简介:摘要对麻醉手术后复苏患者进行连续性脉搏饱和度仪(SpO2)监测,初步判断患者的和指数,对Fio2在40%,SpO2仍低于≤96%患者进行积极原因分析,及早发现导管移位、肺不张等,并进行对症处理,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术后复苏 脉搏氧饱和度仪 氧和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就我国院前急救心肺复苏过程中不能及时进行给、通气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调查,对该类患者预后生存质量下降,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进行分析,对不能进行给的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市场上急救给设备相关功能进行调研并对企业研发的相关设备的功能进行介绍。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黄金时间 通气供氧 窒息氧合
  • 简介:摘要:就我国院前急救心肺复苏过程中不能及时进行给、通气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调查,对该类患者预后生存质量下降,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进行分析,对不能进行给的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市场上急救给设备相关功能进行调研并对企业研发的相关设备的功能进行介绍。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黄金时间 通气供氧 窒息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