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原冈不明的散发性成年起病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部位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外系、小脑、自主神经、脑干和脊髓。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三大综合征:表现为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黑质一纹状体变性(SND)、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Shy—Drager综合征(SDS)和表现为共济失调的散发性橄榄小腑萎缩(0PCA)。

  • 标签: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锥体外系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变性疾病 多系统萎缩 神经系统
  • 简介:橄榄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bellaratrophy,OP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明显的小脑萎缩为病理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靠病理确诊,但病理诊断又难以在患者生前进行。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及MRI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

  • 标签: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磁共振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橄榄小脑萎缩(OPCA)的临床表现及其在MR影像表现上的特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OPCA患者(OPCA组)的临床及MR表现.另选择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分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每组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测量.结果8例OPCA患者均为散发病例,临床以小脑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及锥体外系症状多见.头颅MR表现为小脑和脑干萎缩,特征性表现为“十字征”.OPCA组患者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0.63±2.16)和(16.74±4.37)mm,与对照组[(27.14±1.73)和(22.28±1.4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在21~30岁组和31~40岁组上下径及前后径数值最大,随着年龄增大数值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是诊断OPCA的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可以提高OPCA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磁共振成像 十字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橄榄小脑萎缩的临床表现及MR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橄榄小脑萎缩患者共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MR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前后径、上下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在对橄榄小脑萎缩诊断时,可以基于临床表现及MR结果对疾病加以界定。

  • 标签: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 临床表现 MR诊断
  • 简介:报告手术证实小脑萎缩110例,主要CT表现为小脑半球及(或)蚓部沟增多,增宽及不同程度第四脑室、前池、小脑角池、环池及小脑上池扩大。建议采用后颅窝薄层扫描以减少或避免后颅窝伪影干扰。提出小脑半球或蚓部沟在2条以上,小脑半球沟宽度超过1mm,蚓部沟宽度超过2mm,并有相应的小脑症状及体征,即可诊为小脑萎缩。还讨论了小脑萎缩的原因及其CT表现。

  • 标签: 小脑萎缩 CT诊断
  • 简介:小脑萎缩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小脑体积缩小的性病变,常见的病因为遗传、脑外伤、脑梗死、动脉硬化、酒精中毒等。主要症状是行走时摇摇晃晃,身体不能保持平衡,四肢动作失调,不能按自己的意志活动,不能持久地保持一种姿势。肌肉关节僵直发硬,两手出现不随意颤抖。

  • 标签: 小脑 平衡 锻炼 作业 病人 动脉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十细胞(Human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hUMSCs)治疗小脑萎缩(Cerebellaratrophy,CA)的临床疗效。方法健康新生儿脐带中分离MSCs,连续体外扩增,采用鞘内注射(2.5×10^7/5mL)结合静脉滴注(7.5×10^7/100mL)的方法,治疗57例小脑萎缩患者,每次治疗剂量为1.0×10^8个细胞?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为72.0%,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79.0%,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hUMSCs治疗小恼萎缩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小脑萎缩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春西丁辅助治疗小脑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小脑萎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行小脑神经肝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长春西丁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维生素B3、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ADL评分法中的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2%(P<0.05),且辅助用药期间未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神经肝细胞移植术后给予长春西丁辅助治疗小脑萎缩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春西丁 辅助治疗 小脑萎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肾汤对老年性小脑萎缩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的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补肾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疗程为2月,2月后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结果补肾汤治疗组对于小脑萎缩的患者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汤对于小脑萎缩患者具有治疗效果。

  • 标签: 补肾汤 小脑萎缩
  • 简介:有不少人认为“人老了,脑子会萎缩,必然变痴呆。”因此诚惶诚恐,紧张不安,四处求医问药。殊不知,脑萎缩可防可治,病情也可以控制,得了脑萎缩并不等于就是老年性痴呆症。

  • 标签: 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症 求医问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的梗(如腔梗,全称叫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老人在做脑部影像学检查时,除了发现梗死病灶,还会一并发现脑萎缩。对此,其家人可能有些困惑:脑萎缩了?没觉得他(她)智力明显下降啊。这不奇怪,因为脑萎缩的症状未必明显、未必典型。本病多在50岁以后起病,缓慢进展,不易被发觉,往往病程长,而且可能逐渐加重,

  • 标签: 脑萎缩 脑梗 脑深部 梗死病灶 影像学检查 程长
  • 简介:摘要季占发主任医师认为脑萎缩的中医病机,其病位虽然在,但从脏腑辩证来说,则定位在肾。因肾主骨生髓,髓通于为髓海,肾虚髓海不足为本虚,而瘀血痰浊犯则为标因,标因一旦形成,则又加重脑部的损伤,则升为主要致病因素。故此病的治疗原则应以补肾填精,调畅气血、化瘀豁痰为主。

  • 标签: 补肾填精 化瘀豁痰 脑萎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角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小脑角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对3例有临床症状、要求手术的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3例无症状患者予以观察及CT或MRI随访。结果3例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听力丧失,且伴不全性面瘫,2例术后面肌痉挛好转但听力减退无变化;3例无症状的患者行CT或MRI随访2年未见脂肪瘤明显增大。结论结合CT或MRI可确诊本病。对症状明显者应行肿物显微手术切除。

  • 标签: 小脑脑桥角 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为探讨伴小脑萎缩的PLA2G6基因相关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文中报道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3例伴PLA2G6基因突变的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3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除锥体外系症状外,头颅磁共振成像均可见小脑萎缩,全基因组测序显示PLA2G6基因杂合突变,2例患者二代测序发现c.991G>T(p.D331Y)常见突变位点。本报道扩大了该病的临床表型谱,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此类疾病。

  • 标签: 帕金森障碍 小脑 萎缩 突变 PLA2G6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