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一中国乔伊斯研究始于20世纪20代,可以查到的最早记载是1922茅盾先生在第13期11号上发表的介绍乔安斯的短文,在此后将近30(1922-1949)的中国现代文学时期,乔伊斯研究一直限于茅盾这样的"杂碎"似的介绍,茅盾、徐志摩、郑振铎、赵景深、徐霞村、周立波、费鉴照、杨昌溪、汪惆然等人多半没有真正读过乔伊斯的作品,他们只是向当时的中国文坛提供了一鳞半爪消息报道类文字.

  • 标签: 中国乔伊斯研究 茅盾 研究状况 研究成果 美学研究 哲学研究
  • 简介:老电影总是会激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如普希金诗言:“过去了的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本文拟从20世纪50代爱情题材电影中,了解新中国头十间的婚恋风情。通过这些影片,同样可以观察20世纪50代的婚恋观念,及艺术想象中的心理真实。

  • 标签: 老电影 20世纪50年代 爱情题材 婚恋观念
  • 简介:彭家煌的乡土小说《活鬼》的审美特征表现在语言、结构、意蕴等几个方面。语言细腻而活泼,结构巧妙而自然,意蕴凝重而深厚,是20世纪20代一篇难得的具有喜剧特色的乡土文学代表作品。

  • 标签: 乡土小说 审美特征
  • 简介:20世纪30代的中国文学主要由现代小说五大家、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新感觉派文学构成,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难能可贵地展现出多种文学思潮齐头并进,多个文学流派积极对峙与互渗的态势。本文就当代作家的创作多元化及繁荣发展进行述评,并着重探讨了在这一时期不同作家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 标签: 20世纪 30年代 小说 述评
  • 简介:孙犁20世纪40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产生,其建构的过程和意义都显示了强烈的革命意识形态。孙犁以"落后""先进"的革命话语将女性纳入到宏大历史叙事中,并标明其形象的塑造重在指向革命而非人性、人情。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动作家不断调整、重构女性形象,以女性建构民族国家叙事,表现出孙犁追随革命的姿态。女性审美与革命话语间的冲突致使作家的艺术构成逐渐与主流文学产生裂隙,注定了孙犁被"边缘化"的命运。

  • 标签: 女性 革命 孙犁
  • 简介:  从防护服里解脱出来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她迫不及待地想去洗个澡,因为她闻起来比臭鸡蛋还要刺鼻.趁默里赶来之前她得好好梳洗一下,他想要掌握第一手资料.但是,不巧,澡得等会儿再洗了.她要先读读马丁·布鲁贝克身上那蓝色须根的检验报告.……

  • 标签: 感染夭折
  • 简介:动画作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作品,在20世纪90代,日本的动画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给中国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一出现便引发了国民的追捧浪潮。本文针对20世纪90代的日本电视动画片制作的相关技巧,去探寻动画中的视听语言所带给我们的别样魅力。

  • 标签: 动画作品 视听语言 日本电视动画片 制作技巧
  • 简介:20世纪70代以来本土裔美国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自我意识的觉醒,理论领域的拓展都为这一时期本土裔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土裔美国学者主动参与到本民族文学、文化的批评与重构活动当中。他们一开始以"他者"的姿态出现,将印第安文化本质化,并将其看作一个与欧洲美国文化完全不同的体系;随后他们将目光转向民族文化内部,提出了部落现实主义的构想,更加强化了这种"他者"意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的融合主义又成为新的热点。本土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声音,而开放性正是这一领域的魅力所在。本土裔美国学者的批评活动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他者"表达的典范。

  • 标签: 本土裔美国文学批评 他者 文化本质主义 部落现实主义
  • 简介:20世纪戏曲史料掌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00到1949为第一阶段,从1950到1976为第二阶段,从1977到1999为第三阶段。本文通过对20世纪戏曲史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概括论述,既展示了百戏曲史研究的整体特色,又对我们准确理解和认识20世纪戏曲史料学的价值与特质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证意义和导引作用。

  • 标签: 20世纪 戏曲史 史料学
  • 简介:"九叶诗派"的女诗人陈敬容与郑敏都善于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与中国诗歌传统、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混合熔铸,但两人诗作风格迥异,陈诗是情感丰富的流动的音乐,郑诗则更像富蕴哲理的凝定的雕像。

  • 标签: 主观客体化 客观主体化 诗歌结构
  • 简介:[译者附言:美学家、文艺学家尤里·鲍列夫是我国读者并不陌生的一位著名俄罗斯学者,其力作,早在上个世纪80代就译成中文,且一版再版,在我国美学界、文艺学界颇有影响.20008月,鲍列夫应邀来华,出席了在西安举行的'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十分精彩的主题演讲,从美学高度对20世纪文学艺术发育的总体气象与基本特征,发表了引人深思的评论,在与会代表中引起相当大的反响.经作者授权,这里译出鲍列夫专门为这次研讨会撰写的论文<20世纪文学与文学理论的特征以及新世纪的前景>的第一部分以飨读者.]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创作 特征 艺术文本 艺术作品 作品语义
  • 简介:跟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加拿大是一个十分轻的国家。在历史上她曾经被英国统治近一百(1763—1867),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她迄今才只有130多年的历史。由于加拿大跟原宗主国英国(以及法国)的亲缘关系,在她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英国和法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如在加拿大英语诗歌中,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就曾经长期占据了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加拿大跟同处北美大陆的超级大国美国是近邻,两国之间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不设防边界,两国人民自由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世更多还原

  • 标签: 20世纪 加拿大 英语诗歌 文学评论 现代主义
  • 简介:本文提出了关于丁玲早期作品两个重要的新观点:作者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并非目前学界通常所认为的是表达"五四"时期争取个性解放的努力和挫折的"新女性"的"启蒙"式话语,而是一种已经有条件满足"性解放"需求的"后五四"的市民对于其"市民阶级"身份无法有效建立的苦闷;而此后作者力图打破这一困境而创作的"革命加恋爱"小说系列,也仍然是作者在市民阶层立场和角度上,出于空虚而观察其时流行的"革命"潮流的浅层涉猎之作。

  • 标签: 丁玲 新女性 革命与恋爱 “左翼”作家
  • 简介:一人的心理是一个奥秘的领域,难以捉摸,因而也最为诱人。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把人心比作一座海洋,他说:“人心并不是平静的池塘,并不是牧歌式的林间湖泊。它是一座海洋,里面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作为勇敢的探险者,都试图遨游心灵的海洋,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在不同程度上触及或描写了人物

  • 标签: 心理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德语文学 20世纪 内心独白 弗洛伊德
  • 简介:<正>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编撰的《20世纪世界文学史》(王忠祥、彭端智、朱宪生主编),系湖北省教委组织的10部高校文科新教材之一,约计25万字,将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本世纪东西方文学的发展状况,评析本世纪东西方文学思潮、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探讨本世纪东西

  • 标签: 世界文学史 20世纪 西方文学思潮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发展状况 华中师范大学
  • 简介:它之所以值得阅读是因为它证明了:最高水平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是关于生活传统的,而非那些英雄悲剧或者不规则、不连贯的英雄史。

  • 标签: 20世纪 天使 小说 俄语 十大 英雄悲剧
  • 简介:粽是壮乡人民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过年的时候,除了自家人食用外,还会用作供神的祭品或者赠送给亲友的礼品。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粽叶后,外面一层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可以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 标签: 传统美食 端午节 食用 糯米 猪肉 馅料
  • 简介:<正>纸张已经发黄,上面用蝇头小字记述了如下的内容:“……我们大家围坐在霍狄凯维奇的身边……”那时,在涅尔琴斯克,我们一共是二十七个人。那时,在涅尔琴斯克的矿井里干活的囚徒还不多,不象后来那样塞满了形形色色的苦役犯。西蒙·科纳尔斯基的活动,以及几乎与之同时存在的邓波夫斯基和彼得·希切根尼的联合行动,都尚未败露,尚不曾把自己的牺牲品送到这

  • 标签: 西伯利亚 祖国 民族 战士 同盟 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