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罗尔斯的正义战争,一是并未为其“民主的和平”提供一种比较令人信服的证明,同时,他在证成其民主的和平的过程中,在经验层面的论证方法和规范层面的论证方法之间进行较为随意的取舍,取舍的标准在于哪种论证方法有利于自己的论证;二是所使用的“法外国家”这一概念不甚恰当,对法外国家提出的战争理由并不是充分的;三是非常关注开战正义和作战正义,但是并未给予战后正义应有的重视,这也是当今关于正义战争研究的一个普遍缺陷。

  • 标签: 正义战争观 法外国家 万民法
  • 简介:本文考察了以奥古斯丁、阿奎那和格老秀斯为主要代表和前后承递关系的西方正义战争理论的传统及其变迁。文章指出了西方正义战争理论的立场、困境及其合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当代正义战争理论的三大主要倾向,批判了当前西方世界流行的道德主义正义战争,强调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正义战争原则,恢复其伦理道德思考的本质,而不应简单地将其视为道德主义的政策工具。

  • 标签: 正义战争理论 外国 国际法 战争伦理 国际关系 人道主义
  • 简介:儒学视域中的《孙子兵法》正义战争理论分为两部分:战争本身的正义性和战争行为的正义性。战争本身的正义性来源有二:一是合于民意与民利;二是战争的预期结果须"胜敌而益强"。战争正义性的两个来源是有机统一的,缺一不可:缺乏前者,战争本身从起源处便已经失去了正当性;不顾后者,战争的结果完全可能违背民意与民利而最终致使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战争行为的正义性有其独立的价值与意义,不应将战争本身的正义性同战争行为的正义性相混淆。战争行为的正义性表征为三个原则:一是对平民应该区别对待,不伤害无辜民众;二是在战争中禁止不合军事目的的武力行为,其目标指向实物;三是战争中具体行为的预期结果应合乎实际利益。

  • 标签: 儒学 《孙子兵法》 正义战争 战争行为
  • 简介:通过国际法限制战争以至最终消灭战争,始终是国际法学界的一个努力目标。该文从战争论的演进剖析其实质,进而探讨当代正义战争论对现代国际法与现代国际实践的影响。

  • 标签: 正义战争 和平立场 国际法 国际实践
  • 简介:战争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有组织的政治暴力.根据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战争伦理大致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在战争伦理中最重要的是所谓"正义"问题."正义"与"非正义"这对概念并非规定战争的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煽动人们拥战或反战热情的主观态度和伦理立场的表达.

  • 标签: 战争伦理 正义 权利 行为 责任
  • 简介:马克思主义战根源学说不仅阐明了暴力关系根源于经济关系的原理,而且强调阶级社会的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利益冲突。近年来,国内军事理论界有学者提出所谓“战争根源于经济利益冲突”的观点,试图将战争的阶级经济根源归结为超阶级的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种“经济利益冲突论”抹杀了战争的阶级性,以“国家利益”掩盖政治分歧,从根本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根源学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战争观 战争根源
  • 简介:马克思主义战是关于战争的起源、本质和制约战争诸因素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观察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战研究分析和把握当代战争性质的基本标准,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提出“不断提高领导军事斗争准备、带领部队完成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本领”的要求,用科学发展开拓党委领导作战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就一定能在充满变数的时代挑战中,牢牢把握新时期军事斗争主动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信息化条件 作战任务 战争观 军事斗争准备 党委领导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在美国形成的反恐文化(Ⅰ)需要国际社会化才可能成为国际反恐文化,美国反恐文化(Ⅰ)上升为国际反恐文化(Ⅰ),美国试图通过战争的胜利使"先发制人"与"单边主义"的反恐观念成为主流国际反恐文化

  • 标签: 反对恐怖主义 建构主义分析 恐怖主义战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9
  • 简介:在美国形成的反恐文化(Ⅰ)需要国际社会化才可能成为国际反恐文化,美国反恐文化(Ⅰ)上升为国际反恐文化(Ⅰ),美国试图通过战争的胜利使"先发制人"与"单边主义"的反恐观念成为主流国际反恐文化

  • 标签: 反对恐怖主义 建构主义分析 恐怖主义战争
  • 简介: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哲学核心范畴是正义正义不仅能维护国家的稳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而且还能驾驭个人与灵魂,使理性、激情、欲望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柏拉图的正义是实现美善统一的价值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他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理想国。

  • 标签: 柏拉图 正义 和谐 理想国
  • 简介:战争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确定对待战争正确态度的客观依据。要正确认识当代战争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性质的基本观点,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识战争性质、根据政治目的区分战争性质、依据具体情况区分战争性质、依据时代特点多视角判定战争性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战争性质 政治目的 正义性
  • 简介:法治不仅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形式要求和系统的体制性安排,更重要的是实质性权利义务配置原则和基础性正义观念。本文认为社会正义是政府法治的基础和根据,分析了我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变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正义观念及其法治意义。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在法治中的角色,认为政府秉持的自我智识能力的立场,也是法治中不可或缺的正义前提。一个实践主义的认识论对于实现有效的法治治理是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法治 社会正义观 政府合法性
  • 简介:200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张胜的作品《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这对于中国的传记文学或军旅文学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尽管这部作品的文体人物传记,但这部作品本身包含着突破文体界线的诸多因素和能量。更重要的是,它从心灵真实出发,去抵达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去抵达一代人的命运,去抵达血与火交织的历史中的正义。读了这本书,会让人感到,革命、战争要素注入文学,会有多么巨大的能量;同样,这样的一本书,肯定也不只是军人、战争、革命和“政党政治”这些宏大词汇所能限定得了的。

  • 标签: 战争要素 正义 历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军旅文学 传记文学
  • 简介: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共同理论旨趣,然而对于何为生态社会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质,不同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在奥康纳看来,生态社会主义之正义就在于生产正义,这是生态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只有生产正义和分配正义的相互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目标。

  • 标签: 奥康纳 生态社会主义 生产正义 分配正义
  • 简介:《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老子》 老聃 战争 战争观
  • 简介:孙武,又称孙子、孙武子,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乐安冷山东惠民)人。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5世纪初。孙武是陈国公子完的后代。公元前762年,陈完奔齐,受到齐桓公敬重,用为工正(掌百工和宫营手工业),改名田完。田完五世孙田书伐营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乐安。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孙武投奔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推荐,

  • 标签: 孙武 战争观 公元前 齐桓公 手工业 吴国
  • 简介:当今世界,和平与战乱共处、冲突与交往并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几次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对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主义战具有一定的挑战,科学认识这三次战争的深刻根源就成为当代理论者的一种责任。

  • 标签: 马克思 战争 根源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