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手术病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心理不适,观察心理干预对消除心理不适的效果。方法将40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方案,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生理指标和心理差异。结果对研究组病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其心理不适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提高医护服务质量,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心脏术后病人机械通气时的心理不适。

  • 标签: 心脏手术 机械通气 心理不适 护理
  • 简介:摘要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为挽救患者生命,维持有效通气,常常需要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做好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使气道内分泌物及时有效排出,有利于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镇静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43例患者使用镇静治疗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恢复良好19例(44.2%),中残8例(18.6%),重残6例(14.0%),植物生存1例(2.3%),死亡8例(18.6%)。结论通过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严密监测镇静效果,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能够达到更好的镇静效果。

  • 标签: 脑出血 机械通气 镇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金华市人民医院手术后需继续机械通气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成功组(57例)与失败组(30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是否为急诊手术,记录患者手术后入住重症医学科24 h内的白蛋白(Alb)、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乳酸(Lac)、机械通气时间(T),计算入住重症医学科最初24 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最差值。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后患者撤机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成功组的Scr、APACHEⅡ评分、Lac、PaCO2分别为66.60 μmol/L、(21.67±4.67)分、2.60 mmol/L、34.50 mmHg,与失败组的79.00 μmol/L、(25.73±4.27)分、5.00 mmol/L、37.80 mmHg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4、3.975、2.609、2.001,P=0.026、<0.001、0.009、0.04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与Scr、APACHEⅡ评分、Lac、PaCO2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B值为0.174,Wald值为6.845,P=0.009,APACHEⅡ评分是手术后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APACHEⅡ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34,曲线的截断点为22.95,此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60%和73.30%。结论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手术后患者撤机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测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结局,但灵敏度不高。

  • 标签: 围手术期 呼吸,人工 通气机撤除法 氧吸入疗法 重症监护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病人结局评价
  • 简介:我科2003年6月收治了1例因纵膈肿瘤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胸腺瘤。术后第1天晨拔除气管插管后病人因出现了急性呼吸衰竭而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方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方式(SIMV+PSV),至2006年5月5日病人因全身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将使用呼吸机期间的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恶性胸腺瘤 术后病人 机械通气 护理 呼吸机辅助呼吸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管理现状,并探讨镇静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6月11日至10月30日,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163例符合要求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ICU治疗情况以及镇静评分。结果163例入组患者共进行机械通气11 261.62 h,在此期间护士评估并记录的镇静评分量表(RASS)评分为2 815次,其中有80.3%(2 261/2 815)的RASS评分为浅镇静,17.4%(490/2 815)为镇静较深,2.3%(64/2 815)为镇静不足;根据指南推荐的镇静水平将患者分为镇静理想组和镇静非理想组,分析患者镇静水平的影响因素发现,相比于男性来说,女性患者的镇静管理水平更为理想(OR值为0.39,P<0.05);使用咪达唑仑会增加患者镇静不理想的风险(OR值为5.60,P<0.05);对患者进行镇静评估的间隔越长,其镇静不理想的风险就越大(OR值为1.70,P<0.05)。此外,镇静非理想组患者的气管切开率(χ2值为9.70,P<0.01)、ICU住院时间(U值为-2.33,P<0.05)及住院费用(t值为-4.26,P<0.01)显著高于镇静理想组患者。结论患者的镇静水平与镇静药物类型、镇静评估间隔密切相关,镇静水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为临床镇静管理以及制订合理的镇静评估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术后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镇静 影响因素
  • 简介:一个北美大型多中心研究显示,“小”潮气量通气较“大”潮气量更能提高ARDS病人的生存率;PEEP和短暂高气道压可复张萎陷的肺单位和改善氧合;在几个北美的试验中,无医师领导的脱机草案能减少通气的时间;由于有证据证明入住ICU前危重病人未获得最佳治疗,促进了早期预警评分和危重监护出诊队伍的发展。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治疗 PEEP 气道压 出诊 多中心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术后并发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延长(PMV)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危险因素对可能出现PMV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腹部术后并发脓毒症且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ICU机械通气时间分为PMV组(机械通气时间≥48 h)和非PMV组(机械通气时间<48 h)。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入ICU时的平均动脉压(MAP)、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心功能指标、降钙素原(PCT),入ICU第1个24 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信息。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PMV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PMV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195例腹部术后并发脓毒症且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27例(占65.1%),女性68例(占34.9%);中位年龄65(21,93)岁;非PMV组91例(46.7%),PMV组104例(53.3%)。单因素分析显示,PMV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均显著高于非PMV组,入ICU时氧合指数(PaO2/FiO2)、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均显著低于非PMV组;与非PMV组比较,PMV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且合并脓毒性休克及高血压的比例亦明显高于非PMV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入ICU时PaO2/FiO2降低〔优势比(OR)=0.995,95%可信区间(95%CI)为0.992~0.999,P=0.010〕、ln PCT升高(OR=1.301,95%CI为1.088~1.555,P=0.004)、ln cTnT升高(OR=1.562,95%CI为1.079~2.261,P=0.018)及合并脓毒性休克(OR=4.967,95%CI为2.461~10.026,P=0.000)是引起腹部术后并发脓毒症患者PMV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aO2/FiO2、ln cTnT、ln PCT及合并脓毒性休克4个变量对PMV均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7、0.638、0.690、0.711,其敏感度分别为50.0%、62.5%、86.5%、74.0%,特异度分别为71.4%、62.6%、48.3%、68.1%;4个变量联合预测的AUC为0.803,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78.0%,提示多变量联合预测PMV的准确性更高。结论PaO2/FiO2降低、PCT升高、cTnT升高及合并脓毒性休克是腹部术后并发脓毒症患者PMV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4个指标联合预测PMV的准确性优于单个变量,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腹部术后 脓毒症 延迟脱机 联合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舌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0例舌癌术后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对照组42例予以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治疗组38例予以右美托咪啶镇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导管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导管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对舌癌术后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带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减少谵妄发生率。

  • 标签: 镇静 机械通气 舌肿瘤 右美托咪啶
  • 简介:摘要 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带来极大的风险,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加重患者的痛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常常导致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同时也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造成不良后果。而且相较于其它手术后的并发症,肺部相关并发症的问题更为突出,发生率也更为普遍,需要引起医生的特别注意。虽然近年来医疗水平飞速发展,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时间相对延长,其发生率也在随之升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发生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危险因素均息息相关。因此,发生前足够的重视、以及早期的预防,发生后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机械通气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心脏病术后的患者早期需要在重症监护室留观,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辅助治疗,机械通气对于大手术后危重患者的治疗极其重要,但这种辅助治疗往往会影响护患、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为达到有效沟通、对症处理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几种对机械通气患者可行的交流方式,阐述了非语言交流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 标签: 非语言交流 心脏术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麻醉复苏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全麻机械通气重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12.00%)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25.00%)更低,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更优,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更短,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麻醉复苏期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