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880-1942),著名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早年在日本东京学习西洋绘画和音乐。归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学校任教员。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专研戒律。因法号“弘一”,世人又常称其“弘一大师”。

  • 标签: 高等师范 日本东京 教育家 文学家 书画家
  • 简介: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推门进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

  • 标签: 李叔同 节选 音乐教师 师范学校 弘一法师 音乐教室
  • 简介:<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送别歌早在二十年代就风靡一时了。前两年放映电影《城南旧事》又唤起人们对它的怀念,歌的原作者,就是弘一法师——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是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又是音乐家,还是戏剧家和诗人,以一身兼数家而无不精通。

  • 标签: 李叔同 中国近代史 音乐家 弘一法师 送别歌 二十年代
  • 简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标签: 李叔同 送别 长亭
  • 简介: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

  • 标签: 传奇人生 李叔同 中国艺术史 返璞归真 留学日本 灵感创造
  • 简介:摘要的艺术教育实践体现了身教重于言教,以艺德为宗旨的精神风范。他讲究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深湛的艺术造诣和全身心投入的教育献身精神,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他的爱国心是以一种个性方式表现出来,走的是一条以美育涵养国民性情,教育救国的路途.

  • 标签: 李叔通 艺术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 博爱奉献
  • 简介:先生,即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僧人,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很深,乃后世可表之"大器"。先生的一生被后人分为前后各半段,前半段他在中国文学与艺术教学的发展上作出贡献,常为后人乐道。后半段剃度出家,从此息心念佛,执于弘法,不为人表。出家前的同是一个诗词书画、印文碑帖、古玩戏曲样样精通的风雅才子。他从小接受严格的蒙学教育,读过的古书很多,如《百孝图》、《孟子》、《古文观止》、《说文解字》

  • 标签: 李叔同 器识 《古文观止》 《说文解字》 中国文学 弘一法师
  • 简介:想象与虚构中的金梅笔者在前些年所作一部传记的后记中,曾经作过如下的表述:“传记是传记,小说是小说,传记必须严格遵从事实的真实,小说则可以虚构和想象;有所谓‘传记小说’者,固为文体之一种,但我所忧虑的是,既为传记,又作小说,真幻相杂,疑信参半,易...

  • 标签: 李叔同 弘一大师 郁达夫 小说笔法 传记文学 传记作品
  • 简介:《唱歌法大意》第二、三章已收入郭长海、郭君兮编《集》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然缺第一章。现公布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收藏的该文第一章佚文,同时就部分史实作必要的说明正误。《唱歌法大意》第一章刊于《教育周报》第1期(1913年4月1日出版)第15页至16页,列“学术”专栏,署名。作者时任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艺术教师,此文对于研究艺术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且对近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轫期的音乐教学实践具有认识价值。

  • 标签: 李叔同 《唱歌法大意》 《教育周报》
  • 简介:一百年前诞生的一首怀旧抒情歌曲《送别》,在中国广受传唱。《送别》的原作DreamingofHomeandMother由美国人约翰·庞德·奥德威创作于1851年。后来流传到日本,犬童球溪为它重新谱曲,取名《旅愁》。东渡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犬童球溪的《旅愁》,后填上了中文歌词,取名《送别》。三位作者均具有超人的音乐天赋,但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具有改革创新的志向和忧国忧民的善良之心。而有关同出家的原因和动机,曾有过各种各样的假说,但至今尚未有定说。现提出一个"治标""治本"说,来推断当时皈依佛门的原因和动机。

  • 标签: 李叔同 《送别》 出家 治标说 治本说
  • 简介:近100年来,中国出现的书画大家很多,弘一法师无疑是最奇特的一位。他自身即是卓越的书画家、音乐家、戏剧家以及现代教育家。音乐、书法、绘画、篆刻、戏剧,哪一样到了他这里,都焕发出了遗世独立的魅力,他的哪一些作品拿出来都可以彪炳史册。他总是凌驾于艺术之上,是丰子恺所说的“具有深大的心灵”。他在书法与绘画上的造诣最为世人称道。

  • 标签: 李叔同 弘一法师 书画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教育家
  • 简介:“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这段激情满怀的《金缕曲·留别祖国》,正是津门才子别离祖国,东渡日本探索人

  • 标签: 李叔同 春柳社 中国留学生 黑奴吁天录 日本 话剧史
  • 简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很多人了解一代宗师,都是从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开始的。在民国时期的那一拨群峰矗立的大师之中,绝对算得上是凤毛麟角。

  • 标签: 民国时期 李叔同 才子 长亭 大师
  • 简介: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天津时期、上海时期、留学日本、音乐教育时期、出家时期.其一生的音乐贡献,主要是首创《音乐小杂志》、学堂乐歌创作、佛教歌曲创作和启蒙音乐教育.

  • 标签: 李叔同 生命轨迹 《音乐小杂志》 学堂乐歌 佛教歌曲 音乐教育
  • 简介:<正>学堂乐歌《祖国颂》的作者,自黄炎培先生一九五七年发表文章,并披露其所藏手稿后,一直被认为是作词、配曲。此前这首歌从未在同音乐作品集中出现过,也不见之于研究的专著(如1943年林子青著《弘一大师年谱》)和其它回忆文章中。黄炎培先生的文章说:“我至今还保存着亲笔

  • 标签: 李叔同 祖国歌 手稿 学堂乐歌 黄炎培 文章
  • 简介:同是中国近代罕见的文艺通才,其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金石、诗词诸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一直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道。他在39岁时出家为僧,摒弃俗世诸艺,精研律学,一变而为享誉近世的律宗高僧,这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弘一大师。所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正是同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在俗世还是出家后,皆以处世严谨而著称,故时人或以为他是个寡情之人,甚至闹出不少的笑话。其实不仅重情,而且重义,是那种典型的古道热肠之人。其与刘质平之间的师生情,足以说明这一点。1912年秋,应经子渊之邀,到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两科教席。图画和音乐在当时学校本是不受重视的课程,但由于的才

  • 标签: 李叔同 刘质平 弘一法师 弘一大师 师生情谊 中国近代
  • 简介:你们是登载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史料的唯一专刊,对现代音乐史中的音乐文学“小疑问”,也必会感兴趣吧?那是90年代中期,我与爷爷观赏电影《城南旧事》时,当主题曲《送别》唱起先生填词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 标签: 《送别》 李叔同 音乐文学 音乐史 中国音乐 现代文化
  • 简介:的主要艺术经历及其各时期歌词作品入手,按不同风格将其歌词创作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歌词风格进行具体的阐释,归纳出三个时期歌词的总体风格演变:前期雄浑劲健、高古悲慨;中期空灵清奇、幽远飘逸;后期洗炼冲淡、超诣蕴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立足儒家根本,经历道家修养,最后皈依佛门的思想进程,以及他的儒、道、佛思想既发展变化又融合互补的现象。足见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文化思想的多元化。

  • 标签: 李叔同 弘一大师 歌词 风格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