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大多实行早期断奶.即在仔猪21-28日龄时断奶,同时给仔猪提供营养全面及经过强化的日粮。临城种猪公司饲养的法系大白、长白猪,早期断奶后经1周的强化饲养,平均体重均可达到9kg以上,除了法系猪本身优良的遗传潜力外,与科学全面的营养措施是分不开的。本文拟结合我公司的生产实践,讨论与早期断奶有关的营养措施。

  • 标签: 早期断奶仔猪 营养措施 规模化猪场 经济效益 平均体重 遗传潜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营养管理改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癌术后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研究,各组为3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参照组,在此前提下联合早期营养管理干预试验组。比较2组术后营养指标水平、总满意率及生存质量。结果:2组对比术后TLC、Cr、ALB、TRF等水平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P

  • 标签: 胃癌患者 早期营养管理 营养指标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法研究纳入200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病例研究时间自2020年8月1日-2022年7月31日,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营养状况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采用食管癌根治术后护理常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而观察组则加强早期肠内营养管理,对比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及并发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等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并加强管理,有助于促进肠功能快速恢复,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低血清白蛋白组患者出院时ESS和BI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51.44 vs 76.22,低血清白蛋白组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比较 ,本研究发现入院48h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出院时ESS和BI显著相关

  • 标签: 早期脑卒中 脑卒中营养 营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将于我院诊治的10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两组分别实施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外营养(对照组)并比较结果。结果:在并发症(导管并发症、腹胀腹泻、呼吸困难、二重感染、MODS)发生方面,观察组更低,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平均为(18.33±2.58)天、(22.32±2.15)天,观察组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自身痛苦,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鼻肠管 早期 肠内营养 急性重症胰腺炎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肠道营养(EN)对烧伤患者机体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EN组(18例)和肠外营养(PN)组(1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烧伤脓毒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伤后7、14dEN组体重丢失百分比明显低于PN组(P<0.05),伤后4、8、14d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或001).EN组烧伤脓毒症发生率为5.56%,住院时间为(4039±10.81)d,与PN组的31.58%、(54.89±11.26)d比较明显偏低(P<0.05或0.01).结论烧伤早期EN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烧伤脓毒症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营养支持途径.

  • 标签: 烧伤 肠道营养 肠外营养 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正确的进行胃肠内营养干预对于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将病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n=40)和肠外营养组(n=4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胆固醇、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而上述指标在对照组中升高程度较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N治疗对ICU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早期干预 ICU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从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中选取早产儿4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营养供给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单纯肠外营养)、研究组24例(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在不同营养供给方式下,出生后一周及两周体格发育情况(身长、头围、体重)。结果:两组出生后一周身长、头围、体重等体格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生后两周对照组上述3指标均劣于研究组,且各指标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营养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2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营养方式将22例患者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61.5±12.8小时,住院时间为11.6±2.7天,营养费用为1234.6±146.8元,肠外营养组术肛门排气时间为79.4±18.5小时,住院时间为13.8±3.9天,营养费用为2058.4±157.9元,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明细较肠外营养组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明显较肠外营养组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简便,经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的效果。方法: 择选本院于2019年11月-2023年3月进行诊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0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则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营养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各项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利于调节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促进临床康复进程,效果突出。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胰腺炎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早期患者的术后营养护理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3年我院共筛选了100例早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来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护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转铁蛋白、体重、白蛋白等对比试验组,要差一些,临床差异性明显。结论根据早期胃癌患者的营养护理效果来看,患者的病情有了很大改善,生存时间得到了延续,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肠内营养护理 胃癌患者 肠外营养护理
  • 简介:肺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良性肺部疾病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由于免疫抑制剂和围手术期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肺移植的成功率明显增加。但因术前病史较长,器官功能慢性衰竭常伴有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患者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增加。近年来,随着对营养支持作用的深入研究术后早期营养支持能减轻组织损伤,促进移植器官的功能恢复。因此,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有其重要的意义。现对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报道如下。

  • 标签: 肺移植 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依照术后营养方式,将93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组(n=49)和B组(n=44),A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B组实施肠外营养,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8d,A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但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与肠胃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120例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探究组与对比组,均为60例。分别在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状况。结果对比组的术前1d、术后10d营养水平显著优于对对比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肠内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比较胃癌术后肠外营养(PN)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N)与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其对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2013年间50例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EN+PN),对照组23例仅行单纯肠内营养(EN),检测患者术前、术后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BMI、胃切除方式、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8天体重均有下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均降低,术后3天开始回升,观察组术后7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较单纯肠内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 标签: 胃癌 围手术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