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脊髓临床症状的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到治疗肝脊髓更为有效的途径。方法对12例肝脊髓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患者双下肢痉挛瘫痪,1例患者双下肢运动不灵活;双下肢肌力0级、1级、2级、4级病例数分别为5例、5例、1例、1例;跟腱反射亢进8例;病理征阳性4例;踝阵挛阳性5例。治疗以后,有6例患者因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有4例患者因为因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只有1例肝脏移植患者和1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或者有一些疗效。结论肝脊髓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有必要对肝脊髓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找到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标签: 肝性脊髓病 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MRI信号改变和术后疗效之间的的关联。方法对20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MRI影像表现在T1、T2加权像上进行信号分析,并将MR信号改变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影像信号改变和脊髓型颈椎的手术疗效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结论脊髓型颈椎的MRI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的中医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探讨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的一系列中医药治疗及理疗康复护理。结论通过及时的治疗及康复护理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至关重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中医 护理
  • 简介:20014年入秋以来,我县部分种鸡场和商品蛋鸡场的鸡群,在产蛋高峰时出现产蛋率逐步下降的现象,一时间众说纷芸,有的怀疑饲料原料有问题,有的怀疑预混料有假,有的怀疑维生素缺乏……笔者经过下乡调查并取病例送实验室诊断,结果为脑脊髓炎(AE)。其原因是都没有进行AE疫苗免疫。商品蛋鸡只是短时间的产蛋下降,而对种鸡影响极大,由于该病毒能垂直传播,21日龄以下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经济损失很大,因此种鸡的AE苗的免疫,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引起重视。

  • 标签: 脑脊髓炎病 疫苗免疫 种鸡场 商品蛋鸡 维生素缺乏 实验室诊断
  • 简介:脊髓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引起肌无力和肌萎缩等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1,2]的报道。活产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是第二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仅次于囊性纤维化。文献显示,中国南方SMA致病基因SMN1携带者率为1/35~1/80[3],与国外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MUSCULAR 肌无力 文献显示 携带者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实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34例和实验组1(实行单纯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回。定术)34例、实验组2(实行后路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固定术)34例,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评估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神经功能优良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术后随访1~3个月,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对照组较两实验组显著(均P〈0.05)。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效果较好。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MCM)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MCM患者4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8%,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MCM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有效。

  • 标签: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流行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脑膜炎。探讨该病的传染源、治疗和预防方法。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病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行脊髓膜炎的临床防治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流行脊髓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60例流行脊髓膜炎患者早期发现患者,就地呼吸道隔离治疗。密切观察接触者,医学观察时间为7d,治愈率为97%。结论流行期间加强卫生宣教。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应用脑膜炎球菌A群菌苗,保护率达90%以上,从而使我国流脑发病率大大降低。

  • 标签: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2007年4月至2013年2月住院的重度脊髄型颈椎病患者102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采用颈椎前路脊髓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合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52例采用Ⅰ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手术疗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标准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治疗组综合改善率为96%,对照组综合改善率为83%。结论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解除了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彻底减压,脊髓血供可得到提高和改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患者治疗周期短,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 标签:
  • 简介:2100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开辟了丝绸之路。此后,这条经贸走廊成为了中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临亚太经济圈,西临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大走廊"。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港的渝新欧国际铁路线被认为是横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大动脉"。

  • 标签: 丝绸之路 经济带 动脉 亚太经济圈 欧洲经济圈 中西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0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实验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颈椎前路椎体融合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实验组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少。结论采用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体融合 颈椎后路单开门
  • 简介:[目的]评估颈椎压力固定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器对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应用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行X正侧位片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每例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JOA评分随时间顺序逐渐升高,6个月内所有病例椎间全部融合,椎间高度在术后即显著恢复,3月内下降,术后6月趋于稳定,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器治疗早中期脊髓型颈椎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效果.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压力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需求进行质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脊髓损伤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康复期的生存质量、患者具体个人信息、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生理学指标和功能活动指标等进行考察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估影响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和治愈时间的主要因素,总结患者重点护理需求,设定具有针对的护理项目。结果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康复治疗方法等,患者的护理需求应从这几个主要方面入手。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需求的质研究对于促进护理方式的选用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影响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的社会人口统计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康复期治疗方法等。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保障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脊髓损伤患者 康复期 护理需求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咸阳市1~7岁(不含7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麻疹、乙型脑炎(乙脑)及流行脊髓膜炎(流脑)免疫水平状况,评价预防接种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7岁健康儿童血清中脊灰、麻疹、乙脑及流脑IgG抗体,分析保护率。结果咸阳市脊灰、麻疹、乙脑及流脑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65%、95.67%、94.01%、89.94%;4种抗体保护水平均基本达到了85%以上;乙脑抗体阳性率以乾县(83.61%)和武功县(85.00%)为最低,流脑抗体阳性率以武功县(70.00%)和旬邑县(85.00%)为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咸阳市1~7岁健康儿童针对脊灰、麻疹、乙脑、流脑的抗体水平达到保护率,但应继续加强相关抗体水平监测工作,巩固计免工作成效。

  • 标签: 健康儿童 IGG抗体 监测
  • 简介:背景:弥散张量成像是一项常用于大脑临床研究中的技术,但很少用于脊髓损伤的诊断或预后。目的:采用显微技术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测脊髓离断情况,这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损伤模型。方法:健康SD大鼠12只在精确显微技术下制备脊髓损伤模型,6只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用核磁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实验组大鼠造模后脊髓离断情况,用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神经电生理改变情况,利用斜坡实验和BBB评分评价大鼠造模后的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大鼠苏醒后双下肢全瘫、尾巴不能摆动、尿潴留;弥散张量成像图像显示其T10段脊髓完全离断;运动及感觉诱发电位波形较对照组均未引出;造模后1d、造模后1,2,4周斜板试验角度均小于30°,BBB评分均少于10分,随时间延长,部分大鼠可见后肢刺激反射,但无主动性功能活动,局部脊髓结构破坏严重。说明精确显微技术能成功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且在弥散张量成像图像上清晰可见T10段脊髓完全离断。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脊髓损伤 显微技术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开门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CSM)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多节段CSM患者52例,实施双开门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的26例作为观察组,另26例实施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开门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多节段CSM能够获得脊髓充分减压,促进椎体融合并提高颈椎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 植骨融合术 侧块螺钉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骶管内药物注射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140例完全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骶管内药物注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Crede手压法、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骶管内药物注射。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评定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等。【结果】1个月的疗程结束后,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症状和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骶管内药物注射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骶管内药物注射联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对治疗SCI患者神经源膀胱的疗效优于常规的膀胱功能训练。

  • 标签: 骶管内用药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