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一年前接到艾文化的电话时,我很吃了一惊。三十多年了,我们没见过一次面。中间收过他一封信,大约是他考取大学后。当时,我是给他回了信的,却没有再收到他的回信。后来,他大学毕业,从办公室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说他分到了省人事厅。这是他打给我的第一个电话,我依然记得他说话的声音,他一定是涨红着脸,暴着脖子上的青筋说的。他很激动。

  • 标签: 花木兰 大学毕业 省人事厅 电话 大学后 办公室
  • 简介:木兰诗》在我国古代浩瀚的诗文之海中,可谓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歌颂劳动人民,揭露战争残酷的鲜明主题与朴素、优美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年代久远,有关木兰的考证,至今众说纷纭,甚至连诗中个剐语句,课本编者的注释也有可商榷之处,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个别语句试作如下分析。

  • 标签: 《木兰诗》 注释 劳动人民 艺术风格 语句 课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第六章镜湖桃林那块奇岩果然地势绝佳,两人站在上面,桃林和镜泊湖尽收眼底,尤其奇妙的是,奇岩上孔窍甚多,旁边有一株大柿树盖下来,又多加了一道屏障。两人从上往下看,桃林湖水历历在目;若从下往上看,却被柿叶和石孔挡住,什么也看不见。

  • 标签: 木兰花 第六章 镜泊湖
  • 简介:今年以来,黄陂区始终抓住建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贯穿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全过程。伞区以惠民利民作为创建的原则,生动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宗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整体文明程度,让文明之风遍披乡野,道德旌帜高高飘扬。

  • 标签: 文明城市 木兰故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人为本 文明程度 文明素质
  • 简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久远,尽人皆知。在我军历史上,也有一个女扮男装、冒名参军的当代“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名叫薛廷华,四川广元市苍溪县元坝乡人,上世纪50年代末参军,先后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参加过西藏平叛、中印自卫反击战等大小战斗百余次,两次负伤,两次荣立三等功,护理过被俘的印军旅长达尔维准将。这样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文革中却被打成了国际大特务,惨遭迫害。

  • 标签: 花木兰 当代 自卫反击战 女扮男装 50年代 传奇色彩
  • 简介: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位朋友空间的视频里听到了这样一首歌"木兰花开哟,花开朵朵香,香了丛林,香了山岗,醉了田野,醉了村庄,这就是木兰花开的地方."优美的歌声让我想到了那木兰花开的山岗,那郁郁葱葱的森林.当随着视频的画面看到了熟悉的云蒸霞蔚的县城时,我深深地感动着.原来,我们居住的县城的早晨是那样的美丽,充满希望.看着视频里那满山岗随风摇摆的木兰,突然间觉得鼻翼间充满着馨香,整个人也轻盈起来,脑海里突然间闪现那一朵朵开得灿烂的木兰花.

  • 标签: 开外 木兰花开
  • 简介:盘旋山壑,绿树丹枫映村落。沿溯桃溪,可睹仙姝正浣衣?四围飞瀑,倒泻银河珠万斛。小憩茶棚,忽听遥天雁一声。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摘要〕《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一首著名的乐府诗,记叙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过程与经过,简练的语言、详细生动的描述,使得这首诗歌过程详细、描绘生动、寓意深刻、感悟深切,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思想深度,体现了当时那个动荡年代生动逼真的生活情境。这是一首战争的史诗,一幅壮丽的画卷,一曲动人心魄的演唱。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木兰这个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不仅仅在道德层面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更要使学生深入理解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女性的刚柔并济的个性特征所起的作用,以及深深渗透在木兰身上的反战意识,对其作人文美学方面的观照,让学生感动之余思考人性,思考战争,崇尚和平。

  • 标签: 〔〕木兰诗人文美学观照 感悟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产前及孕期的保健,减少产后的出血率、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在产程及产后严密监护,正确适时使用宫缩剂,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及休克早期症状,进行有效的救治。结果产后出血率大大降低,保证了产妇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 标签: 产后出血 急救预防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木兰诗》故事反映的并不是隋代的名物制度,木兰故事不可能发生在隋恭帝时或在隋恭帝时开始流传,整个隋代也没有足以产生《木兰诗》的环境和背景。

  • 标签: 木兰诗故事 名物制度 隋恭帝
  • 简介:木兰诗》中,木兰经历了两次重大的人生抉择:替父从军,回归故乡。透过木兰的抉择,我们可以窥见木兰的关注和她行事的出发点。

  • 标签: 《木兰诗》 平民 文人 人生抉择
  • 简介:于2012年5~6月,对福建省木兰溪流域11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木兰溪流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6门51属68种。绿藻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有25属36种,占浮游植物总数的41.57%;其次是硅藻,有16属21种,占总数的29.70%;蓝藻有5属6种,占总数的26.96%;其他藻类占1.77%。木兰溪流域内,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2.28×106个/L;其中,浮游植物的最高密度(49.67×106个/L)出现在下游木兰陂段,最低密度(6.31×106个/L)出现在上游支流金溪段。水体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是影响木兰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木兰溪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7~2.87,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3~0.92,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72~2.2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5~0.86。木兰溪流域下游木兰陂段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污染状态;上游支流苦溪和柴桥头溪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污染状态;流域的其他水体处于贫—中营养化污染状态。

  • 标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水质 木兰溪流域
  • 简介:木兰”母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典民间故事,也演化成文学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母题”。经过千年历史的传承和改变,在媒体技术现代化的今天更是以全新的面貌传播至世界范围。但在沿袭的过程中,“木兰”现象所蕴含的文化符号本源也在一点点的流失。在“大历史观”视阈下,将“木兰”母题所蕴含的“民族融合”文化符号解构重读,还原了“木兰”现象所在历史段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的碰撞交流中逐步由分裂走向融合的进步过程。

  • 标签: 木兰 民族融合 民族文化符号 文化传承与弘扬
  • 简介:曾庆文,男,广东省龙川县人,农工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木兰科植物及其它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2005年赴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和爱丁堡植物园进行木兰科植物分类学方面的合作研究。近20多年来,他承担了包括六项国家基金项目在内的28项研究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SCI论文13篇,出版专著i5部。曾庆文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研究项目“中国木兰科植物种质保存和开发利用研究”获得1998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及1998年度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标签: 农工党党员 植物园 木兰花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