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因子-kB(nuclearfactor-kB,NF-kB)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的一种转录因子,在细胞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细胞因子,DNA损伤等因素刺激后可被活化,增强多种基因的转录,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粘附分子,受体,急性期蛋白等,尤其为多种细胞因子转录所必需,包括TNF-α(tumornecrosisfactor-α),IL-1,IL-6,IL-8等在炎症反应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炎症介质,而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又是多种疾病状态发生发展的基础,且可导致失控的炎症反应,造成宿主自身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广泛损害,进而引起SIRS(systemicinflamatoryresponsesyndrome)、ARDS(da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MODS(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甚至死亡,因此NF-kB是多种信号转导的汇聚点,本文对NF-B对细胞因子的基因调控及其及炎症反应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对炎症反应的控制提供治疗措施。

  • 标签: 核因子-KB 细胞因子 基因调控 炎症反应 核转录因子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简介:目的建立细胞因子的基因检测方法,观察其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情况.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部分免疫相关性疾病和肿瘤病人外周血或组织中1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单个细胞和23例肿瘤病人癌组织主要表达Th2类细胞因子(IL-4、6、10、13),15例肾病综合征病人主要表达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16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病人主要表达IL-2、IL-4、IL-6,而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细胞中未检出细胞因子.结论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可用来反映多种疾病的病理变化.

  • 标签: 细胞因子 表达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6 肿瘤病人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对单一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单一细胞在HSV-2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HSV-2(333株)感染单一细胞,于病毒感染1,3,5,7日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TNF-a、IL-6的含量。结果HSV-2感染后1日,单一细胞分泌TNF-α水平显著降低。HSV-2感染后1,3日,单一细胞分泌IL-6水平显著降低,以后,病毒感染单一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逐渐增高,到第7日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HSV-2能抑制单一细胞分泌TNF-α和IL-6。而这两种细胞因子在HSV-2致病和机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2型 单一核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目前PCR技术已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中,应用IL-2(或与IFN合用)治疗感染疾病亦取得了一定疗效,目前细胞因子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

  • 标签: 细胞因子临床意义
  • 简介:近来研究发现,许多肝脏疾病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这些细胞因子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TNF—α、IL-6、IL-18等细胞因子与肝脏损伤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人工肝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标签: 细胞因子 肝损伤 人工肝
  • 简介:人胚胎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成功地得到增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脑损伤早期,脑局部产生影响神经再生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体外能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 标签: 细胞因子 脑外伤 早期 人胚神经干细胞 神经再生
  • 简介: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糖蛋白。它们是局部或系统内的细胞间调节因子,在体内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即可作为机体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又可作为与其它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因子而发挥多种生物效应。80年代后人们开始了解到这些细胞因子的理化性质,分子结

  • 标签: 肿瘤 治疗 白细胞介素 TNF 干扰素 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其它以瘢痕形成方式愈合的组织不同,原有组织(骨)再生并且保存了先前存在的组织特性。这土复杂过程包括骨折瞬间开始的一系列链式阶梯反应的再生活动。

  • 标签: 骨折愈合过程 相关细胞因子 组织特性 生理过程
  • 简介: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喷雾剂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方法34例进入血液层流室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口腔溃疡发生情况、愈合时间、溃疡分布、平均愈合天数及溃疡VAS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口腔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口腔溃疡伪膜发生率、平均愈合天数及患者口腔溃疡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b-FGF可减少患者口腔溃疡伪膜的发生,使口腔溃疡面提前愈合,提高患者痛阈,降低患者疼痛感,有助于以较好状态;度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期.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异基因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溃疡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b-FGF喷雾剂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口腔溃疡的影响.方法:将34例进入血液层流室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口腔溃疡发生情况,愈合时间分布,平均愈合天数及病人口腔溃疡VAS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口腔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口腔溃疡伪膜发生率,平均愈合天数及病人口腔溃疡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b-FGF可减少病人口腔溃疡伪膜的发生,使口腔溃疡面提前愈合,提高病人痛阈,降低病人疼痛感,以较好状态度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期.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形成的病理基础。现在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纤维增生性疾病,有多种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是这些炎症细胞中的重要的一员。本文就单核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单核细胞 细胞因子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AS) 纤维增生性疾病
  • 简介:重症肌无力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将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Th2细胞两个亚类,Th1分泌IFN-γ、IL-2为主,参与细胞免疫;Th2分泌IL-4、IL-5、IL-6、IL-10等,参与体液免疫.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细胞因子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简介:目前有关造血的基因重组的细胞因子不断出现,如EPO、TPO、G-CSF、SCF及多种白介素等等。如何评价这些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基中对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途径。本文就常用的几种体外培养体系及方法作一探讨,以提供检测基因重组细胞因子活性的有效方法。①培养体系的选择,大致分为二大类:琼脂培养法主要用于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培养甲基纤维素法,用于CFU-E、BFU-E、

  • 标签: 生物活性 重组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方法 放射医学研究所 基因重组 医学科学院
  • 简介:1990年第1次报道了编码外源抗原的裸露质粒DNA(nakedplasmidDNA)注射小鼠后可以在体内表达抗原基因。尔后,一系列动物实验证明DNA疫苗能诱导针对其所编码抗原的体液或细胞免疫。由于DNA疫苗免去了烦琐的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步骤,更重要的是,基因在体内的表达及诱导免疫的过程,模拟了自然状态下机体感染外源病原生物表达抗原及诱导免疫的过程。因此,DNA疫苗系统一经建立,便很快成了抗感染、抗肿瘤免疫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DNA疫苗 基因佐剂
  • 简介: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外生殖器及肛周部位的增生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其发病与否取决于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状态,而细胞免疫的作用与细胞因子,尤其是Th1、Th2细胞因子有关。通过降低Th1细胞因子水平,升高Th2细胞因子水平来实现其免疫逃逸而致病。

  • 标签: 尖锐湿疣 IFN-Γ 白细胞介素 TNF—α
  • 简介:CD4+T细胞两个亚群在血吸虫肉芽肿的免疫调节中扮演了不同角色。IL-4,IL-5等Th2细胞因子参与促进虫卵肉芽肿形成,而IFN-r为主的Th1细胞因子则起抑制作用。两个细胞.亚群通过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抑制,又相互调节,共同参与宿主的保护性免疫。

  • 标签: 免疫调节 TH1细胞因子 亚群 血吸虫病 TH2细胞因子 IFN-R
  • 简介:从被发现到能够得到大量天然或基因重组产物,细胞因子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的调节分子的角色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消化管,如同机体的其他器官,其发生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但具体机制至今尚未明了.已有文献报道胚胎期胃肠的发生与间充质的作用有关[1],并认为这种相互作用除了上皮细胞与间充质细胞直接作用外,也与基膜成分、激素、多种生长因子有关[1],是一个细胞细胞细胞与分子、分子与分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调节过程.因此,对各种绌胞因子在胃肠发生过程中定位与表达时相的研究,对绌胞因子与受体相互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胃肠发育的机理.本文现就胃肠上皮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胃肠胚胎 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a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CIK细胞和SGC-7901细胞株共同作用,然后测定人CIK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培养的SGC-7901细胞株作用1~8小时后,弃含有茶多酚的培养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然后测定其死亡和凋亡数,用CIK细胞作对照组.结果茶多酚浓度400mg·L-1,作用CIK细胞4小时后能明显增强CIK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与未诱导组和其它浓度组相比P<0.01;CIK细胞对经茶多酚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株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种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CIK和SGC-7901细胞作用1~8小时,弃诱导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后,均能诱导其死亡和凋亡,在茶多酚浓度400mg·L-1、诱导时间4小时时最明显;同一浓度的茶多酚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率明显高于CIK细胞对照组.结论茶多酚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经茶多酚处理的SGC-7901细胞株更易被CIK细胞杀伤.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内茶多酚能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有效浓度内对人CIK细胞细胞毒性.

  • 标签: 茶多酚 人胃癌细胞株 CIK细胞 抑瘤活性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IgE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萤光法及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方法对45例哮喘儿童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测定IgE,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照组为20例健康儿童.结果哮喘发作期、缓解期CD+3,CD+4T细胞及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CD+8T细胞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作期CD+4T细胞及CD+4/CD+8高于缓解期(P<0.05).发作期IL-2,IFN-γ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IL-4,IL-6,IL-8和IgE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缓解期IL-2,IFN-γ低于对照组(P<0.01),IL-4,IL-8,IgE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缓解期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哮喘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提示儿童哮喘应长期抗变应性炎症治疗.

  • 标签: 儿童 哮喘 IGE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