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pOct4-Neo转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株,为进一步研究ESC分化提供有力的保障。方法设置G418不同浓度进行小鼠ESC培养,确定ESC致死G418浓度;电穿孔法转染小鼠ESC,通过G418筛选并挑取阳性克隆,检测所得细胞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及SSEA-1的表达,通过拟胚体诱导体外分化。结果ESC的致死浓度为350μg/mL,在含400μg/mlG418的培养条件下,所得阳性细胞呈克隆样鸟巢状生长,Oct4、SSEA-1表达阳性,体外可以形成拟胚体和自发分化。结论成功对小鼠ESC进行了pOct4-Neo的转基因,为进一步的小鼠ESC体外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新霉素抗性基因 转基因
  • 简介:目的评估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预测抗性发展速率,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群体汰选法获得抗性品系,采用数量遗传学的域性状分析法估算抗性现实遗传力(h2)并预测不同选择压力下抗性发展的速率。结果经过17代的室内选育,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达到36.7倍;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h2为0.1257,抗性风险较大;根据抗性发展规律,得出3个不同阶段的h2分别为0.1169(F0~F5)、0.1540((F5~F11)、0.0114(F11~F17),根据不同阶段的h2值预测不同选择压力下(死亡率50%、60%、70%、80%、90%),抗性上升10倍所需的代数分别为7.3~105.2、6.4~92.6、6.4~92.6、5~72、3.3~47.6、2.4~35.2代。结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风险大,应科学合理用药。

  • 标签: 白纹伊蚊 溴氰菊酯 现实遗传力 抗性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植物抗性生理是指逆境对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逆境的抵御抗性能力。本文将对植物的抗冷性、抗冻性、抗热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性、抗病性等方面具体阐述植物的抗性生理,以利于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植物抗冷性抗冻性抗热性抗旱性抗病性
  • 简介: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生物被膜(BF)阳性铜绿假单胞菌(PA)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对某院临床分离的10株PA进行intI1基因检测,选择其中1株BF+intI1基因阳性的PA进行培养,并设空白对照组和阿奇霉素处理组(按阿奇霉素浓度不同分为3个浓度组,分别为16、32、64mg/L组),重复试验5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intI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6mg/L阿奇霉素组、32mg/L阿奇霉素组、64mg/L阿奇霉素组和对照组intI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5±0.04)、(12.47±3.10)、(19.71±0.78)和(1.00±0.0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82,P〈0.001);组间两两比较,除低浓度阿奇霉素组(16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组intI1mRNA表达量随培养液中阿奇霉素浓度升高而升高。结论在阿奇霉素压力下BF阳性的PA,intI1表达有所上调,可提高耐药基因的捕获概率,促进耐药基因重组。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Ⅰ类整合酶 阿奇霉素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国内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方法将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以及克拉霉素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总结分析国内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检索,红罗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克拉霉素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各系统受损以及皮肤,其中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经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在今后使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应用,同时加强患者用药情况的观察和指导。

  • 标签: 药物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氯喹抗性鼠疟模型,考察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鼠疟与氯喹抗性鼠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差异。方法伯氏疟原虫常规株经青蒿素逐量递增给药法连续培养16代,建立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株鼠疟模型;比较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鼠疟与氯喹抗性鼠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差异。抗疟药效实验采用四天抑制给药法,采血镜检药后24小时原虫血症密度、转阴率及28天治愈率。结果五种抗疟药分别对氯喹抗性鼠疟及青蒿素抗性鼠疟治疗,24h原虫血症密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氯喹抗性鼠疟、青蒿素抗性鼠疟对本芴醇均有可疑耐药(原虫血症密度>0.005);复方蒿甲醚对氯喹抗性鼠疟药后24h的疗效优于氯喹(P<0.05),对青蒿素抗性鼠疟药后24h的疗效优于本芴醇。复方蒿甲醚及蒿甲醚对氯喹抗性鼠疟28天治愈率分别为50%和100%,对青蒿素抗性鼠疟28天治愈率分别为70%和100%。结论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鼠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普遍差,而氯喹抗性鼠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较好。

  • 标签: 青蒿素抗性鼠疟模型 氯喹抗性鼠疟 疗效
  • 简介:摘要从生态学角度,人类社会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特殊生态系统。因此它具有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属性。人类社会对外具有开放性,它不断与周围环境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努力去达到一种平衡,对内—即作为核心的人—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人的活动基本只在一定的人类社会系统中进行,一般是通过对社会的改造而间接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作用。

  • 标签: 生态学 基因的建筑 以人为本 生态建筑
  • 简介:霉素分子中含有一个不游离的氯,故命名氯霉素。最初是从委内瑞拉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制得,1948年,其结构被确定并成为第一种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生素,是一种高效广谱抗生素,曾广泛应用于各类动物源性食品生产过程中。因其在食品中的残留对人体健康会构成威胁,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将氯霉素列为违禁药品,我国也规定氯霉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不得检出。但由于氯霉素的抑菌效果好,价格低,仍有人在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中违规使用。

  • 标签: 氯霉素残留 动物源性食品 食品生产过程 抑菌效果 链丝菌 人工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2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0例患者采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1000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做好统计分析。结果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的发生率虽然未出现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用药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最为显著,分别为85.9%和85.0%;同时,罗红霉素组64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年龄>59岁占比最多,而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则集中在15-59岁,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对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时,应将用药不良反应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同时,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 标签: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阿奇霉素、红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近期接诊的14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1例)患儿单一实施阿奇霉素治疗,B组(72例)患儿实施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联合治疗,就组间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治疗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A组治疗有效率80.28%(P<0.05);在退热、止咳及住院时间方面比对,B组同样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临床在面对支原体肺炎患儿时,对其实施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联合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0例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 支原体肺炎
  • 简介:分析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抽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分别给予其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并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阿奇霉素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红霉素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优于红霉素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中使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116例就诊于我院儿科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组常规组58例,干预组58例,给予常规组红霉素治疗,给予干预组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影像学改变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咳嗽消失的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不仅如此,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与其相关的细胞因子TNF-α、IL-8、IL-6水平在治疗之后,干预组较常规组降低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中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与该病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应积极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支原体肺炎
  • 简介: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是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的考试内容,在基因工程专题和高考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二者的作用有显著差别,目的基因承载了人类转基因的目标,通过目的基因完成对生物性状的定向改造;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筛选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一种筛选工具.本文将从功能的角度,区别目的基因与标记基因的本质属性,为该内容的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目的基因 标记基因 基因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红霉素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红霉素,对比临床疗效、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不良反应率8%低于对照组40%,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与安全性均有保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支原体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阿奇霉素组)和对照组(红霉素组),对2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烧时间、不良反应率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阿奇霉素组)用药患儿住院时间、病情好转时间、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红霉素组)用药患儿相比,均有所减少,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退烧时间等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观察组(阿奇霉素组)和对照组(红霉素组)相比,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1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4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23例。对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观察组的治疗为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上克林霉素的治疗。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和39.1%。其中观察组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皮疹1例、肝功能下降2例,胃肠道反应8例,对照组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肝功能下降2例,皮疹3例,胃肠道反应5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对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使治疗效果得到加强,二者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系数比较高,因此,将二者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应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克林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
  • 简介:目的了解江门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现状,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蚊虫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结果不同社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表现具有差异,外海社区的半数致死浓度是0.0045mg/L,呈敏感性(2〉抗性倍数);春晖苑、甘化、礼乐等社区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是0.0223、0.0225、0.0278mg/L,春晖苑、甘化、礼乐等社区的抗药性水平均呈低抗性(2≤抗性倍数〈10)。结论江门市部分社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产生低抗性,应注意科学用药以克服或延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 标签: 白纹伊蚊 抗性 溴氰菊酯