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异型毛细白血(HCL-V)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HCL-V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9岁男性,入院时贫血和脾重度增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贫血、血小板减低,结合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外周血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等结果,诊断为HCL-V。接受白细胞单采术去除过高白细胞、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化疗后,贫血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脾脏较前缩小。结论HCL-V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增殖性疾病,常伴巨脾和高白细胞血症,临床上要和经典型毛细白血和脾边缘区淋巴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该病诊断除了观察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之外,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BRAF V600E和MAP2K1等基因突变检测可以协助诊断。联合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有望改善HCL-V的预后。

  • 标签: 白血病,多毛细胞 诊断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异型毛细白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收治的1例变异型毛细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4岁男性,确诊变异型毛细白血后行CCR(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克拉屈滨)方案诱导化疗,复查外周血及骨髓微小残留(MRD)均阴性,考虑完全缓解。结论变异型毛细白血隐匿,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免疫分型、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检查结果。一线治疗首选克拉屈滨,可达到长期完全缓解;早期应用利妥昔单抗能够达到长期MRD阴性。临床上应注意结合各种检查以鉴别诊断。

  • 标签: 白血病,多毛细胞 治疗结果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毛细白血(HCL)是一种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临床患者多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和脾大,病程进展缓慢。HCL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特定的分子生物学异常。HCL的经典一线治疗方案以嘌呤类似物(PNA)克拉屈滨和喷司他汀±利妥昔单抗为主,但约50%患者接受一线治疗后,仍发生难治或疾病复发。随着近年对HCL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以BRAF抑制剂、抗CD22重组免疫毒素,以及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药物,在复发/难治性HCL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拟就HCL的疾病特点和诊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现有HCL治疗程序的更新提供参考。

  • 标签: 白血病,多毛细胞 诊断 治疗 进展 嘌呤类似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异型毛细白血(HCL-V)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HCL-V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72岁男性,伴有脾大和皮肤肿块,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偏高、重度贫血和血小板减低。外周血免疫分型: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96.5%,B淋巴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97.0%,表达HLA-DR、CD11c、CD19、CD20、CD22、CD103、FMC-7、sLambda和bcl-2,不表达CD5、CD10、CD25、CD38。行嘌呤类似物和利妥昔单抗化疗,病情好转。结论HCL-V临床少见,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查,避免误诊。

  • 标签: 白血病,多毛细胞 变异型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毛细白血(HCL)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和脾脏,骨髓活检是最可靠有效的诊断方法,但常因骨髓纤维化、干抽而不能获得满意的标本。HCL为惰性淋巴瘤,临床进展缓慢,在极短时间内伴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则更是罕见,有待对更多病例进行观察,总结经验,提早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复发外周血白血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血白血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的结果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为急性髓系白血患者,B组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结果:在流式细胞术检验后,A组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高于B组,在预测阳性率方面低于B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阴性率方面,A组和B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情况方面,MRD阴性患者复发率为27.27%,MRD阳性患者复发率为79.4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复发外周血白血细胞中,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查,能更好、更准确的预测出急性白血的复发,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外周血白血病细胞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复发外周血白血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血白血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的结果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为急性髓系白血患者,B组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结果:在流式细胞术检验后,A组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高于B组,在预测阳性率方面低于B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阴性率方面,A组和B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情况方面,MRD阴性患者复发率为27.27%,MRD阳性患者复发率为79.4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复发外周血白血细胞中,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查,能更好、更准确的预测出急性白血的复发,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外周血白血病细胞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LL)是成熟的B淋巴细胞肿瘤性或克隆性增生的结果。它的定义是: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超过于10×10^9/L及骨髓中淋巴细胞浸润达40%以上。若存在B细胞克隆性的免疫标志,则淋巴细胞计数即使小于5×109/L,亦可确诊为CLL。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B淋巴细胞肿瘤 克隆性增生 流行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estenblot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CML)细胞系K562细胞经过物理及化学因素(饥饿和伊马替尼)处理后,出现凋亡现象。方法应用Westernblot技术、细胞培养、蛋白质提取和定量以及凋亡的始动及执行因子Caspase-3(全长和活化)作为一抗体,羊抗兔辣根过氧物酶偶联IgG(H&L)作为二抗来检测CML细胞系K56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应用Westernblot检测肿瘤细胞即K562细胞出现凋亡同时Caspase-3有高表达。

  • 标签: Western blot K562细胞 凋亡 Caspase-3
  • 简介:摘要在BCR-ABL融合基因的鉴定和针对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问世后,慢性粒细胞白血(CML)的诊断和治疗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对CML患者的管理方式和疾病预后。大多数西方国家认为CML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并不一样。目前,对CML治疗及预后的关注更多集中于TKI的停药研究,此外,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是目前存在于全球范围内更深层次的问题。文章对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CML的研究进展、停药试验及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等方面的报道作一介绍。

  • 标签: 白血病,粒细胞,慢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BCR-ABL 停药试验 中低收入国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白血患者共100例,采用MICM分型方法,从100例急性白血患者中筛选出22例混合型细胞白血(MAL)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从剩下78例患者中随机抽取急性髓细胞白血(AML)36例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2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MAL组患者外周血细胞中位数高于AML、AL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红蛋白中位数、血小板计数中位数分别和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L组采用DVCP、DVLP方案和采用DOAP方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MAL的CR率与AML、ALL的CR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临床诊断复杂,预后不佳,以髓系和淋系抗原共同表达最多,因此在临床上通常采用兼顾AML和ALL的标准剂量诱导方案来对患者进行化疗。

  • 标签: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诊治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儿初诊时即表现为急变期的临床特征。方法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医院儿科收治的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为首诊的2例CML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病史、体格检查资料及骨髓检查、基因检查等结果,并对2例患儿进行随访。同时,以"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急变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BCR/ABL"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ildren""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last crisis""BCR-ABL"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结果2例患儿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分别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以及发热、腹痛等,既往均不存在CML病史。通过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CML急变期。治疗上应用达沙替尼口服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但是2例患儿分别在诱导和巩固化疗阶段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均取得了血液学的缓解,其中例2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但是2例患儿均在诊断后9~10个月出现了疾病复发。通过文献检索,检测到2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共22例患儿。其中最大宗的文献报道了17例初诊即为CML-急变期的患儿,14例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化疗,3例仅采用TKI单药治疗。17例中,有1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最终13例存活(5年生存率74%),4例死亡,中位随访28个月(范围16~78个月)。结论以ALL为首诊的儿童CML与费城染色体阳性ALL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可以通过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方法与ALL进行鉴别。治疗上可应用二代TKI联合化疗诱导缓解以取得血液学缓解,对二代TKI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寻找HLA匹配的供者。此类患儿可能出现迅速复发,需密切监测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变期 BCR-AB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CML)与类白血(L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与20例类白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特点、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CM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隐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及幼粒细胞总数均明显增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部分病例可见“侏儒型”巨核细胞及戈谢细胞样组织细胞;LR发病对象年龄不确定,通常有明确病因,外周血细胞总数虽增高,但通常不及CML,骨髓粒系毒性变明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与积分显著增加。结论CML与LR在临床表现、外周血检查及骨髓改变中均有显著区别,仔细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对于鉴别两者,特别是两者合并出现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类白血病 外周血 骨髓 临床病理
  • 简介: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是肿瘤领域内少有的获得显著临床进展的癌症。只要在慢性期内及时发现并坚持药物治疗,“慢粒”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带癌生存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如何和癌“和谐相处”,无疑是每个“慢粒”患者最想了解的。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粒 患者 病管理 恐惧 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